“郭将军!快住手!”
苏九冬尚眼疾手快将正欲羞愧自尽的郭启峰给拦了下来,连尽力的劝阻都破了音:“郭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还有十四万大军,还能再战,您身为主帅绝不能扔下我们轻声!”
苏九冬嘴里虽然是劝阻的话,但她却明显拦不住郭启峰的力量,旁边的士兵纷纷拼命站起身围了过来,众人一起阻止郭启峰的自尽一举。
在众人的劝阻之下,郭启峰的理智才慢慢恢复:“对不住各位,我又失态了…”
往日里无往不胜的郭启峰只觉得自己不配再当一军主将,连平时挂在嘴边的“本将军”三个字也不敢再提,只改称回平凡的“我”一字,内心愧疚难当。
苏九冬见郭启峰情绪低落,对被救了下来似乎仍有抵抗的情绪,不由得想转移郭启峰的注意力,随即催促道:
“郭将军,我们虽然逃出了巴雅城,但此处依旧出于危险的地段,不宜久留。哪怕不是为了您自己,也要为其他幸存的兄弟们考虑,我们现在应该马上赶回营地,不能再优柔寡断。”
苏九冬催促郭启峰上马,还不忘拿好听的话开解他:“郭将军,军中全部士兵都担心您的情况,翘首以盼您的归去。您能完好无损的存活,对将士们而言就是最大的胜利了!”
苏九冬打头阵,护送这郭启峰顺利回到营地里。
此次苏九冬带人救出了郭启峰,眼下又迅速化解了郭启峰的自杀举动,在士兵们心里的形象顿时拔高一大截。
郭启峰依旧羞愧懊恼,更写下了罪己书昭示整个军营。苏九冬只觉得这样的罪己书等同于马后炮,所以在心里给郭启峰画了一个大大的叉。
经历了惨烈的败绩后,郭启峰不敢再轻举妄动。苏九冬也同意郭启峰的按兵不动,更派人去巴雅城附近打探温以恒、苏风澜等人的下落,再做下一步打算。
郭启峰与阿日斯兰今日在巴雅城的一战,也惊动了十里之外的温以恒与苏风澜。
昏睡了四日的温以恒终于醒来,在醒来的第二天,也就是今日,收到了由西路军发出的情报,信上也详细说明了此次与苏金军在巴雅城一战的情况,及西路军的情况。
温以恒实在看不起郭启峰的打法:“郭启峰这次和阿日斯兰撕扯了一下,虽然自己损失了五万人,但也换来巴雅城损失了两万士兵。这种自损一千,伤敌八百的招式,实在是罕见。”
温以恒与苏风澜原本把希望寄托在郭启峰身上,可未曾想郭启峰竟冲动落入阿日斯兰的圈套,损兵折将不说,更差点把自己的性命也给搭了进去。
苏风澜对郭启峰的冲动之举也是恨铁不成钢:
“我原以为那郭启峰应该是靠得住的,没想到他却轻敌至此…据闻此次是他的副将带人冲去前线,攻破了巴雅城的城门才将他救出…他这一军之主,竟不如一个四品的副将!”
苏九冬没有将自己将军之女的身份广而告之,所以温以恒这边就直接将苏九冬救人的举动归给了郭启峰的副将何晓铭。
相对于郭启峰的鲁莽冲动,温以恒对带队救人的副将则很有好感:
“信上说那副将先用步兵冲车撞击城门,再使弓兵放箭作为掩护,最后在城门打开后推出弩兵近距离射出弩箭使得苏金军不敢靠近,最后也成功救出了郭启峰…”
“郭启峰的这位副将却是聪明,英勇救人之举确实令人敬佩。且不论折损的兵力如何,仅仅这使用的排兵布阵之法也让恒非常眼熟,很像某人会做出的布局,很像是…”
“九冬儿!”温以恒与苏风澜不约而同的喊出了同样的名字。
温以恒将那前来通风报信的信使叫回来,向她打探起苏九冬的情况。那信使的回答也是温以恒最想听到的内容:
“军营里确实有自称苏将军之女的女子,那是郭将军几日前救下的人。”
信使下意识看向苏风澜,继续补充道:“那名女子生得很美,眉眼间确实与苏将军相似,连上阵杀敌的奋勇劲头更像极了苏将军。”
“什么?你说九冬儿还亲自上阵杀敌了?!”苏风澜大惊失色:“她怎么会突然成为郭启峰的副将?目前情况如何?有没有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