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门前的两座瞭望塔上只有两位士兵值守,昨夜的欢乐庆功消耗了二人的体力,所以两位哨兵都是困顿的睡眼朦胧状态,没能及时发现远远就举着白旗、策马靠近的达兰台一行五人。
等达兰台即将靠近营地大门时,营地大门的旁的守兵才先一步比哨兵发现了他们。
“来者何人!”守兵警惕的持起长矛,对达兰台威声怒喝,心里却在暗骂瞭望的哨兵没能及时发现有陌生人靠近。
“你这守兵,竟然不认识本相?”
达兰台微微一愣,惊讶于胤军惊不认识他这位名声赫赫的苏金国相国,过后才自我介绍道:“本相乃苏金国相国达兰台,今日前来向你大胤朝与温大元帅投降!”
“苏金国相国?”士兵也惊讶于达兰台会在此时赶来投降。
记得昨夜,岑将军与曲江军二人还与将士们表露了没能活捉达兰台的遗憾,更激情的商讨往后要如何将达兰台生擒。
没想到,达兰台今日一大早却赶来投降了……难道,这是天要助我大胤朝?
守兵去主帐向温以恒通报情况,一向沉稳、处变不惊的温以恒也难得的微讶,沉声问道:
“来人自称是苏金国相国的达兰台?今日要来向我朝投诚?他长的什么模样?是何装束?身边跟了多少人?”
如果真的的达兰台亲自来降,温以恒确实会感到惊讶。毕竟经过了昨晚一战,温以恒一位达兰台会想找机会再次与胤军对垒、一雪前耻。
“回大元帅,打头那人却是自称为达兰台。看外貌与身形,大概是五十岁上下的年纪,穿的丝绸锦缎也很华丽。那人看着高高在上,连来投降时也盛气凌人,确实有高官的气势…”
“他身后跟着四个随从,俱是文士的打扮,但是其中有两人看人时却习惯性的虎目圆睁,明明是同类型的穿着打扮,那两人的气势却与旁边两人格格不入。”
听守兵的描述,来人应该是达兰台无疑,身后跟着的四人估计是达兰台的亲信随从。
“哨兵可有看清他们身后有无苏金国的人马跟随?”
卫兵不知瞭望的哨兵正值松懈的时候,所以并没有注意达兰台身后是否有可疑人员跟随,便答道:“哨兵尚无汇报,想必应该是没有的。”
“虎目圆瞪,气势与文官不同,说不定那两人是武官所扮的……”苏九冬警惕道:“如果真是达兰台本人特意来投降,只怕他此次所求甚大。”
“达兰台身为苏金国的相国,当朝的宰相,位高权重,断然不会贸然归降。如果说达兰台今日来降,皆因昨夜苏金国战败且损失十二万士兵,理由也不够充足。”
“他选择在今日归降,而不是在卓特城准备与我们再战,想想也知道其中定有蹊跷,此时投降的时机确实不对。”温以恒赞同苏九冬的观点,也对达兰台的来降保持怀疑的态度:
“若说是苏金国国王阿日斯兰因达兰台战败致使苏金军损伤惨重,以致达兰台被责罚。相比于有可能受到阿日斯兰的严厉责罚,向我们投诚的危险程度反而更高。”
苏九冬率先发现了盲点:
“据说苏金国的副都卓特城就在阿勒泰山的东北方?巴雅城所在距离阿勒泰山往返的路程尚需走上整整一日六个时辰,可见卓特城与苏金国首都巴雅城尚有一段距离。”
“而且我们驻扎的营地在阿勒泰山的外围,从卓特城赶过来也需要近一个时辰。达兰台能在此时到达我们的营地,想必他从卓特城出发的时间会更早。”
温以恒对苏九冬的分析更加赞许,补充道:
“仅仅过了一夜,哪怕是快马加鞭,也不够派人向阿日斯兰通报昨日的败绩与来回的路程。况且达兰台从昨夜战败被阿古拉救回卓特城,再到离开卓特城来投降,仅仅过了三个时辰。”
苏九冬点点头:“对,这短短的三个时辰,根本不够向阿日斯兰通报与收到被惩处的后续,想必阿日斯兰目前并不知晓昨夜苏金军战败,更来不及对达兰台做出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