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复取粮袋(2 / 2)

苏风澜眼瞅着粮袋越丢越多,心里干着急“子初,要不我们现在把你之前说的记军功的方法再和将士们提一提?”

现在苏风澜想重提温以恒建议的“记军功”一法,但估计效果也不再有一开始就颁布来得明显了。

温以恒不抱希望的摇摇头“如果一开始就提,说不清情况能好一些。现在再提,只怕也止不了多少损…”

“那该如何是好?”苏风澜现在开始后悔自己的冲动之举。

“往后的天气只怕会越来越炎热,大家顶着大太阳行走在戈壁上更是辛苦万分,再背着粮袋只会更加疲惫…”

如今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温以恒只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有心无力道:“扔了粮袋,士兵们不至于太过劳累,就当作是为提往后上场作战节省体力了。”

苏风澜明白温以恒这是自欺欺人的安慰之语。目前怀化大将军率领的西路军暂时无法赶到,没人能帮助深陷戈壁的他们,便只能从善意的、自欺欺人的话语里寻求那一点点安慰了。

随着天气日渐炎热,忍不住烈日灼烤与背负粮袋的士兵们越来越多,最后竟有超过两万士兵偷偷将自行背负的粮袋全都扔在了来时的半途。

虽然扔了粮袋,但每日仍有剩余的粮草供应士兵的吃食,所以暂时不至于立马饿死。而且扔了粮袋的行军速度也得到了短暂的增速。

然而这样的增速却是拆东墙补西墙,只能做临时的急行军,却给往后的持久战斗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温以恒领着近四十万的军队在戈壁滩里再往北行进了十日,终于能远远望到天际线处阿勒泰山的山头了。

遥望天际线的苏风澜为粮袋一事苦恼已久,此时看到了远处的阿勒泰山,才终于露出了些微发自内心的笑容:

“苏金国的副都卓特城就在阿勒泰山附近。看到了阿勒泰山,就等于靠近了卓特城,也说明我们已经距离副都卓特城之后的苏金国首都巴雅城越来越近了。”

阿勒泰山的出现无疑是振奋人心的,人人都为终于看到了阿勒泰山这样的地标高兴,但站在苏风澜身后的莫明山却是个善于破人冷水的“坏家伙”。

莫明山在苏风澜身后“恶意”的提醒道:“虽然我们靠近了阿勒泰山,但是我们士兵的粮袋已经都被扔的差不多。连充作备用以备不时之需的次品粮草,也所剩无几了。”

这样的坏消息无异于危险信号。虽然让人听着难受,但却不得不面对它,还得想办法解决它。

温以恒终于在此时使出了在士兵们看来是“杀手锏”的办法。温以恒立在高出一些的大石块上,当着众将士的面高声宣布。

“如今我们军队里的粮袋与粮草所剩无几。卓特城近在咫尺,我们贸然过去无异于自寻死路。当务之急,还是得把原先被你们丢弃的粮袋都找回来。”

将士们陷入无声的沉默,似乎连呼吸也屏住了。

“…是的,有关你们暗中扔粮袋的事情,本相与苏将军早已知悉。之所以没有对你们进行惩处,也是怜惜你们行军的辛苦。”

温以恒环视沉默的众人,终于说出了杀手锏。

“谁若能返回将原先丢弃的粮袋带回来,不需要记军功,本相直接就地提拔。”

“带回来五袋粮袋,就地提拔为从九品上的陪戎校尉;带回十袋,提拔为正九品上的仁勇校尉;带回二十袋就是从八品上的御侮校尉…以此类推,封顶至正六品上的昭武校尉为止。”

面对如此大跨度的明确升军职,沉默的士兵们渐渐有了躁动声。

从底层士兵做到最初级的从九品下归德执戟长上 ,都需要积累两百次军功,相当于需要砍两百颗敌军首级。

与敌人脑袋的危险性相比,返回寻找粮袋并带回,存在的困难只有忍受烈日与重量而已,比上阵杀敌砍安全多了。

有侍卫长举手提出问询:“大元帅,一袋粮袋有两百斤的重量。若无外借助力,仅仅靠人力背驼也只能带回一袋。因此您所许诺的带回比一袋更多的要求,根本无法完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