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路遇不平(2 / 2)

准备进入怀南县时先是遭遇了第一批山贼。山贼只看到十五辆马车和十二位骑马的侍卫,以为车上装了不少钱财,便下山拦路。

哪知这支队伍不止十二名侍卫,从八辆马车里还下来了一堆侍卫,把山贼们一顿痛打收拾,屁滚尿流的跑了。

苏九冬和温以恒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山贼拦路劫车,所以在面对当前这起进入怀南县后的第二起山贼拦路的情况时,二人都十分从容淡定。

拥有十八人的山贼,和温以恒的回京队伍,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大路上僵持对峙。

十二名侍卫气定神闲的高坐于马背,分散守在十五辆马车旁边,对持刀拦路的山贼已经见怪不怪,所以八辆马车里的其他侍卫也就没有下车助阵护卫。

面对持刀的山贼,马车里的柳芸娘抱紧了两个孩子:“九冬儿,这怀南县到底有多大,咱们走了两天还没到县城,一直都是荒山野岭的地段,现在又碰上了山贼,怎么这么倒霉。”

经历了在杭州城外遭山贼袭击的事情后,温以恒对山贼痛恨非常,打算按照常规举动让随行侍卫们把山贼全部杀死。

温以恒隔着车帘准备对马车外的侍卫下令,被苏九冬拦了下来:“慢着我怎么看到那些山贼好像还抓着几个人,好像是平民?”

丁旭铭策马走前望了望,回答道:“那山贼带了两位老人,一位中年女子和两个孩子。看衣着打扮应该是平民百姓无疑。其中一位老人受伤了,我看他脸上和外衣都有血迹。”

“有平民在,还是先救人,再把那些山贼都杀了。”苏九冬看向温以恒,温以恒也下令照做,让侍卫救百姓杀山贼。

温以恒的命令一下,马车外杀声震天,马车里安静如无事发生。柳芸娘教苏庭安和阿蓉把耳朵捂了起来,避免两个小孩子听到马车外的动静。

苏九冬与温以恒并肩坐着,对马车外的山贼十分痛恨:“怀南县也算是京城附近了吧?为何越临近京城,山贼反而越猖獗。算上今日这次已经是第二起了。”

“不如杀山贼时留下一个活口,我们带人杀上山去,把山贼是山寨给扫平了。”

几乎每个朝代都会有山贼之患。即使朝廷派出军队镇压,也只能暂时压制一段的时间,往后还是会再次出现山贼的情况。

出现山贼之患的原因很多,但是苏九冬却想不明白,为何剿灭山贼的行动总是杀不尽,而且短期内无法消除。

温以恒并不赞同这种莽撞贸然的举动:“我们行李多锱物重,杀十几个山贼还绰绰有余,但是想扫平山寨只怕不可行。”

“高山险阻,环境复杂。山贼长期流窜于当地,对于当地的地理情况肯定比我们熟悉。我们若贸然上山,可能还会遭到山贼的埋伏,得不偿失。”

“而且山贼人员复杂,可能还会有迫于时事落草为寇个中高手。他们身怀绝技,我们对上他们弊大于利。”温以恒指指窗外,压低声音对苏九冬说道:“丁旭铭以前就曾做过山贼…”

温以恒的随行侍卫都说丁旭铭武功高强,身手不凡。苏九冬以为丁旭铭是军人出身,所以对他曾做过山贼的信息十分意外,不由得想到了水浒传里水泊梁山。

“那我们只能干看着,就这样放过他们?往后他们再继续拦路抢劫、打家劫舍怎么办?”

听闻丁旭铭说山贼挟持的百姓里有保人负伤,苏九冬就知道山贼肯定是先打劫了住在这附近的百姓,回来途中遇到了苏九冬他们的队伍,才再次拦路要抢劫。

“那都是地方官和朝廷的事情,现在暂时不需要我们操心。当务之急是赶路进京要紧。”温以恒本来打算杀完山贼就走,苏九冬却要出手救山贼手里被挟持的百姓,只怕又要生事端。

苏九冬怒目了:“你自己就是宰相,难道你就不管这事?”

“剿灭山贼这种事情还真的不会麻烦到我这里,一般都是地方官员自行解决的。”需要我也处理的重要朝政事物太多,一般处理山贼这种“小事”确实不会上报到他这里。

“可是我看历朝历代剿灭山贼却总是杀不尽,当地官员不作为。”苏九冬为此愤愤不平。不作为的官员无疑是在纵容山贼继续作乱,助长山贼的气焰,百姓只得受苦遭罪。

“他们不是不作为,而是少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