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落石出(2 / 2)

“苏姑娘回到岐山县后没有什么明显的情绪变化,照旧每日送小公子与阿蓉小姐上学,然后就去药膳馆里看顾。倒是柳婶娘,整日愁眉苦脸的,似乎有什么烦心事。”

“柳婶娘有什么事情总喜欢憋着,不肯主动告诉九冬,估计又是为苏家有关的事情烦心吧……苏家人就是喜欢折腾,按都按不住。” 温以恒对此不甚在意,继续闭目养神。

马车轰隆,车辙响彻。紧赶慢赶的温以恒终于在八月十四当天下午,赶回岐山县苏九冬家中。

温以恒下了马车,一手提着买好的中秋礼节物品,抬手准备敲门,院门就从里面自动打开了。

“阿恒回来啦!时间正好!正好赶在中秋前回来了。”开门的是柳芸娘,满面愁云的她一看到温以恒,脸色就立刻放晴,殷勤的接过温以恒手中的礼品,拉着他进屋里休息。

柳芸娘对温以恒一阵嘘寒问暖,转身就进了厨房快速准备了吃食给温以恒饱腹。

柳芸娘有满肚子的疑问,恨不能一股脑儿全部问出来:“阿恒,你在衢州的公务办得如何?钦差大臣不在浙江,你办事时有没有被人为难?九冬儿去那儿有没有帮上你什么忙?”

柳芸娘的问题没有提及温相,温以恒有一瞬间的错愕。

看来,苏九冬并没有把他是宰相的事情告知柳芸娘。

“婶娘放心,多亏有九冬的帮忙,这次的公务办得很顺利。这次尽量赶在中秋回来,带了一些小东西,婶娘看着有什么趁手可用的就先用着。”

温以恒一挥手,随行侍卫一茬接一茬的往院子里搬进不少东西。

柳芸娘定睛一看,绫罗绸缎、小箱珠宝、珊瑚树、云松盆栽……全部都是名贵又珍惜的东西,和柳芸娘想象中的趁手可用的农家工具不并同,根本是天差地别。

柳芸娘两眼放光的看着这些平日里只在首饰铺、古董店匆匆见过的名贵物品,眼睛根本移不开,嘴里都是“小心”“当心别跌着”之类的话。

温以恒打算直接开门见山,郑重其事的询问柳芸娘:“柳婶娘,等到年下,我想带着九冬和你们一起到京城里去。”

“去京城?怎么突然要去京城?咱们在岐山县不也是挺好的吗?”柳芸娘虽然对大城市十分向往,但心里又舍不得在这小小县城里安分恬淡的过日子。

“我离乡太久,总是要回京城去……”

“但我不能把你们舍下,所以想带你们一起进京。”

温以恒话分半句,柳芸娘听了前一句,顿时一颗心悬到了嗓子眼,难道苏九冬早就预见了温以恒要回乡,所以才提前通知柳芸娘,让柳芸娘做好温以恒随时会离开的准备?

听到后半句,柳芸娘的心情好比坐过山车一般落了又起。

看来温以恒并没有要舍掉她们一家,甚至还想着要把她们带去京城生活……萦绕在柳芸娘心头许久的愁云立即散去了。

柳芸娘又哭又笑,温以恒不解其意,还以为柳芸娘尚在纠结中,顿时加重劝说的砝码,努力向柳芸娘描绘京城的好:“岐山县很好,但京城更好。有高台楼阁,有繁华街道。”

“如果婶娘喜欢岐山县的生活方式,我们也可以在京城里再开一间药膳馆,让安儿与阿蓉进京城里最好的学堂念书,往后安儿可以直接在京城考学,不必山水跋涉的再进京。”

柳芸娘被温以恒劝说得心动,脑子里跟着温以恒的描述,描绘了一幅往后一家人在京城生活的画面。

“而且,回京了也好把我与九冬的名分确定下来,安儿也能认祖归宗,入我温家族谱。”

“认祖归宗?”柳芸娘又疑惑了:“阿恒,我知道你待我们非常好,但安儿毕竟不是你们温家人,你不必大动干戈的把安儿加到你们的族谱里的。”

这下轮到温以恒疑惑了:“婶娘,安儿是我的儿子,我当然要认回他,让他认祖归宗了。”

“阿恒,你是不是有点糊涂了?这些日子假戏真做,你真把九冬儿当成你妻子、把安儿当成你的儿子了?”柳芸娘虽然对温以恒的举动大为感动,但还是忍不住提醒温以恒。

“婶娘,安儿确实是我的亲生儿子。六年前,我确实与九冬发生了…关系,这才有了安儿。”

“啪!”

院门传来瓷器摔碎的声音,温以恒与柳芸娘同时向外望去,只见门外站着三人,苏九冬一手牵着苏庭安,一手牵着阿蓉,脚边是摔落的瓷人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