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桌上,摆着一只太极锅,是薛婳自个炼制出来的,这个锅自然算不得法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练手之作罢了。
锅中间有一道太极线,将锅子一分为二,一半是麻辣红油汤底,一半是三鲜菌菇汤底,桌子周围摆了一圈盘碗杯碟,里头装着各种已经处理好的新鲜食材。
因方桌不大,所以薛婳又在旁边另外放了几个置物架,架子上每一层都摆着食材。
没错,她今日请叶雕一家吃的,正是火锅这种国民美食。
要将辣椒拍卖,那么叶家这个合作方的利益自然会有所受损,所以她打算将火锅配方拿出来,作为补偿。
当然,是以合作的方式。
生意先不谈,还是吃了再说。
薛婳一面用公筷将食材夹进锅里,一面回道:“这个啊,叫火锅,这边是麻辣口味的,这边是清汤,不管是爱吃辣的还是吃不了辣的,两种口味都可以照顾到,所以这个又叫做鸳鸯锅。”
她说话间,叶雕一家子已经在桌边坐了下来。
叶雕不愧是古代版总裁,一听她的话就嗅到了商机,“火锅……这种方式妙啊。小仙,难不成你打算开一家火锅店?”
薛婳:“咱们边吃边说。”
她问了三人的口味,给他们一人调了一个味碟。
其实火锅在古代并不算新鲜,甚至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将肉和菜涮着吃的方式,还有个专门的名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
战国时期即有火锅,时人以陶罐为锅,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
还给起了个十分唯美的名字——拨霞供。
说是南宋时期有个叫林洪的人,很喜欢到处游山玩水,有一次他游览到武夷山,顺便去拜访自己的一位朋友,结果遇到了大雪,抓到了一只兔子,朋友说可以将兔肉片成薄片,在锅子里煮熟了蘸着酱料吃。
林洪照做,兔肉薄片在热汤中反复拨动,肉片被烫熟后,色泽宛如云霞,便将此佳肴取名为“拨霞供”,并作诗云:“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
从此,这道菜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后来火锅传到了蒙古一代,便有了大家广为熟知的涮羊肉。
这些都可看作是火锅的萌芽,但直到后世火锅才成为一个体系,口味也是多种多样,按照口味,有麻辣、清淡、海鲜等,按照食材,有海鲜火锅、鱼火锅、牛肉火锅、鸡肉火锅、羊肉火锅等等。
简直海了去了。
总之没有什么是不能涮火锅的。
今日薛婳便准备了N多食材,肉食覆盖了鸡鸭鱼牛羊猪等,蔬菜则有香菜、白菜、韭菜、茭白、黄瓜、菠菜、莴苣等,还有各种菌菇、丸子、豆腐、蛋饺、虾滑、油条等,林林总总不下四五十样。
这还是摆在明面上的,如果吃完了,随时可以从厨房里进行补充。
薛婳先前下在锅里的丸子已经浮起来了,她用公筷给叶茂夹了一个,“丸子是空心的,吃的时候先咬开一个小口子,免得被里头的汤汁烫到。叶大哥和嫂子我就不管了,你们自己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