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1 / 2)

第101章 水车

刘尺早有准备,闻言并不慌乱,回答道:“臣预计要将这些地全部开荒种粮,至少要一百万人以上!”

“一百万?”

其余人全都惊呼出声。

“这,现在清宁城中,充其量不过十五万人,剩下的人,要去哪里找?”

云姑姑闻言已是满脸的难色,今年岭南道和河东道打巴州去了,沿海这边的战事停止后,逃难到滢炆岛的人,少了很多。

就算难民源源不断地,流入滢炆岛,这相差的十倍之数,又岂是一时片刻,就能补充得了的!

郁宁之前也知道,想要开垦全部的荒地,要不少人。

可是她也没有算到,居然需要这么多人。

这古代的种植技术还是太过落后了,这种时候郁宁就特别想念现代的机械化技术。

不知道系统商城里面,有没有这种农业机械售卖?

郁宁想到这,她还真的在脑中让系统查了查。

可是,一台机器需要的积分,让她只能望而兴叹。

何况,机器要用的燃料,她也没有呀!

郁宁死了心,不再想这个,转头询问众人,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能买到牛就好了,有牛犁田,人力就可以减省许多了!”

刘尺感叹了一声。

郁宁被他提醒,才想起可以买牛,立刻转头看向苏浮生:“苏大人,我们可以从大禹内陆,买点牛过来吗?”

苏浮生点头:“牛是可以买,不过如此多的地,要用到的牛,也不是小数目,一时半刻间,恐怕也难以凑齐。”

郁宁摆手:“一口气全部开完是不可能了,先弄出来三百万亩的地,后面的再慢慢开发吧!”

“如此就好办了,再招十万人左右,加上现在清宁城中的一些百姓,基本可以完成这件事了!”

刘尺大大地松了口气,他可真担心公主不知农事,一定要他把地全开了。

“刘大人,这些地的话,你看要买多少头牛才合适呢?”

刘尺的算术学得还不错,闻言当场就拿笔计算起来。

“成年的壮牛,一天可以耕两亩地,农忙时节时间珍贵,就算有十天的耕种时间,牛每耕种三天还需要休息一天,这样算下来,一头牛最多可以供十八亩地使用,总的就需要……”

刘尺运笔计算,半响道:“要十六万七千头牛!”

他算的时候,剩下的人也跟着计算着,闻言大家都笑了出来。

“刘大人计算得不错,苏大人,这么多牛,能买到吗?”

苏浮生面露难色:“有些困难!”

牛在这个时候,都是农家的宝贝,轻易是不会卖出去的。

想要一口气买到这么多,确实是很困难的。

“这样吧,这件事我让蓉蓉去做,先看看,能卖到多少买多少。”

郁宁说完,想了想又道:“至于人,云姑姑你先派人去沿海一带招着,我这边再写一封信,给翠屏,看她那边能不能再召集一些人过来。”

“是!”

云姑姑刚刚算对了题,此时也难得的,有些少年人的兴奋,语气都活力了许多。

自从来了滢炆岛,公主信任她,将人事这一块都交给了她,为了不拖后腿,她日日都在学习。

今年也顺利地从学院的中级班毕业了。

如今,云姑姑已经没有再留意过,公主与以前的区别。

谁人会是一成不变的呢?

连她自己,来了滢炆岛后,也变了许多。

兴许公主也是因为出了宫,又有奇遇,所以才有如此改变吧!

她觉得现在这样挺好的,大家都能发挥自己的价值,至少比以前困在皇宫中好。

等到三人退下,郁宁叫来廖蓉蓉,跟她说了买牛的事。

廖蓉蓉答应立刻传信给内陆的商人朋友,让他们先帮忙找着。

之后,郁宁吃过午饭,周氏兄弟过来求见。

“见过公主!”

两人进屋后,立刻躬身行礼,动作很是恭敬。

“起来吧,请坐!”

郁宁等两人坐下后,才开始问道:“怎么,是前面交给你们研究的东西,有进展了?”

两人含笑点头。

“公主,你交给属下的铁犁,属下已经按照图纸制作出来了,另外还有两处改善的地方。”

周堪虞先起身回答,说着递上一份图纸。

“这是属下新研制出的铁犁,来之前属下已经拿去给农人试验过,比之以前的木犁,不但省力,更加快了一倍的耕地速度。”

郁宁接过图纸,一眼看去眼睛就变亮了。

只见周堪虞竟然在原本的铁犁两旁,加了两个轮子,怪不得可以提高速度。

郁宁看着图纸,啧啧赞叹道:“哈哈,妙、妙,堪虞你这个改善,实在太妙了!”

周堪虞被赞得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郁宁将图纸小心地折好后,还给了周堪虞,并吩咐道:

“你今日回去后,就将图纸拿给工部的匠人,让他们抓紧制作一批出来,刚好可以赶上后面的开荒使用。”

周堪虞直身拱手道:“是!”

“堪桦,你这边帮他调度一下工部的人手。”

周堪桦老成持重地应了一声。

“堪桦,那个水车也做出来了吗?”

周堪桦拱手道:“公主给臣的图纸,臣研究后,已经带着工匠们做出了实物,只等上报公主后,就可以在城外的农田安装了。”

郁宁大喜道:“好!”

周家兄弟不愧是巧匠之后,郁宁交给他们的这两件东西,都顺利完成了。

郁宁兴奋之下,听说水车已经可以组装,当即让周堪虞带着她一起过去,亲眼看看这水车的功效。

滢炆岛地处海上,岛上河流不少。

但是从河里运水浇灌田地,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地势低矮的地方,还可以挖勾引渠,地势高的地方,就只能用人力了。

清宁城外的土地,恰好有一半是在高处,所以郁宁才想把水车造出来。

郁宁带着人来到工部,让人将水车的各个部件带上,向城外走去。

此时田中第二季的庄稼长得正茂,农田里随处可见施肥除草的农人。

看见这一行人,带着大大小小的各种家伙事过来,都好奇地侧目看来。

到了地头,周堪桦询问郁宁道:“公主,你看如何安装比较合适?”

郁宁笑着摇了摇头,随口道:“周大人,怎么组装你看着安排吧,我对这些不太懂,就跟着看个热闹。”

周堪桦应了一声,这才下去安排。

水车安装的位置,选择在流经清宁城外的一条河流旁。

工匠们将水车的部件一一摆放好,现场开始组装起来。

周围的农民,听说是给他们免费安装水车,全都兴奋地放下手中的活计,围了过来。

地里的水稻,马上就要挂穗了,正是要大量浇水的时候,要是这水车真的能装好,可以帮他们省去好大的功夫呢!

工匠们先将车轴放好位置,依次装上二十四根辐条,再在每根辐条顶端装上刮片和水斗。

这样一个流程下来,水车就已经基本成型了。

接下来,周堪桦选中水车的定位点,让人将固定桩打入地里,再将水车放置在固定桩之间,调整好位置。

不多时,一个高三丈有余的水车,就竖立在河边了。

水车随着河中流水开始转动起来之时,在场所有人都鼓起了掌。

接着放好接水的水槽,就可以将水引到需要灌溉的田地中了。

之后因为选定水槽的出水口,又折腾了一段时间,等到水顺利地流到田里,已经是夜色将近了。

但是看着缓缓转动的水车,听着哗哗的流水声,所有人都不觉身体疲惫。

回城路上,郁宁听着田里的虫鸣蛙叫,心情难得地格外平静。

她心中想着,后面可以再做几个更大的水车,这样就算是高处的山地,也能够灌溉上了。

回去后,一夜好眠,第二日,郁宁又将刘尺叫来,告诉了他新铁犁和水车之事。

让他等周家兄弟弄出来后,就即刻在农人中推行开来。

刘尺闻言自是大喜,如今他主管农业,地里的收成可是关系着他的业绩。

有可以提高耕种的工具,他自然是欣喜不已。

看到刘尺高兴的样子,郁宁又问起了新城建设的事情。

这块,目前也是刘尺带出来的人负责,问他自然是没错的。

刘尺闻言正色道:“目前,岛东和岛南的外城墙都已经建好了,城中的行政区域和道路也基本成型,现在在建居民区和商业区。”

过去的一年,清宁城中建设比较少,水泥工坊生产的水泥又基本没有再外供,加上来岛的人,做工积极,建设速度比郁宁原本计划的快很多。

郁宁点点头,赞道:“这段时间两头的事情都需要你照顾,辛苦你了!”

刘尺拱手道:“这不过是属下应该做的,公主能将这么重要的事交给属下,才是属下的荣幸。”

郁宁笑道:“那也是你争气,我才能将这些都交到你手上。”

刘尺咧嘴有几分憨厚地笑道:“多谢公主信任!”

郁宁点点头,转身对一旁的邢悠道:“你记一下,让云姑姑那里,给刘大人记上一功。”

刑悠点头,刘尺道谢。

九月的日子,就这么在忙碌中渐渐过去,十月来临后,城里的人,开始挂念起出征的将士们了。

郁宁也在同张川讨论这件事。

“张大人,现在这个时候,谢维他们应该已经找到,海盗的老窝了吧?”

张川不擅水性,所以这次出征没有安排他。

对于滢炆岛这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出征,所有人都有些担忧。

不过张川倒是对自己的兵很有信心,他哈哈一笑道:“公主不必多虑,想来要不了多久,谢维那小子,就会带着匪首凯旋了!”

第102章 大军归来

又等了十来日,眼见着十月都过去大半了,还没有传来大军回归的消息,城中人都有点坐不住了。

郁宁和张川等人也开始着急起来。

虽然对自己人有信心,但是打仗这种事情,也没有个定数,万一有什么意外。

这是滢炆岛承担不起的风险。

郁宁虽然不会后悔自己的决定,但是也按捺不住,派人出去打探消息。

正当众人等得焦急不安之时,码头上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公主,公主,大军回来了!”

传讯的士兵,不住地喘息着,好不容易才理平气息,将话说完。

“什么?”

郁宁惊地站起身,随即回过神追问道:“是谢维带军回来了?大军到哪里了?”

说完等不及士兵回答,喊上刑悠,就往外赶去。

刚出内城,就遇上同样得到消息的张川。

两人相视一眼,眼中都带着难掩的激动,郁宁叫张川坐上自己的马车,一行人向着码头,疾奔而去。

此时码头上的大军刚下船,开始在广场上集结。

领头的却是刘武,没有见到谢维的身影。

郁宁等人到了,才知道,原来谢维在交战中,受了重伤。

幸好王桓此次随军出征,及时抢救,才勉强挽回他一条性命。

此时,谢维已经恢复神智,但是重伤在身,只能卧床,所以刚下船,就被士兵抬上了马车。

郁宁闻言,原本的欣喜减少了一半,匆匆赶过去见了谢维一眼。

看到他虽然躺着,但是精神还不错,才稍稍放下了心。

郁宁安抚了几句,让王桓带着他先行赶回城中,自己才去见集结完的大军。

郁宁看着站在码头广场上的士兵,出征前五千人,回来的时候,只有四千三百多人。

有的还挂着伤,身上的绷带还未取下。

有如谢维一般重伤者,还躺在担架上。

但是,他们的士气,却与出征前大不一样。

原本单纯懵懂的眼神,如今变得格外坚定,坚毅的神色,让人一见就知道是见过血的战士。

郁宁站在军队的正前方,目光缓缓地从下方人群中划过,徐徐道:“诸位兄弟,你们辛苦了!”

说着,躬身对所有的士兵,抱拳行了一礼。

身边的人,连带码头上看热闹的人,见状也都不自觉地对远征归来的将士,行了一礼。

所有的将士,见到此番情节,都不禁眼睛发酸。

战场上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危难,在此时此刻,仿佛一扫而空。

郁宁直起身时,前方的刑北突然躬身叉手抱拳道:“为公主效力,为滢炆岛效力!”

此言一出,所有的将士,全都如此一则的动作,齐声道:“为公主效力,为滢炆岛效力!!”

几千人齐声大喝,声威震天。

那些远来经商的商人,第一次知道,原来滢炆岛居然有这样一支军威不俗的队伍。

心中对滢炆岛的评估,再次提升了一个等级。

有的人,还下定了决心,要回家将大本营,搬到岛上来。

滢炆岛本来的居民,更是面有荣色,有这样一支军队,滢炆岛的人,走到哪里,都能站直腰说话。

郁宁看着整齐划一的队伍,脸上也露出满意之色,叫起众人之后,她才再次开口。

“这次出征,是滢炆岛的第一次对外战斗,你们打得很好,不但全歼敌军,还绞首敌人头领。这是所有将士们的功劳!你们打出了滢炆岛的士气,打出了滢炆岛的威风!让世人知道,从今往后,我滢炆岛是不可欺的!”

这次打海盗,借口是对方抢劫了滢炆岛的商船,*所以郁宁这样一说,场上所有人,连带士兵之外的商人百姓,都欢呼起来。

“滢炆岛!”

“滢炆岛!”

欢呼声响彻云霄。

郁宁等到所有人平静下来后,才接着道:“今日诸位将士刚刚归来,先行回营歇息,五日后,城中再对此次出征的所有将士论功行赏!”

“是!”

众人齐声应是。

其实要不是郁宁亲自接见,这战斗后又连着十几日的坐船,众人早就坚持不住了。

听到郁宁这样安排,大家都觉得很贴心。

谢维不在下面是刘武带着几名校尉,领着士兵们散去。

郁宁看着离去的士兵,对张川道:“你回去后,立刻统计出军中的立功将士和伤亡将士的名单,上交到吏部考功司,定功评级。”

张川抱拳应是后,也跟着士兵们退下了。

郁宁安排完,这才回城再去看望谢维。

不过,等郁宁到的时候,谢维已经睡过去了。

郁宁没有让人叫醒他,同王桓了解了一下谢维的伤情后,就回去了。

之后的一切,就是论功行赏。

这次,功劳最大的,自然是斩杀敌首的谢维。

要不是他武艺高强,那海盗头子还真的可能就逃掉了。

当然,能够将海盗头子引出来,白玉堂也贡献了不少力。

不过,此次要说最出人意料的,应该当属参军不久的刑北。

这次能够在四面临海的岛上,剿灭所有的海盗,没有放过一人,全靠刑北提出的提前封锁海域的计划。

不然,海盗见势不对,逃之夭夭,茫茫大海上,恐怕永远也找不回人。

五日后的封赏大典上,刑北被加封为七品的致果校尉,领军两千人。

另外白玉堂和金远等人,品阶未升,但是领军人数也都从一千增加到了两千。

谢维也由原本的从五品游骑将军升为了正五品定远将军。

其余士兵,也根据功劳不同,各自受到了不同的封赏。

最后是对伤亡战士的处理。

郁宁宣布,滢炆岛所有战亡的士兵,每人有五十两银子的抚恤银。

所有伤残的士兵,每人三十两抚恤银,今后滢炆岛上所有工作,都可以优先录用。

并且这些人的子女和父母,如果没有人赡养,也会由滢炆岛统一供养。

这一举措,彻底安了士兵们的心,一时间岛上参军成风。

军队的人数,很快升到了一万五千人。

最后,还是郁宁下令停止招人,不然人还会更多。

这里面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白玉堂女子身参军的事迹传播开了之后,不少女子效仿。

此次竟然,招了五百余女兵。

郁宁对这个事,当然是乐于见成,让张川将其单独整为一队,划给白玉堂管理。

另外此次军队出征,让郁宁意识到随军军医的重要性,让王桓单独招了近一百人,准备培养为军医。

这一段事结束后,时间缓缓来到了祯文二十七年的尾声。

其实年中的时候巴州朝堂已经拟定了新的年号,但是世人还是习惯祯文这个用了几十年的年号,滢炆岛也还是沿用了祯文纪年。

年底的时候,滢炆岛迎来了许多客人。

这些人,全都是附近岛屿的大商家或者掌权者。

例如,滨理李氏、兹於王室等,都有人来。

“打听到这些人来的目的了吗?”

目前这些人都安排在滢炆岛的外宾馆,郁宁让苏浮生亲自接待,顺便打听一下这些人此行的目的。

苏浮生闻言脸上露出奇怪的笑容,缓缓道:“他们说是来滢炆岛同公主道贺的。”

“道贺?”郁宁不解,“贺什么?”

苏浮生摇头笑道:“没说贺什么,我们的人问起来,都说是恰逢年节来问候一下公主。”

郁宁更加不解了,她来滢炆岛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这个时候想起来问候,早干嘛去了?

“浮生,你觉得他们到底是何用意?”

苏浮生闻言收起笑容,思索了一会才开口道:“属下觉得,这应该还是那场剿灭海盗的事引起的。”

“哦?”

郁宁听了,也有些明白过来。

那场战争在经过几个月的发酵后,在东南这片海域已经越传越广。

如今,附近这片海域可以说是,无人不知道滢炆岛水军的军威。

当然,这也是郁宁让人特意传出,造成的效果。

“他们这是想对滢炆岛示好,还是来打听滢炆岛的实力?”

郁宁想明白了其中的曲折,立刻想到了对方可能会有的两种目的。

苏浮生笑着点了点头:“公主说的不错,恐怕这两者都有之。”

郁宁搞明白之后,也没有再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只是让人好好招待,并在腊月三十的时候,设宴招待了所有人。

可是这次宴会上,发生了一件,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兹於大王子,当众向清宁公主求婚了!

“公主,小王的王妃听到公主的贤名,自愿退居妾室,如今王妃之位空悬,望公主能够接受小王的诚意,让滢炆岛与兹於结秦晋之好!”

兹於大王子,在宴会开始后,突然起身,向郁宁躬身说了这番话。

话落,场上瞬间一片哗然。

有其他海岛小国的人,听闻郁宁还未嫁娶,不由懊悔被兹於人抢了先。

可是,现场滢炆岛的人,却无不面色难看。

尤其是,前面跟着郁宁去过兹於的人。

纷纷在心里唾骂这个厚脸皮的兹於大王子。

怎的被拒绝了一次不够,竟然还敢在滢炆岛,再次提出这个无礼的要求。

云姑姑和苏浮生当日虽然不再,但是也听说这个事,两人的脸色也是如此一则的难看。

云姑姑听闻对方竟然停妻再娶,更是忍不住不等郁宁说话就回绝道:“这位兹於王子,先皇去世不久,我们公主还在孝期,不便谈论婚事!”

兹於王子闻言,居然丝毫不恼,而是从容回道:“大禹的规矩,先前公主也给小王说过,不过服孝不能成亲,公主也可以先和我把婚事定下来,等公主孝期过了,再举行婚礼也可!”

此言一出,云姑姑语塞,只得面色难看地坐了回去。

第103章 拒绝的后果

郁宁坐在上面,笑看着这场闹剧。

恍如被求亲的人,不是自己一般。

兹於国大王子见到郁宁脸上的笑容,以为自己这次有了机会,心中松了一口气,再次道:“请公主同意!”

郁宁看着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自己身上,她才缓缓开口道:“大王子,请先坐下!”

矢昊不明所以,但是见到郁宁微笑着看着自己,以为这是大禹人的礼仪,就顺着郁宁的意思,坐了下来。

见状,郁宁才接着开口道:“听说大王子与王妃已结亲十载有余,十年间王妃为大王子生有三子二女?”

她语气平和,如同与友人闲聊一般,但是听到这话的所有人,都面色异常的看向兹於大王子。

矢昊闻言,面色变得有点僵硬,但是看着一脸笑盈盈等着自己回答的郁宁,他还是艰难地点了点头。

“云姑姑,我们大禹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

云姑姑听着郁宁的话风,已经明白过来,接过话道:“大禹历来有七出五不去之说,其中就包括生有子女不能离弃!”

矢昊闻言,立刻就想起身辩驳。

郁宁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我知道大王子的诚意,也知道大王子没有休弃贵王妃,可是在我们大禹贬妻为妾者,更是为世所不容,我又岂能让大王子因为我而陷入不仁不义的口舌之中!”

矢昊闻言,终于知道郁宁还是在拒绝自己,忍不住站起身道:“可是……”

郁宁突然站起身提高声音,打断他的话道:“如今父皇过世未满三年,我仍在孝期,今日实不应该来参加宴席,可是诸位远道而来,我如若不亲自接见,实在是有失东道主的礼数。”

说着,郁宁举起面前的酒杯,接着道:“今日我就以茶代酒,与诸位共饮一杯,希望日后大家能在这片海域和谐相处,祝愿大家新年伊始都能蒸蒸日上!”

说完,仰头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

众人见状,也举杯共饮。

宴席开始后,郁宁就以仍要守孝,不宜见荤腥为由,先行告退了。

众人听到这话,都表示能够理解,加上此时美食上桌、美酒上席,中间还有新式的戏剧表演,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也就无人注意因为郁宁离开,面色变得很是难看的兹於国大王子了。

矢昊闷声喝着酒,他一旁的随从忍不住不忿道:“王子,你就是太心善了,你就不应该反对国王,就应该让这群滢炆岛的人,见识见识我们兹於的……”

“住口!”

矢昊见他说得越来越放肆,立刻出声呵斥。

他瞪了随从一眼,逡巡四周,见没人注意这里,才放松下来,低声教训道:“看来是我平日里太放纵你们了,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也是你能大放厥词的!”

随从闻言,这才醒悟自己说话的场合不对,幸好被及时阻止,否则要是引来祸端,那自己才是难逃一死!

“大王子,奴才口无遮言,请大王子责罚!”

矢昊见他知错,仰头灌下一杯酒,才挥手道:“算了,回头再收拾你。”

随从闻言,心有惴惴地缩到了一旁。

这次宴会结束后,清宁城进入了春节休假之中。

今年的清宁城中不像往年,一到过年就人烟稀少。

今年有外地的来客,有定居清宁城的难民,也有把家从附近沿海一带,搬入清宁城的老百姓。

街上人流如织,许多商人为了赚钱,连过年都不回家去了,商贸区的店铺内,人满为患。

大家拿着辛苦一年,攒下的钱,给家人添置新衣,将计划了好久的大件家具,买回家中。

连跟着的小孩,也难得的要到压岁钱,拿去食味斋中将眼馋已久的糖果买了来吃。

热闹的景象,让从大陆远道而来的人,忍不住叹息。

“这就是清宁城吗?好热闹呀,相比起内陆,这里的百姓过得可真幸福!”

来人感叹着,脸上居然一脸的与有荣焉。

“我走的时候,还没有这么热闹呢!”

旁边一人,也是女子打扮,闻言一贯冷峻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江大人,我们这就去见公主吗?”

一旁的人,见她神色随和,倒是更放松了几分,开口问了自己关心的问题。

另一人,点了点头,两人不再逗留,向着城中心而去。

谁知,两人来到郁宁的住处,却没有见到人。

郁宁接到消息时,正在送别兹於国大王子一行人。

矢昊被郁宁当众拒绝后,居然没有立即离开。

而是在清宁城中又逗留了十来日,才提出告辞。

郁宁想到今后还要同兹於国通商,也不想把人得罪死,所以才亲自出城相送。

不想刚刚将兹於国一行人送上船,就得知了翠屏回岛的消息。

早在年前,郁宁写信给翠屏,让她在内陆多招一些百姓过来时,翠屏就回信要回滢炆岛一趟。

但是后面对方一直被杂事缠身,竟然拖到了现在才回来了。

勉强保持着脸上的笑容,将兹於王子的船送走之后,郁宁立刻上了马车催促回城。

等到了议事厅,还未等马车停稳,郁宁就掀开车帘,跳了下去。

她疾步奔进屋内,见到里面坐着的翠屏,脸上情不自禁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翠屏,你终于回来了!”

翠屏见到郁宁,立即带着人起身,行礼道:“属下见过公主!”

郁宁两步上前,将其扶起,手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掌,高兴道:“一别两年,翠屏我可想死你了!”

翠屏见到郁宁如此激动,脸上也终于有些动容,她缓缓道:“属下也很想念公主!”

两人久别重逢,惺惺相惜,倒是显得旁边的人,都有些多余了。

最后还是苏浮生和云姑姑听闻消息赶过来,才打破了这一屋子的主仆情深。

“公主,江大人特意回来,想必是有要事相商,你看要不要先谈正事,随后你再与江大人慢慢叙旧?”

苏浮生见到郁宁难得的失态,脸上不由带上了几分笑容,轻声提醒道。

郁宁闻言,这才放开翠屏的手,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此时她才注意到翠屏身边,还跟着一个人,不由疑惑道:“这是?”

翠屏看了看旁边的人,介绍道:“这是我在内陆招的助手,名叫鲁玉。”

“鲁玉见过公主殿下,见过诸位大人!”

鲁玉见提到自己,立刻站起身,向郁宁和另外两人行礼。

“原来你就是鲁玉,听说你在那边办的闻知堂很不错,翠屏在信中跟我提到了好几次,说你是个不错的人才!”

鲁玉闻言连忙躬身道:“是江大人谬赞了,属下不过是按照江大人的吩咐行事,不敢居功!”

郁宁见她似乎比较紧张,哈哈笑着,让她快快起身坐下。

“我们这里没有那么多规矩,做得好就是做得好,你不用谦虚,今后继续好好跟着你们江大人干!”

鲁玉同样听说过许多次,这位公主殿下的传言,但是亲眼见到,才知道她比传言中,还要待人亲和。

听着郁宁的话,她脸上微微发热,掷地有声道:“是!”

郁宁见状脸上笑意更深了几分,又转头问翠屏道:“你这次回来,可是有什么急事?”

翠屏闻言,看了看屋中的人,没有马上开口回答。

郁宁见此明白过来,吩咐旁边侍候的刑悠、门口的严琦、张庞都退下去。

这边翠屏也让鲁玉先出去等候。

郁宁见此,对即将走出门外的刑悠道:“小悠,鲁玉第一次来清宁城,你带着她下去逛逛,要是饭点到了就先带着她去吃饭。”

刑悠应是,上前带着鲁玉一起出去,最后还贴心地帮里面的人把门关上。

见到闲人都已退下,翠屏才开口道:“公主,属下这次回来,有两件事想向公主禀报!”

郁宁点头道:“你说。”

“公主,巴州朝堂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了!”

“什么?”

闻言,一旁的云姑姑,第一个惊呼出声。

“巴州那边又出变故了?”

苏浮生则是立刻联想到,巴州与河东道、关内道、岭南道三路的战争,已经打了近一年,翠屏不可能无故提到这事,肯定是战局有变。

翠屏点头,原本就面无表情的脸,更加严肃:“巴州变天了,原本掌控巴州的山南道刺史徐邦安,突然急病去世了,如今山南道已经是国舅爷李糠掌权。”

“李糠,新帝的舅舅?”

苏浮生说到这里,才想到,李糠也还是郁宁的亲舅舅,不禁抬头看了郁宁一眼。

郁宁并未注意到李糠与自己的关系,反而在想着这件事对时局的影响。

苏浮生见郁宁神色未动,这才继续道:

“徐邦安虽说也有私心,但是表面上一直是忠于大禹皇室的,过去一年中,巴州被三路夹击,仍旧屹立不倒,他的功劳不可磨灭。可是……”

郁宁闻言叹了口气,接过话道:“可是李糠不过一莽夫,如今执掌山南道,巴州朝堂的末日应该是要来临了!”

云姑姑闻言,神色复杂地坐在一旁,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

“公主,属下这次回来,还有一件事要告知公主。”

郁宁点头,示意她直说。

翠屏接着道:“江南道闫氏恐有自立之心,属下探知他们已经养兵数十万!”

闻言,众人神色立刻严肃起来。

江南道与滢炆岛比邻,一个如此强大的对手,坐立在自己旁边,无人敢不重视。

苏浮生更是提醒道:“公主,闫氏恐怕会成为我们今后的劲敌!”

郁宁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她点了点头,心想是该把那件事提上日程了!

第104章 硝石的作用

郁宁心中想着从兹於买回来的硝石,是时候派上用场了。

不过这事急不得,还需慢慢筹划。

心中做着这样的计划,郁宁表面上还是对众人对闫氏的忌惮,表示了安抚。

“滢炆岛在他人眼中不过是一海外荒岛,如今内陆局势复杂,应该还没有人注意到我们这里。”

郁宁说着,转头看向翠屏,询问道:“王医正如今在闫三公子那里,过得如何?”

翠屏倾耳听了下外面的动静,见没有人偷听才回答道:“闫三公子上次被王医正救好后,就把医正带回了闫氏,闫刺史见到他,一眼就认出了他的身份,对他很是看重。”

“那你?”郁宁记得翠屏同王其仁,原本在柳州城的假父女关系。

翠屏闻言知道郁宁的担忧,解释道:“我就说自己是王医正在逃亡途中认下的义女,闫刺史之前没有见过我,我们与公主的关系,没有败露。”

说完,她又补充了一句:“公主放心,我此次回来,找了个替身呆在府中,他们不会发现的。”

郁宁听到这里,才放心下来。

既然闫氏很可能成为滢炆岛最大的威胁,那么翠屏和王其仁的这个安排,就很可能会派上用场,一定不能浪费了这个机会。

说完这两件事,几人又讨论起了这次翠屏回来的重点。

怎么从内陆,招更多的人过来。

其实自上次,郁宁给翠屏写信后,翠屏就已经在安排这件事了。

目前滢炆岛在内陆的人,已经在各个地方散播了滢炆岛的招人政策。

不少走投无路的百姓,都表示很心动。

加上中原地区的战乱和灾荒,好多百姓已经自发地向沿海地区迁移。

翠屏他们这次过来,就顺带着领了不少百姓到泉州一带。

就等着翠屏回岛汇报后,滢炆岛上派船出去接过来。

翠屏这次带着鲁玉过来,也是让她亲眼见见滢炆岛的情况,后面招人的时候,能够更大胆一些。

几人商议一番之后,把后面招人的事情,安排差不多了,才一起出去用晚饭。

郁宁亲自设宴,叫上王桓和张川,当初一起从禹京城中逃出来的几人,聚在一起吃了个饭。

如今翠屏的身份,不宜让过多的人知道,余下的时间,她也多是呆在郁宁身边,早晚指导一下郁宁的武艺,行事很是低调。

正月十五一过,翠屏就带着鲁玉悄然离去了。

郁宁坐着马车,目送她的船远去后,才叹了一声返回城中。

王桓与郁宁一道来送别,见她情绪低落,不禁主动找话题闲聊。

“公主,去年你从兹於带回来的硝石,还放在仓库中吗,我想去借一点用来制冰可以吗?”

郁宁闻言,果然被转移走了注意力。

她想着自己的打算,不由看着王桓轻笑道:“大冬天的,你制冰来干什么?”

王桓嘿嘿一笑道:“就是冬天才要制冰呢!”

说着,他掀开车帘,看向外面绿树葱葱的景色,埋怨道:“这滢炆岛就是一点不好,四季都一般的热,这冬天嘛,还是见点冷气比较好!”

王桓是北方人,可怜他来了滢炆岛,竟然从未在冬天见过雪、摸过冰,如今实在是有些想念禹京的冬天了。

郁宁闻言哈哈一笑,点头应许了他的要求。

“多谢公主!”

王桓高兴的道谢声还未说完,郁宁就抬手打断了他的话。

“且慢,这硝石原本我还另有打算,如今你既然要拿去用,就帮着我看看,这东西能不能也一并做出来吧!”

郁宁说完,从怀中拿出一张纸。

王桓看着熟悉的纸张,一脸不可置信地看向郁宁。

他记得上次郁宁让他制作蔗糖时,给他的图纸就是这种,还有上上次制作花露水也是。

“公主,这又是什么好东西?”

王桓满脸苦笑,他倒也不是讨厌研究这些,不过比起躺在家里看医书,这些总是显得不够吸引人了。

“你见过道士炼丹吗?”

郁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大禹皇帝求道之风盛行,道观在民间也很受欢迎,王桓自然是见过的。

他点了点头,还加了一句:“我还曾偷偷跟着青木观的道士学过呢!”

不过后面,被他爹给发现后,痛打一顿,没敢再练了。

后面一句话,王桓吞在了口中,没有说出来。

郁宁没有在意,听到王桓学过炼丹,更感兴趣了几分,问到:“那你见过炼丹失败时炸炉的情形吗?”

王桓点头。

郁宁接着道:“我要的就是比炸炉威力,还要大十倍百倍的东西!”

王桓的眼睛瞪得溜圆,不敢想象那样的大威力,会是怎么样的东西。

“这张图纸你可以拿回去看看,如果有兴趣你再来找我。”

郁宁说完,将图纸放到王桓手上,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个东西制作极其危险,你要仔细考虑一下,不要勉强,不行我就再另外找人来做,你注意图纸不要泄露出去就行。”

王桓虽然是郁宁最信任的人之一,但是制作火药确实太过危险,她也没有把握能够一定成功,所以对王桓没有强求。

王桓知道郁宁的性子,这种话并不是客套,定然是真的有危险她才会这样说。

他点了点头,难得地严肃道:“我会认真思考以后再决定的。”

火药之事不急于一时,郁宁回去后,就将之先放在了一旁。

年前滢炆岛在岛东和岛南建立的两座城池,已经基本竣工。

如今就等到城池挂牌之后,就可以安排人入住了。

郁宁准备将此次随着翠屏迁来滢炆岛的人,都安排到新城中去。

月底的大会上,讨论完前面的事情,就说起了新城的事。

“大家觉得岛东和岛南的两座城池,叫个什么名字比较合适?”

郁宁再次提起,这个讨论了几次的问题。

众人闻言,再次热烈地讨论起来。

有人觉得名字通俗易懂就好,直接叫东城、南城就行。

有人觉得这关系着滢炆岛的颜面,必须要取个文雅点的名字。

郁宁见众人议论纷纷,说不出个结果,直接道:“好了,名字不过是个代号,大家不用再争论了,我看就叫绍南和长东吧!”

大家见郁宁都下了结论,也不再纠结。

况且这两个名字又好记又不算粗俗,大家也没有多少意见。

“苏大人,你回头就让人将城门牌匾制好,定要赶在隔日的开城仪式之前。”

苏浮生应是后,郁宁才开始讨论下一个话题。

“开城仪式之后,就要安排百姓入住新城,这两城的管理人员,还没有定下来,大家有没有推荐的人选?”

这是大事,众人都认真的思考起来。

郁宁见众人沉思的样子,转头问云姑姑道:“吏部这边可有优秀的人选推荐?”

云姑姑早有准备,闻言倒是不慌不忙地拿出了一份名单。

“这是属下从上一年表现优异的官员中选取的,公主可以过目。”

刑悠上前去接过来,递给郁宁。

郁宁打开,上面共推荐了五个人。

其中有三个人,都是郁宁比较熟悉的。

第一个就是在谢芳芝手下,做学院教师,顺带管理印刷坊和阅书阁的陶熹。

如今印刷坊的工作基本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流程,后面书籍的印刷,只需要按部就班操作就可以了,管理的工作轻松了很多。

阅书阁如今大多还是岛上的学子,闲时查阅书籍比较多。

里面的藏书,很多都是郁宁从系统里面兑换后,让人重新印刷的。

大禹本地的书,虽也有一些,但是占比较少。

总的藏书量,这两年一直在增加,不过还是不算多。

再则,如今滢炆岛上,真正的读书人,毕竟还少,所以阅书阁的事务,并不算多。

郁宁想着,陶熹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

第二人,是如今跟着廖蓉蓉从事商贸采购的黄月。

黄月年纪不大,不过二十四五岁,办事却很有手法。

跟着廖蓉蓉一起,历练这么长时间,为人更是圆滑周到。

第三人,也是从千湖岛出来的,名叫孟仁,前面一直在管理制糖工坊的事情。

如今制糖工坊在他的管理下,已经发展到了五千人的规模,每日产糖量更是高达三千斤。

能将如此大的制糖工坊,管理得井井有条,孟仁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

剩下两人却是后面才来滢炆岛的新人,一男一女,分别叫喻石泉和阮南燕。

两人年纪都不大,能被选上,却是因为两人都有不俗的学识。

这样说吧,他们两人都是如今滢炆岛上,难得的真正的文化人。

其中喻石泉更是在十六岁时,就拿下了岭南道乡试第一名,成为大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解元。

可是还未等他去参加会试,禹京城就被乱军攻下了。

之后又因为他所在的柳州,被岭南道和江南道两路相争,只得带着家人逃亡。

后面因为意外结识了鲁玉等人,才选择来到了滢炆岛。

去年刚来,他就以最快的速度从学院的中级班毕业,然后进入了吏部中做事。

如今也是云姑姑手下的一名干将,能够被选上来也不算意外。

另外一个阮南燕,虽是女子,但是名声却比喻石泉更盛。

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她的美艳和才华都曾名满天下。

她是十里淮河出来的花魁娘子,也是所有大禹男人的梦中情人。

如今的她虽然已年过二十,但是风华依旧。

会来到滢炆岛,完全是一个意外。

因为她和廖蓉蓉是旧识,两人意外重逢后,恰好阮南燕厌烦了青楼中的生活,就用自己的积蓄,拜托廖蓉蓉给她赎身。

廖蓉蓉见到旧友相求,自然没有推拒。

阮南燕脱离青楼后,没有去处,听说滢炆岛女子也能做官,就随廖蓉蓉一道来了。

她本就聪慧,学起学院的东西也快,从学院顺利毕业后,就被放到了刑部去。

不想她竟然干得很不错,这次也被举荐了上来。

郁宁将名单念给大家听后,询问众人的意见:“大家觉得派谁去比较合适?”

第105章 矛盾爆发

提选的几人,众人都不陌生,闻言各自沉思起来。

在座都是滢炆岛的高层管理人员。

除了张川和谢维带兵去训练没有参加会议外,其余人都在。

“属下觉得孟仁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

曾怀德首先开口,见众人看过来,他毫不避嫌道:“属下与孟仁曾在千湖岛相处多年,来滢炆岛后,也一起共事过,属下觉得以他的能力能够管好新城的事务。”

曾怀德如今总管铁矿和煤矿两处矿产,是工部虞田司郎中,为人公正无私,说的话大家还是很认同的。

他话音落下,众人都赞同地点点头。

郁宁对孟仁办事也比较有印象,见此就直接提议道:“如此,就让孟仁去管理绍南城,先任他为绍南县令吧。”

众人没有异议,云姑姑做好调动记录。

另外还需一人,选去长东,郁宁询问众人意见,大家一时争论不休。

有人觉得陶熹和黄月办事老道,比较合适。

有人却觉得喻石泉和阮南燕更有才华,能给新城带去新气象。

郁宁见众人意见不一,干脆拍板道:“行了,也别争论了,就让陶熹去管理长东城吧!”

众人见郁宁已经决定,这才不再争论。

郁宁说完,顺带安排了一下另外几人的人事调动。

“孟仁走了,让黄月来管理制糖工坊,另外把喻石泉调去管理阅书阁,印刷和造纸这两个工坊也一并让喻石泉管理。”

阮南燕的职位暂时没有调动,是因为郁宁觉得她很适合刑部的工作。

或许是曾经的经历,让她拥有一双识人的慧眼,几乎无人能够在阮南燕那双妩媚的大眼睛下撒谎。

确定了新城的县令,下面的吏员,就由新县令和吏部的人,一同招聘。

时间紧张,过了郁宁的生日后,新城开始进行了开城仪式。

郁宁几天内,从滢炆岛西北部的清宁城,赶到长东城,然后又去了绍南,等她再回到清宁城中时,已经是二月十五了。

半个月的时间,两城的百姓,已经陆陆续续入住。

为了与另外两城的交通便利,郁宁不但命人在路上修了道,也在两城邻海处,分别修建了码头。

今后有从内陆运来的人和货,都可以直接到另外两城去。

如此,滢炆岛三城互成犄角,不论是哪方有异动,岛上的防卫都能第一时间察觉。

现在,郁宁才可以放心地说,整个滢炆岛已经尽在掌握。

随着岛上人口增多,原本计划的荒地,也在迅速开发中。

这次春耕的时候,滢炆岛上,合计种下了一百五十万亩的农田。

另外还有近两百万亩的耕地,应该能赶在第二季粮食种下之前,开垦出来。

滢炆岛的发展蒸蒸日上,所有来岛的百姓,无不感叹自己的幸运。

岛上的人,不论来得早晚,都确如滢炆岛招人时说的那样,只要愿意干,就能有饭吃,有衣穿。

甚至,不少勤奋的百姓,已经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城中购买,或者在城外的集体村庄修建了,属于自己的家*。

更何况,这里治安良好,没有战乱,来到这里的人,没有一个想再离开的。

大家不时感叹,相比起曾经的生活,滢炆岛简直就像神仙之地。

如今滢炆岛有了三座港口,岛上的工坊也进一步扩大。

码头上每日都有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出岛,销售到大禹内陆和海外各岛。

岛外来的客商,更是络绎不绝。

如今滢炆岛的清宁城,甚至比大禹沿海的许多州府,还要热闹、繁华。

三月底的时候,郁宁再次接到了翠屏的传信。

“闫氏出兵帮助巴州朝堂?”

苏浮生看完信后,与郁宁的反应差不多,都是一脸诧异。

郁宁点点头,拿出自己手绘的大禹地图。

她看着地图缓缓道:“去年至今,巴州朝堂已经连失北面的金州、梁州和锦州三地,加上南边的涪州如今也落入岭南道手中,如果没有外部势力干扰,恐怕坚持不到年底,巴州朝堂就要被河东道等势力,彻底吞吃入腹了。”

苏浮生走了过来,看着郁宁桌上的地图,他也明白了闫氏出兵的意图。

“河东道如果继续做大,对于紧邻河东和岭南两路的江南道来说,势必形成威胁,所以闫氏才一改作壁上观的态度,主动出兵相助?”

郁宁点头,脸上又露出一丝讥讽:“闫氏也不是免费出兵,听说幼帝已经许诺只要能收复失地,锦州和岭南道都会划给江南道。”

见郁宁提起巴州新帝,不带一丝情绪,苏浮生更加笃定公主对巴州朝堂的态度了。

闫氏的加入,使得大禹内陆的战局,变得更加激烈。

接下来的两个月,甚至连一向没有动静的剑南道和陇右道,都相继加入战局。

如此,大禹十二路,几乎全部陷入战乱之中。

战争起,最受苦的,终究还是百姓。

滢炆岛因为远离战乱,成为了逃难的百姓,最向往的地方。

短短两个月时间,滢炆岛的人数,增加到了五十万人。

其中大半都聚集在清宁城,也有部分被安排到了新城定居。

正当郁宁等人为安置新来的百姓,忙碌不已时,从兹於传来了一个,让众人震惊不已的消息。

“你说什么?”

郁宁看着传信回来的人,一时间有些不敢置信。

常小启脸上满是焦急,见到郁宁反问,更是加重了声音,带着几分哭腔道:“公主,我们的船真的被兹於扣下了!廖大人、金校尉和船上的弟兄们,如今都被抓进了兹於的大牢里,生死未知!”

“公主你快派人救救他们吧!”

常小启说到最后,终于忍不住,眼中的泪水滚落下来,人更是跌倒在了地上。

郁宁听完,面色变得非常难看。

“咚!”

实木的桌案被拍得震了震,旁边的刑悠,第一次见到如此盛怒的公主,一时间都忘了说话。

最后还是郁宁深呼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情绪,开口道:“小悠,你把他扶起来,给他倒杯水压压惊,然后去把苏大人和张大人、谢大人都叫过来。”

刑悠听见郁宁重新恢复平静的声音,这才回过神,按照她的吩咐,下去安排。

不多时,得到消息的苏浮生三人,都赶了过来。

郁宁等三人入座后,才让常小启将事情,再从头细细讲了一遍。

这段时间,滢炆岛人口激增,为防岛上粮食不足,郁宁特意派廖蓉蓉亲自去海外购买粮食。

因为这几年,滢炆岛与海外诸岛,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商贸渠道,加上附近海盗已经被清除,随船同行的只有金远带领的一千士兵。

进入兹於之前,一切都正常,粮食也基本都采购到位,只等兹於的那批粮食上船,就可以回航了。

可是,谁知道,他们的船,刚刚停上兹於码头,码头就被兹於人带兵戒严。

船上的人,都被赶了下来。

廖蓉蓉等人,因为不想和兹於交恶,一开始也很配合。

但是过去几天时间,码头上其余商人的船,都逐渐解封,唯独滢炆岛的十几艘船,仍被借口扣押。

廖蓉蓉去找兹於官员询问情况,却被抓了起来。

之后,其余人也被兹於官府的人,以携带违禁品的原因,全部扣留。

常小启因为留在滨理才逃过一劫,他久等廖蓉蓉等人不到,赶紧前往兹於打探消息,才得知了这件事。

苏浮生三人听完之后,一时间也是难以相信。

张川第一个坐不住,嚯地一声站起来,骂道:“那该死的兹於,这是想同我们滢炆岛宣战吗?”

谢维曾经跟着廖蓉蓉去过几次兹於,脸上满是不解:“兹於这是想干什么?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苏浮生一开始的惊讶过后,却已经重新恢复了往日的从容。

他看着郁宁道:“滢炆岛和兹於的商贸众多,兹於冒着中断商贸的风险,做出此举,定然所图不小!”

郁宁点头:“如今第一要务是派人去兹於打探情况,看兹於到底想做什么,并且确保我们在兹於的人的安全。”

她说完,谢维立刻站起身道:“公主,属下愿带兵前往兹於,将廖大人等带回来。”

郁宁闻言,却摇头道:“不行,你不能去,这次兹於的举动不平常,滢炆岛和兹於之间,兴许会起战乱,得另外派个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