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建房子
“就按照张川说的改,接下来刘尺你先建水泥工坊,然后开始修建第一二环的房子。”
刘尺应是后,她又将头转向了周济。
郁宁见他熟悉造砖制瓦,前些时候把水泥的制作工艺也交给了他。
经过这将近一个月的研究,周济已经研发出了简单的水泥配方。
郁宁看过样品试验后,觉得基本可以使用。
“周济你这边配合刘尺,将水泥工坊尽快建完。后续的人员招录,也尽快开始吧。”
目前,砖瓦窑和水泥工坊的工作,郁宁都交给了周济管理。
有周济和刘尺两人管理,建造的事情,郁宁算是可以放心了。
倒是刘尺开始建房后,铁矿那边还缺一名管事,她看向人群中的曾哥。
曾哥原名曾怀德,原本家中是做生意的,被水匪抓走后家破人亡,选择了跟着郁宁来了滢炆岛。
这段时间,他一直跟着苏浮生在调配物资。
郁宁觉得对方做事还挺有条理的。
最重要的是,他是少数不多的会识字、会算数的高级人才。
“怀德,你后面就接手刘尺手上的铁矿工作吧。”
郁宁说完,曾怀德立刻拱手应是,脸上露出喜色。
“目前铁矿石已经开采了一部分,你可以着手找人炼制。尽量先制出一批武器和农具来。”
目前铁矿的开采能力有限,郁宁只要求采出来的铁,能满足自己人的需求就行。
曾怀德再次应是后,郁宁说起了下一个问题。
“目前岛上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负责的事情,也会渐渐增多。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大家的进度,后面每五日,进行一次早会。”
“你们各自负责的内容,如果有紧急问题的,也可以及时找我进行处理。每次会议前,大家要先提交一份自己的工作总结,以备查看。”
既然要开始建设了,就不能再零零散散各干各的,该有的架子得搭建起来。
郁宁说完,又再次跟大家重复了一篇,各自的职责范围。
见所有人都没有异议后,才解散了众人。
目前除了前面说过的,周刘曾三人的职责外,云姑姑依旧负责人事管理,苏浮生则负责所有物资和工钱管理。
这段时间郁宁将千湖岛出来的人,也利用了起来。
其中,石婶被调去配合云姑姑的工作,负责调解人员纠纷。
千湖岛另外几位女子,分别是黄月、王慧、江初静和程疏桐,这四人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女子。
难得的是都会识字,郁宁将她们调去给苏浮生打下手。
分别负责物资的采购、分发和工资的计算、发放。
四人工作非常认真,同苏浮生的合作还算顺利。
剩下的谢芳芝,郁宁见她是岛上难得的知书识礼之辈,为人又温柔细心,就将岛上少量的孩童交给了她。
让她负责这些小孩子的启蒙,和生活管理。
另外张川和谢维则依旧负责军队的训练和招聘,连带负责岛上的治安。
两人中张川主要负责草原这边,谢维则负责码头和船队。
翠屏和王桓父子,则依旧干着原职工作。
目前王桓在码头帮廖蓉蓉比较多,翠屏除了负责郁宁的安全,也兼任郁宁的秘书工作。
滢炆岛的人员构架,已经初见雏形。
各项工作,在郁宁的带领下也逐渐向前推进。
半个月后,水泥工坊建成。
为了有更多的人手,郁宁让苏浮生去泉州,又买了两百人过来。
现在大陆上越来越混乱,逃到南边的难民越来越多。人越发廉价,这两百人,总共花了不到三百贯。
还没有去采购油盐等生活物资,花的钱一半多。
不过有了这些人的加入,岛上的人手得到补充,工作进展得更快了一些。
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城中心的行政处和二环的居民住处就基本完工。
“公主,这个水泥真的太神奇了,建造房屋不仅坚固牢实,房屋还这么整洁漂亮。用它铺的路,比泉州城的青石大街还平整,简直就是神赐之物!”
这日早会之时,众人聚集在新修的行政大厅内,刘尺汇报完建设工作后,不禁连连感叹到。
他修了一辈子的房子,第一次发现建房、铺路,居然可以如此简单。
建出来的房子,漂亮得他们自己的工人都不敢相信,这么美观的东西居然出自自己的手。
郁宁闻言,看着众人全都是一脸赞同的感叹模样,不禁露出了笑容。
“哈哈,这全都是刘工和周工,你们的功劳呀!”
她说完,转头对苏浮生道:“这个月的工人的工资发放时,加一层报酬,作为对大家努力工作的奖励。”
苏浮生点头应是,他身边负责财务的江初静,立刻用笔记录下来。
刘尺和周济闻言,立刻拱手致谢。
“接下来,苏大人你把房屋登记后,可以公布出售价格,让大家来都来买房吧。”
“这房子定价多少比较好?价格过高,岛上新来的人,恐怕暂时还买不起。”
苏浮生应是后,又提出来疑问。
这个倒是不难,郁宁想了想就拿出了规程。
“就按照房屋的面积算吧,一间屋五两银。买不起的,就租赁吧,一间屋五十文一个月。”
现在工人工资已经改成一月一发,每月平均差不多是六百文。
算下来,租房的花销不算大,就是买也就存个一两年的时间就够了。
苏浮生听完后,算了算也觉得挺合理,遂不再追问。
“接下来,刘尺你建三环的商铺的同时,继续在外围建工坊吧。”
郁宁说完,让翠屏把自己准备好的设计图,递给对方。
“就按照图纸上面的建造,大致和水泥工坊的要求差不多。”
具体这些工坊是做什么的,郁宁暂时还没有告诉众人,她打算等工坊建成了再公布于众。
“你们其余人,还有没有事情要汇报?”
郁宁这边安排完,又询问众人。
“回公主,岸边的码头已经完工,岛上现有的三艘船都已靠岸。”
廖蓉蓉这些时间为了赶建码头,人都住在岸边,此时脸上原本白皙的肤色,都晒得有些黑了。
郁宁听完她的汇报,脸上再次露出笑容。
“蓉蓉辛苦了,后面你先休息几天陪陪子航吧,他这段时间可常念着你呢。”
廖蓉蓉听到儿子,原本面无表情的脸上,也终于有了一丝笑意。
第52章 大步踏进
与廖蓉蓉约定下午一起去码头视察后,郁宁解散了会议。
目前的行政处房屋虽然规划得多,但是办公的人并不多。
说是解散,其实也是在一个院子里,只是房间不同罢了。
下午的时候,郁宁带着苏浮生和翠屏,同廖蓉蓉前往了新建的码头。
草原到码头不算特别远,人走快一些,也就两三个时辰的路程。
郁宁看过地图,估计有二三十公里的样子。
不过,这一路都是荒山,走起来有些艰难。
郁宁在心中默默将修建草原到码头的路这个事,提上了日程。
心中想着杂七杂八的规划,走到两腿酸软,才总算看到了码头。
现在的海岸边,早已不是郁宁初来滢炆岛的样子。
将近两百米长,十来米宽的码头,像一个巨型广场,座立在海岸线上。
沿着码头的,还有将近二十亩的装卸货区。
这是郁宁为未来规划的,整个滢炆岛最大的码头,也将是整个大禹朝最大的码头。
这座码头,可以同时停靠十艘,七八丈长的中型海船。
现在码头的建造已经完成,工人们正在做最后的清扫工作。
谢维带领的三十名队员,也跟着在水边帮忙。
谢维跟着张川练了几个月后,现在已经开始独立带队。
他的队伍中除了跟着从千湖岛出来的严琦等人外,其余的都是新招的人。
郁宁计划,以后让他专门负责训练水军。
在她的规划中,今后的海上贸易是重中之重,水军定然必不可少。
现在就开始练起,也是为了今后的海上贸易做准备。
将整个码头转了一圈,又同谢维了解了一下训练的情况,郁宁才带着人往回走。
等回到新建的房屋时,已经是亥时初刻。
洗漱完,躺在新打的床上,郁宁舒服的感叹了一声。
过了将近四个月的野人般的生活,终于有了像样的住所。
郁宁的房子是单独建的,坐落在行政院的后面。是一个两进的小院,现在就住着翠屏和郁宁两人。
云姑姑自从负责人事后,忙得脚不沾地,跟着郁宁的时间就少了。
院中的杂事,郁宁请了千湖岛的大丫在做,每天给她十五文的工钱,就负责打扫卫生什么的。
城中的这些简单活计,基本都是小孩老人,和一些体弱的妇女在做。
买来的人,大多都没有家人,所以小孩也基本都是孤儿。
为了解决这些人吃饭的问题,郁宁单独在行政中心旁边,建立了一座公共食堂。
倒是也方便了那些忙碌的工人,郁宁自己大多数时候,也是在食堂吃的。
食堂内的饭菜,基本就五到十文一餐。像大丫这种十五岁以下的小孩,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还有半价优惠。
基本实现了,每人都能吃饱饭的承若。
现在城内的人,不管是先来的还是后买的,无不是对郁宁感激涕零。
能够在这种战乱年代,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收入,已经是普通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好生活了。
何况这些人,原本大多都是逃难的难民。
现在听说新修的漂亮房子,他们都能租住购买后,所有人每天起床都是干劲十足,下定决心要买一处自己的住所。
这样的势头下,郁宁来滢炆岛不到半年的时间,整个城池的内城部分已经建设完成。
行政中心、居民楼、商务楼道路和内城墙,都陆续完工。
外城的工坊也建了几座,外城墙和相应的防御工事也在建设中。
郁宁今天召集众人,就是为了商量给这座城上牌匾。
“大家觉得,给这座城取个什么名字比较好?”
众人闻言,纷纷踊跃发言。
“这座岛是滢炆岛,这个城就叫滢炆城吧!”
这是性子比较简单的王桓的提议。
这些日子他忙着研究郁宁给他的新东西,还是第一次来参加会议。
“要不叫清宁城吧,既是公主的封号,寓意也挺好的。”
这个是苏浮生的建议,他这个话显然得到了其余众人的赞同。
大家都觉得这个名字,听上去比滢炆城更好。
郁宁见此,也不再纠结,当即就拍板决定,今后这座城的名字就是清宁城。
由书法最好的苏浮生执笔,落匾,工人连夜打造。
第二日,挂匾之时,全城的人都参与了这次活动。
铁矿和码头处的工人,也都赶了过来。
举行完剪彩仪式,郁宁登上城楼,先对大家的工作表示了赞扬。
告诉大家,这个月额外多发一层的工资,作为对所有人的犒赏。
最后鼓励大家,今后要继续努力工作,共同将清宁城打造得更加美好。
郁宁讲完话,城楼下欢声震天,所有人的脸上都布满了喜悦和对未来的希望。
接下来,郁宁带着大家来到公共食堂吃饭。
宽阔的大厅,容纳七百余人,也并不显得拥挤。
所有人落座后,郁宁宣布开席。
一盘盘美味的菜肴,端上桌,引得众人口水直流。
因为郁宁在场,大家还保持着自己的矜持,没有忙着动筷。
郁宁见状,站起身朗声道:“今日这顿饭,就是为了感谢大家的辛苦,大家只管放开了吃,不用拘束。”
“公主都发话了,大家只管吃吧!”
与郁宁同桌的张川,见大家还有些犹豫,跟着说了一句。
张川负责治安,经常带兵在城内各处巡逻,众人基本都都认识他。
听到这话,大家看着郁宁已经带头吃了起来,也纷纷开始动筷。
来岛上的这些日子,大家其实过得都不错。
原本面黄肌瘦的难民,经过这几个月的调养,身体也壮实起来。
他们现在吃饭也不像最初一样,拿到手就使劲往嘴里塞,生怕慢一点就没得了。
今天的饭菜虽非常丰盛,但是大家也还是保持了*一点定力,没有在桌上抢夺。
宴席结束,所有人再次各归各位。
苏浮生却找到了郁宁。
“公主,我们上次重新买的粮食,又快见底了。账上的钱,也用得差不多了!”
新增了几次人,原本买的粮食两个月前就吃完了。
后面又去泉州城采购了一次,没想到现在又吃完了。
郁宁不禁感叹,钱呀钱,她现在需要尽快赚钱。
第53章 没钱了
“翠屏你去将我库房中的东西,搬出来。”
搬进新房后,郁宁把原本放在空间中的东西,移了一部分到库房。
她原本带到岛上的金银,都交给苏浮生管理了。
现在库房中剩下的,只有那些带出来没换成钱的物件。
“苏大人,看这些东西,如果拿去换成钱,够我们支持多久?”
郁宁示意翠屏将东西放到屋中间,话是对着苏浮生说的。
自从海上那次后,众人都知道郁宁有些特异之处。
她无端发现的铁矿,时不时拿出的新奇之物,随意提出的各种技术,大家已经见怪不怪。
此时,苏浮生也没有追问郁宁,这些东西的来历。
他认真的评估了片刻,摇头道:“现在战乱,这些东西拿去泉州,恐怕最多也就能换个几千上万两。”
“万把两,现在物价跌的这么严重了吗?”
郁宁这几个月都没有出滢炆岛,倒是不知道岛外的变化。
“是的公主,今年北边战乱,南边又出现了洪涝,百姓流离失所。这些东西卖不卖得出去不说,粮食也涨价严重。”
说着,苏浮生悲叹一声,无奈道:“现在泉州城的粮食已经涨到八贯钱一石了”。
“八贯!”
郁宁心惊,这个价格实在是太离谱了。
现在岛上将近七百人,每月用粮七百石。
现在已经是十一月,再开始种粮肯定来不及了。
熬到明年开春,播种收割,怎么也得备上半年的粮食。
按照泉州城的物价,光是买粮食的钱,都要三万多两白银。
这样下去,肯定熬不到那个时候的。
“要不,我们换个地方去买粮食吧!”
“换个地方?”
苏浮生闻言有些惊讶,他面色为难道:“可是,离滢炆岛最近的州府就是泉州城。其他地方路途遥远不说,粮食价格恐怕也并不会便宜多少呀!”
郁宁闻言摇了摇头,唇角带着一丝神秘的笑容。
“我们也不去大禹其他城市买,我们去南边的滨理。”
“滨理?”
见到郁宁点头,苏浮生沉思起来。
滨理这个地方,中原人士熟悉的不多。苏浮生见多识广,倒是在书上看到过。在叶家楼船的那些日子,也听叶泽远提起过。
他知道这个地方离滢炆岛很近,物产也颇为富饶。
“这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那边人生地不熟,恐怕也会有些麻烦之处。”
苏浮生认真思考过后,还是有些顾虑。
郁宁闻言笑了笑,安抚道:“这个苏大人不必担心,我们这可还有个专业的人呢。”
话音落下,廖蓉蓉走了进来。
郁宁看到她,立马站起身相迎。
“蓉蓉你来了,正好今日有件要紧事,要交给你去做。”
说道赚钱的时候,郁宁就想到了廖蓉蓉,特意让人将她叫了过来。
“公主、苏大人”,廖蓉蓉对着屋中两人拱了拱手,才接着郁宁的话道:“公主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就是。”
弄完修码头的事后,廖蓉蓉最近无所事事,正闲得发慌。听到郁宁的话,倒是来了兴趣。
“我记得你说你以前去过滨理?”
见到廖蓉蓉点头,郁宁才将刚才自己与苏浮生讨论的,计划去滨理买粮的事情,解释了一遍。
“滨州的粮食,可以一年三熟,价格确实比大禹这边便宜很多。那边对大禹的瓷器、丝绸更喜欢,我们可以带些东西过去卖了,再换成粮食回来。要是有剩余,还可以运到泉州去卖了。”
廖蓉蓉不愧是商人,想法比常人更加灵活,立刻想到这其中的赚钱法子。
这思路与郁宁原本打算的,不谋而合,她当即拍板,决定由廖蓉蓉带着这批宝物南下,换取粮食回来。
“属下定然,不辱使命!”
廖蓉蓉听到郁宁的命令,慎重地躬身承诺。
第一次出海,保险起见,郁宁只派了一只海船。
为了保证海船的安危,她还将谢维和新训练出来的五十名士兵,一起派了出去。
这些士兵,每人装备一套弓箭、一把长刀,给船上提供了最大的武器供应。
船上除了士兵,还有五十多名水手。加上力工,一共一百五十多人。
十一月初五,郁宁带着人,在码头对船上的人举行了送行仪式。
看着船只渐渐消失在海平线,郁宁才转身往回走。
这段时间码头到清宁城的路,已经开始修缮。按照郁宁的要求,这条路均宽两丈,路面全由水泥铺到而成。
现在走起来,总算不用弄得满身泥泞。
不过,郁宁还是有些不满意。
徒步前行,终究还是有些辛苦。要是后面码头上的货物多了,也不能全都靠人力搬抬呀。
“苏大人,你前面几次去泉州城,可有了解过泉州是否有马匹骡子什么的卖?”
郁宁边走,边问起了一同来送行的苏浮生。
苏浮生闻言,又看了看郁宁走得满头大汗的样子,由己推人,瞬间明白了郁宁这个问题的用意。
“公主想买些运力的牲畜?”
郁宁坦然的点了点头,“清宁城越来越大,码头也逐渐使用起来,我们也得改进我们的生产模式了。”
说道这里,郁宁想到今后的规划,补充了一句。
“牛羊、鸡鸭等牲畜也得买一些,后面人越来越多,我们总不能一直靠在岛外买东西过活。还有原本规划的,清宁城外城的农业区,也是时候开发起来了。”
现在还是冬天,不能种地。这个时候开始开垦,正好能赶上明年春种。
郁宁回到清宁城后,立刻就召集众人,开始讨论这两件事情。
经过商议,大家觉得现在受限于经济和人手,暂时不宜大量采购牲畜。只需要买几匹运货拉车的骡子,应应急就可以了。
这个看法郁宁也同意,最后由苏浮生负责采购。
对于荒地开垦的事,却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成。
郁宁见到大家达成一致意见,立刻开始安排人手。
“这件事,就由云姑姑你来招人,工钱按照铁矿的工人工资发。土地的计量,还是苏大人你带人管理。”
两人应是后,苏浮生又提出了问题。
“公主,这土地以后要怎么管理,让百姓自由购买吗?”
“不,我们以后的土地都不买卖。所有的土地都归集体,要种地的百姓,按照每人最多十亩的限制,进行租赁。”
第54章 什么都缺
“租赁?”
郁宁说的方法,与大禹朝现在的土地制度大相径庭。
见到郁宁点头确认后,众人纷纷沉思起来。
“租金多少?租完还需要交税吗?”
后排的石婶,突然出声,连着提出了两个问题。
说完,她似乎觉得自己的举动有点冒失,胖胖的脸上带着尴尬的笑容,向着看过来的众人点了下头。
“租金十抽一,不再另外收税。”
郁宁对着石婶鼓励的笑了笑,温和地回答了她的问题。
“什么人都可以租吗?女人可不可以租呢?”
得到郁宁的鼓励,石婶再次鼓足勇气问道。这次她脸上没有了笑容,语气也很是认真。
郁宁在岛上,没有刻意提出男女平等的概念。但是这半年来,她任用人员,从不看性别出身,只注重人的能力。
现在岛上不但有像云姑姑、廖蓉蓉等独立管理一块事务的高层管理。也有像千湖岛出来的女子一样,任职中层。
其他买来的女子中,也一律同男子一样上工,并没有被区别对待。
潜移默化中,岛上人已经不会排斥男女同工同酬的现象。
现在郁宁说到土地的事情,作为曾经是农民又是女性的石婶,才会敏感的提出这个问题。
郁宁笑着点了点头,肯定道:“只要年满五周岁以上,男女皆可租。”
“如果人死了呢?土地要不要收回?”
另外一边,曾经也是农民的刘尺,对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
郁宁闻言,赞赏的看向刘尺。
想不到这个人大心细的汉子,看问题也很敏锐呀,立刻就提到了问题的关键。
“当然要收回,不但土地要收回,发放的身份卡也要回收。人员簿上,也要将此人的名字勾掉。”
“这样恐怕有些人,会为了保留土地,家人过世后,选择隐瞒不报吧。”
苏浮生家原本是乡里的小地主,跟这些农民也是打过交道的。闻言立刻就想到了,其中的漏洞。
郁宁听后,想了想,确实有这种可能。她抬头看向其他人,询问道:“这确实是个问题,不知诸位可有什么解决办法?”
“要不对上交身份卡的家里,进行一些补贴?”
云姑姑站出来,提了一个建议。
郁宁闻言点头,又看向苏浮生,“苏大人觉得呢?”
“可以适当的补贴一部分,不过奖励有了,惩罚也要有。对于私自隐瞒的,也需要给与严厉的惩罚。”
“怎么惩罚?”
“隐瞒者,全家接下来三年,租金增加到五成。其余知情不报者,第二年也增加到五成。举报者,可免一年租金。”
“好,这个方法不错。”
郁宁闻言大赞,当即就表示,以后就按这个章程执行。
当日下午,土地开垦开始招工,不少原本修建完城池后没事干的人,纷纷前去报名。
清宁城这边的事情按部就班的推进,另外一边出海的人,在海上行驶了十天后,也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廖大人,滨理码头就在前面了,我们要直接停靠过去吗?”
船上的人,对廖蓉蓉的称呼都很尊重。毕竟她独立组织修建的滢炆岛码头,只要是见过的人,无不钦佩不已。
廖蓉蓉对着船长点了点头,命令船只靠岸。
自从扬州变故之后,她的性子没有以前那么活泼,做事也更沉稳了一些。不过说话的风格,还是一如既往的豪爽。
“通知下去,靠岸后,所有人原地休整一日。”
船长依令而下,一旁的谢维才出声道:“我们休整过后,要下船进城去吗?”
谢维还是第一次带队出海,按照郁宁的吩咐,所有的事情都要听廖蓉蓉的安排。
听说,廖蓉蓉曾经掌管扬州最大的船厂,并多次出海行商。谢维对她,也一直保持着恭敬的态度。
“不了,明日谢大人带十名士兵,同我进城就行。其余人,还是继续在船上等候吧。”
廖蓉蓉回答完谢维的问题,看着近在咫尺的滨理城,心情有些复杂。
这还是她出嫁后,第一次出海,也是有史以来唯一一次,独自带队行商。
以前,要么是有父兄保护,要么有丈夫随行。不论她做什么事,总是有人依靠。
现在独自带人出海,所有人都依照她的决定行事,廖蓉蓉感到沉重的责任时,也升起了一股斗志。
爹、大哥、泽远,你们看着,我自己一个人也行的。
今后,我不但要养好子航,还要再次振兴廖叶两家,将属于我们的东西都夺回来!
廖蓉蓉目光变得深远,心中逐渐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不多时,海船靠岸,码头上的人陡然见到这么大的船,无不好奇的看过来。
外面人声鼎沸,廖蓉蓉终于回过神,她转头看向谢维,吩咐道:“谢大人,你下去安排一下,加强船上的安防。这滨理城,可不像滢炆岛一样规矩。”
谢维闻言,肃声应是,立刻转身前去布置。
见到船上的人,防守严密,码头上的人不敢轻易靠近。不过围着的人群,并没有散去,不时有争论船只来历的议论声传到船上。
当晚,船上众人在警惕中,进入了睡眠。
第二日一大早,廖蓉蓉就带着谢维低调的进了城。
滨理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岛上部落众多,各自为政。
其中最大的城市就是滨理城,来滨理行商的船队,也多是在此处停靠。
进城后,廖蓉蓉直接带着人,来到了城中最大的商行。
“客官,你有什么需要?”
见到几人的汉人模样,迎接的伙计抄着一口不流利的汉语,热情的询问道。
廖蓉蓉没有回答伙计的话,而是看了看商行内琳琅满目的商品,确认般的问道“你们商行东家,现在还是李氏吗?”
伙计闻言一愣,有些不解她的用意,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你去禀报你们的东家,就说扬州廖氏,有人找他。”
伙计不明所以,但是看廖蓉蓉一行人的架势,也不敢怠慢,只得匆匆返身进去汇报。
“廖大人认识这里的东家?”
谢维看着足有三层楼高的商行,有些好奇的询问道。
廖蓉蓉简单的点了下头,并没有细细解释。
第55章 买粮食
不多时,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子,穿着一身中原服饰,走了出来。
见到门口处的一行人,他愣了愣。
“李东家,你不记得在下了?”
廖蓉蓉见到对方神情疑惑,率先走上去拱手行了个礼。
“你是?”李宗显看着面前的人,有些迟疑道:“你是廖家大小姐,蓉蓉?”
“哈哈,正是在下,李东家好记性。”
“廖小姐怎么来滨理了,也不提前说一声,我也好派人去迎接一下嘛!”
确认是故人之女,李宗显脸上瞬间露出热情的笑意,言语中带着几分亲切。
“李东家,叫我蓉蓉就好了。这次贸然造访,还望东家不要见怪。”
廖蓉蓉的态度很诚恳,李宗显也丝毫没有怪罪的意思。招呼着一行人,上了二楼,催促伙计上茶。
待众人坐下后,李宗显才问道:“你父兄的事情,我也听说了,还请节哀。”
廖蓉蓉听他提到自己父兄,面上有一丝悲伤,转瞬又打起精神应付道:“多谢李东家的关心”。
说完,廖蓉蓉不欲在往事上多做谈论,直接提出了自己今日的来意。
“在下今日来,是有一笔生意想找李东家做。”
李宗显闻言,也正了神色,询问道:“什么生意?”
廖蓉蓉对身旁的谢维示了下意,谢维立刻从包袱中掏出一件瓷器。
“这是大禹皇宫中的收藏,东家看看,可有兴趣?”
李宗显闻言,立刻伸手小心地接了过去。
李家原本就是大禹商人,后面虽因各种原因选择定居滨理,但是家中子弟学的也都是四书五经,对于大禹的文化很是熟悉。
李宗显身为李家当代掌家人,眼力自然是不同凡人。
东西刚拿上手,他就感觉到此物的不凡,动作更加小心翼翼起来。
半响,他将东西轻放回桌上,吸气问道:“这东西,你想卖多少?”
谈起生意,他说话的语气也变得严肃起来,看着廖蓉蓉的眼神更是充满了探究。
廖蓉蓉竖起了一根手指。
“一千两?”李宗显小心地试探道。
廖蓉蓉笑着摇了摇头。
“一万两?廖小姐这个价格,有点狮子大开口了吧!”
李宗显看着廖蓉蓉摇头,有些不敢置信地追问了一句。
“哈哈,李东家误会了”,廖蓉蓉笑着摇头道:“我不要银子,我要粮食。这件东西换一千石粮食,李东家,这不算狮子大开口吧?”
滨理的粮食现在基本是一贯钱一到两石,一千石的话,最多也就一千两银子。
这个可是大禹皇宫的宝物,这个价格何止是不贵,简直是便宜得过分了。
这样的东西只要转手卖到海外,轻轻松松就能赚个十倍。
不过李宗显并没有立刻点头答应,而是看着廖蓉蓉轻笑道:“听说,最近大禹内乱,内陆的粮食价格很高呀!”
廖蓉蓉闻言,笑了笑,只端着茶杯喝了一口,并没有回话。
李宗显见此也不追问,转而问道:“廖小姐千里迢迢而来,恐怕不是为了这一千石粮食吧?”
他昨日已经听说,码头上新来了一艘海船。现在他已经确定,这船肯定是廖蓉蓉带来的。
以往廖家出海,多是十几艘船一起,这次仅一艘船,也是有些奇怪。
李宗显想着大禹传来的各种消息,对她的来意,也更加感兴趣。
“哈哈,李东家若是我说,这样的东西,我这里还有十几件呢?”
“哦?廖小姐所言当真?”李宗显脸上终于露出了真正的兴致。
一千两银子,对于李氏商行来说,虽不少,可也不值得特别在意。
但是这个数字翻个十倍,那么还是值得重视的。
“自然是真的,李东家要是想要,我可以全部以这个价格卖给你。”
廖蓉蓉放下茶杯,看着李宗显,神色认真。
“全都换成粮食?”
李宗显心中激动起来,李家商行也有做粮食生意,筹粮对他来说并不是难事。
廖蓉蓉点头,肯定道:“都换成粮食,不过,我这里还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廖小姐请讲,只要在在下的能力范围内,在下定然办到。”
李宗显对廖蓉蓉提出条件,并不惊讶。只要是个识货的人,都知道这笔生意是他李家占了便宜。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既然廖蓉蓉的价格,给得这么低,有些其他要求也很正常。
“我要李东家,将这批粮食,运送到一个地方。”
“什么地方?”
“滢炆岛!”
“滢炆岛?”
这个地方李宗显是听说过的,距离滨理倒是不远。不过那岛上荒芜,住的都是些蛮夷,他也并没有去过。
“廖小姐,在下有个疑惑,不知小姐为什么要送粮到那里?”
李宗显说完,又追问了一句,“不知道现在廖家可是小姐掌管,为什么小姐此次出行,没有带上廖家曾经的船队?”
这个问题有些冒犯,不过这毕竟是李宗显自己的地方,他倒也不担心得罪了对方。
廖蓉蓉闻言,果然也没有生气。
她叹了一声,也没有隐瞒,简单的将扬州的变故说了一下。
最后才道:“现在我追随大禹朝的清宁公主殿下,滢炆岛正是公主的封地。此次来滨理,也是奉公主之命,前来购粮。”
“原来如此!”
李宗显闻言,面露恍然。怪不得,廖蓉蓉竟然能拿到这么多皇宫中的东西,原来是在为大禹朝的公主做事。
不过她提到的廖叶两家的境遇,倒是让李宗显警醒。回头要让人,收敛一下在大禹内的生意,免得遇上同样的遭遇。
“好,既然廖小姐是奉公主之命而来,这笔生意,我李氏怎么也不能拒绝。廖小姐,你给我半个月的时间,我定然将粮食给你运到滢炆岛去。”
李宗显一口应下,廖蓉蓉一行人都露出了笑容。
双方就交货地点和方式,再次切谈了一番,签下了契约。
最后廖蓉蓉决定,半月后随李家货船一起返航。
半月之后,十几艘海船,从滨理码头,浩浩荡荡的出发,再次引发了码头上一众人的围观。
这次他们清楚的知道,这些船只的目的地,是一个叫做滢炆岛的地方。
这是滨理人,第一次听说清宁公主的名号。
第56章 王桓的研究
滢炆岛
在送走廖蓉蓉的海船后,郁宁一直追着王桓,研究新兑换的技术。
剩下的几座空的工坊,就等着他研究成功了,才可以开工呢。
“怎么样了,这次按配方做出来的东西可以用吗?”
这日,郁宁又一次来到王桓的研究室。
研究室就在行政中心的西边,这里被郁宁划给王其仁,开了一间医馆,王桓的研究室就在医馆内。
“可以了,可以了”,王桓见到郁宁进来,立刻拿着手中的瓷瓶,奔上前去。
“公主你闻闻,是不是这个味?”
不用王桓拿上来,郁宁就已经闻到了那个熟悉的浓郁味道。她挡住对方,阻止了他继续靠近自己。
“你是撒了多少在身上,这味也太刺鼻了。”
王桓见她拦着自己,也不恼,嘿嘿笑道:“我这不是用自己做实验吗!”
“不过公主,这个东西我拜托父亲给馆里的人都用了用,确实有效。你可以拿回去试试看,我没有骗你,我真的研制成功了。”
郁宁闻言,还是挺信任对方的。
毕竟自己拿给他的蚊香配方,他仅仅用了十天时间,就研制成功了。
对的,郁宁给王桓研制的东西,正是蚊香和花露水。
这南边的岛上,蚊虫实在太多了,整个夏天,郁宁是被咬够了。
不过夏天的时候,忙着城池的建设,她也没有时间去在意这些东西。
还是最近兑换新技术的时候,她突然想到了,看到两个配方加一起不过二十个积分,才顺手一起兑了。
前些天,王桓已经把蚊香的制作研究了出来,现在给郁宁的是新做的花露水。
岛上气候温热,虽然是冬天,也还是有些蚊虫。这东西赶又赶不走,抓又不好抓。野外干活的时候,冷不丁就给你叮个大包,很是烦人。
郁宁把王桓研究出来的蚊香,给铁矿和开荒的人用了,大家都觉得很好用。
现在她已经准备着手批量制作。
花露水的作用,跟蚊香差不多。
不过蚊香跟其他香,制作方法差得并不大,旁人也易学去。
卖贵了,人家也不会买,只能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目前,岛上人手有限,郁宁也只是做一些来自己人用,不准备将蚊香售卖出岛。
她真正指着挣钱的东西,是手上这个花露水。
花露水不但可以驱蚊,而去香味宜人,使用方便,很是适合当做奢侈品,卖给那些贵族太太们。
郁宁拿着东西往回走,打开闻了闻,跟她印象中的味道差不多。
倒了一点,给自己和翠屏的擦了擦,凉凉的,触感也很好。
要是能够有个玻璃瓶装着,就更上档次了。郁宁看着手上的陶瓷瓶,心中想到。
可是,玻璃的制作工艺要一百积分,她现在就剩下一百五十积分了,还在犹豫要不要兑换。
最重要的是,玻璃制作需要高温窑炉,按照现在的窑炉温度,恐怕烧不出好的水准。
要不去把煤矿开采出来?
前面刷新地图,一共发现了一座铁矿和一座煤矿。
铁矿因为急需,已经开始开采了。煤矿的事,郁宁还没有跟任何人说。
一个是煤矿开采,危险系数较大,第二却是因为没人。
现在岛上的人,还是太少了!
铁矿、开荒、出海什么都要人,但是岛上粮食有限,郁宁又不敢一下子把人买多了。
哎!
要是廖蓉蓉此行顺利,能够买到大量粮食就好了。
郁宁心中正感叹着,外面突然传来了声音。
“船回来了!”
张川气喘吁吁的跑进来,谢维走后,他负责两边的安保,今日正好在海边巡逻。
“公主,廖大人带着船,回来了。”
张川大步走进来,原本有些跛的腿脚,在岛上的这些日子,也似乎好了些。
他步伐虽有些歪,速度却半点不慢。不过几步,就从门外,走到了郁宁面前。
“真的,蓉蓉回来了?”
真是想曹操,曹操到。郁宁这边正念叨着呢,廖蓉蓉就回来了。
她脸上瞬间绽放出喜悦的笑容,站起身大步往外走。边走边道:“快,快去备车,我要去码头,亲自迎接。”
等到骡车牵来,郁宁准备上车时才得知,这次回来的不仅仅是廖蓉蓉一艘船。
听闻现在一共有十几艘海船,停留在码头上,郁宁心中半喜半忧。
她想了想,对着张川道:“张叔,你去安排三百名壮士,拿上武器,跟我一起到码头迎接。”
张川应声下去准备,郁宁也不急着向码头赶去了。
她重新回到屋内,对翠屏道:“前日谢姐姐不是给我送来一套新衣服吗,你去拿来我换上。”
为了方便行动,郁宁和翠屏出宫后,一直都是着男装行走。
来了滢炆岛后,云姑姑曾经给郁宁单独献上过几次布匹,都被郁宁让人做成了男装。
只有前次,谢芳芝来郁宁屋中汇报时,看到一匹郁宁从宫中带出的布匹,主动说想给她制一套衣服。
郁宁见那个布匹华美,实在不适合平日穿,就随她拿去了。
谢芳芝做好后,送到郁宁这里,她还没有认真看过。
今天在翠屏的伺候下穿上后,郁宁才惊觉这件衣服的精美。
布料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淡淡的金色光芒,衣服的绣艺更是栩栩如生,堪称是艺术品也不过。
“原来谢姐姐竟然有这么好的刺绣手艺!”
郁宁有些惊叹,翠屏看着盛装后的公主,也有些恍神。
郁宁的长相本就明艳大方,在这套衣服的映衬下,更加显得艳丽逼人。
待苏浮生听到消息,和召集完人的张川,一起走进来的时候,两人看到装扮一新的郁宁,都不禁愣了愣神。
“走吧!”
郁宁自己感叹了一番谢芳芝的手艺后,并没有特别注意自己的样子。她虽有一座铜镜,但是用的并不习惯,已经久不照镜子。
直到现在,她对自己的长相,都没有多大的印象,只知道长得不耐就是了。
见到郁宁走出去,众人才醒过神,跟着走了出去。
骡车在前,张川带领的队伍在后,一行人,向着码头疾驰而去。
码头上,廖蓉蓉和李宗显站在船头,正看着滢炆岛的码头讨论着。
第57章 交易
郁宁一行人的到来,瞬间吸引了码头上众人的注意力。
她刚走下车,码头上的人,纷纷躬身行礼。
“拜见公主殿下!”
几百人的呼喊声,震彻云霄,跟着廖蓉蓉来的船队众人,也不由跟着行礼。
郁宁面带笑容,叫起了众人,看向带着人走过来的廖蓉蓉。
“廖卿,此次出行辛苦了。”
“为公主办事,在下万不敢言辛苦二字。”
廖蓉蓉躬身谦逊的说完,又转身指着身旁的人介绍道:“公主殿下,这位就是滨理最大的商行东家,李宗显李东家。”
“李东家,这就是我们大禹朝皇帝陛下的大公主,清宁公主殿下。”
“见过公主殿下。”
李宗显有礼的躬身,面上十分的恭敬。
“李东家不必客气,此次购粮之事,还多劳李东家的援助。”
郁宁还没有到码头时,谢维就提前迎上去,将滨理之事简单的汇报过了。
所以郁宁对李宗显亲自送粮过来,还是很感激的。
双方客套一番,郁宁留下谢维和苏浮生清点运来的粮食,自己带着人回了清宁城。
李宗显和郁宁、廖蓉蓉,同乘一车,一路上对滢炆岛的码头赞赏不已。
“不知道贵岛的码头是找谁修建的,在下第一次看到如此雄伟广阔的码头,堪称是巧夺天工!”
“哈哈,李东家还不知道吧,这码头就是我们廖大人,亲自监督修建的!”
李宗显闻言,再次侧目,对着廖蓉蓉慎重地拱了拱手。
“廖大人居然如此巨才,在下失敬了,失敬了!”
“都是公主领导有方,在下不过是照本宣科罢了。”
廖蓉蓉客气的说了句,另外两人却都知道这码头修建一事的不易之处。
李宗显心中对廖蓉蓉再次改观,连带着对郁宁都更加恭敬。
“在下看贵岛上的码头和路面,都异常平整。这骡车行驶其上,竟然半点都不颠簸。不知道可是用的什么特殊材料修建?”
“哈哈,李东家可真是慧眼如炬,这修建码头和路面的材料,可是我们公主亲自研发出来的新材料。”
郁宁听着廖蓉蓉此言,笑笑没有说话,其实这水泥她只是提供了配方和制作工艺。
真正实施并研发出来的,还是周济和他带的学徒。
不过这个时候,倒是也没有必要去细细分说这些。
李宗显闻言更是大惊,他看着车外的路面,怎么想,也想不到是如何做成的。
半响,由衷的感叹了一句,“公主真是奇才!”
李宗显没想到的是,他的惊讶,还远远没有结束。
等到他看到巍峨的清宁城、城中整齐漂亮的房屋、笔直干净的街道时,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一路行驶到行政大厅,下车之后,李宗显还是一副震撼的神情。
待到进屋坐下,郁宁让人上茶后,他才回过神来。
“公主,大禹朝现在已经如此发达了吗?”
他有些恍惚,记得自己前几年去大禹行商的时候,也到过禹京城,那时候的禹京城,虽然繁荣,可以没有*像这个样子呀!
难道是最近新出现的事物?
可是也没有听到,在大禹的伙计回信提起过这东西呀?
李宗显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为什么滢炆岛突然就建起了这么雄伟的一座城。
“哈哈哈,李东家误会了,大禹内陆的城池,可没有哪一座是清宁城这样的。”
廖蓉蓉闻言大笑,转身向着郁宁拱手道:“这清宁城中的一切建筑,都是公主殿下一手设计的。”
李宗显闻言,立刻站起身,向着郁宁拱手道:“公主的构思真是超群绝伦,在下敬佩不已。”
郁宁客气的回了个礼,谦虚了两句。
众人再次坐下,才讨论起李宗显的来意。
廖蓉蓉与李宗显约定,一共兑换一万石粮食。
这个生意,说不上小,可是还不值得李东家亲自走一趟。
他此次来,主要是因为听说了清宁公主的封地在此,以后滢炆岛要大力开发,想来探探情况。
滢炆岛离滨理这么近,要是能结成一些长期的合作,对于李氏也是有利的事。
郁宁更是有意与对方相交,双方言谈甚欢。
结束时,李宗显试探的问道:“公主,不知你们修建房屋的这种材料,可否外卖?”
这一路走来,李宗显已经深刻的认识到,这种新材料的好处,心中更是十分想带一些回去。
不过,这种神奇的东西,一般人都不会往外流传,所以他问得有些小心。
郁宁却丝毫不介意,此刻她正是缺钱的时候。水泥的制作工艺已经成熟,现在城中的建设告一段落,能往外卖些钱更好。
不过,她也没有立即答应,而是故作为难道:“这水泥,是我们清宁城的独家秘方,本是不能往外卖的。”
“公主,我愿意出高价购买,货物我也自己让人来拉,只要公主能卖我一些就行。”
李宗显听到郁宁没有一口回绝,立刻追着说了一句。
他已经想好了,要是能买到这水泥,就回去把滨理的码头也重新修过。
说不得,也要修几座这样的新式房子,来住住。
“公主,若是可以就卖一些给李东家吧。此次属下滨理之行,全靠李东家全力相助,才能顺利买回粮食。”
廖蓉蓉也站起来,帮忙说情。
郁宁闻言,似乎终于被说动,转头看向后面赶来的苏浮生。
“苏大人,我们水泥工坊内,还有多少水泥?”
“回公主,现在工坊工人大多去开荒,工坊生产降低,现在只剩下200石存货。”
“那这样吧,为了感谢李东家的到访,这200石水泥,就作为礼物送给东家吧。”
郁宁说完,不待李宗显说话,又接着道:“这水泥生产不易,岛上又人手有限。李东家就先拿这些回去用着,这段时间我让他们加紧生产,风东家下次过来定可以拿货。”
“如此,就多谢公主了!”
李宗显闻言,也只得无奈接受。
之后,李宗显一行人在清宁城中,游玩了两日,才启程返航。
回去的时候,郁宁不仅让人给他们装上了先前说好的水泥,还另外把王桓制作的蚊香和花露水,也一起给对方带了一些。
看着李家的船队行远,郁宁眼中透着羡慕。
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拥有这么多船呀。
挣钱,必须尽快挣钱。
郁宁下定决心,回到城中就把几个重要的人都召集了过来。
第58章 怎么赚钱
行政中心专门设有一个议事大厅,等到人陆续到齐,郁宁才正式开始了会议。
“现在岛上粮食充足了,接下来我们有两件事要优先去做。”
郁宁看着众人,这些都是现在各处工作的管理人员。
“第一,增加岛上的人口。”
“第二,增加岛上的收入。”
郁宁话音落下,下面的人立刻就着这两个话题议论开来。
等到众人议论了近一刻钟,郁宁才打断众人。
“苏大人,你看按照岛上现有的粮食,最多能够接纳多少人进来?”
苏浮生闻言,站起身回禀道:“回公主,现在岛上的余粮加上廖大人此次采购的,共一万零一千石。最多可供两千人,食用半年。”
两千人,现在岛上有七百人,就是还可以接纳一千多人。
郁宁点了点头,对苏浮生道:“你明日就启程去泉州附近看看,是否能吸纳一些流民自愿前来。”
现在大陆上流民越来越多,这些逃难来的无家所归之人,也不是全部都卖身了。要是能让人自愿前来,倒是省了一笔钱。
说道这里,郁宁又对着苏浮生道:“你可以以招人开荒,或者招工的名义,吸引人前来。人越多越好,不必在意粮食的问题。现在我们跟滨理联系上,实在不够了,再去购买一些就是。”
“是”,苏浮生朗声应是。
人不是一夜间就能变多的,但是没有人郁宁很多的设想都没有人干。只有将这个问题解决了,清宁城的发展才能加快速度。
接下来,郁宁公布了王桓研制的花露水配方,让云姑姑开始招人准备制作。
生产的事情,则由王桓负责监督。
郁宁相信,等到李宗显把花露水和蚊香,拿回去使用后,清宁城不久就可以开始接到订单了。
水泥工坊这边,郁宁也安排周济恢复了生产,现在赚钱最重要。
这些东西,郁宁不仅准备在滨理售卖,还准备卖到内陆去。
“花露水和水泥的售卖之事,就由蓉蓉负责,以后对外的商贸也统一由你这边负责。”
郁宁说完,所有人都看向了廖蓉蓉。
公主这是将岛上的商贸,都交给了她呀!
不过廖蓉蓉前有码头修建之功,后又买来这么多粮食,她的能力众人也是认可的,倒是没有人提出异议。
廖蓉蓉走出来,躬身应是,神色不喜不忧很是沉静。
“另外,我这里有一副地图,曾怀德你派人前去勘察一下。”
郁宁安排完前面两件事情,从书案上取出一份地图,递给了曾怀德。
这是她从系统地图上抄下来的,煤矿所在地。
她终究还是下定决心,兑换了玻璃的制作工艺。现在就等着找到煤炭,就开始着手研制玻璃。
为了挣钱,这次真的是把积分用得所剩无几了。只希望人口增加后,能够稍稍弥补一些吧。
会议结束后,其余人都陆续退下,只剩下廖蓉蓉还依旧在屋内。
“蓉蓉,你还有什么事?”
郁宁见状,主动询问了一句。
“公主,前面你让我从滨理岛带回的东西,现在还在城内仓库中,再放下去可要放坏了!”
“带回的东西?”
郁宁闻言,先是一愣,转瞬立刻想起自己先前兑换的新技术。
“你真的找到了?快快,带我过去看看。”
该死,这些天忙着应付李宗显一行人,居然把这件事都搞忘了。
这可是她赚钱计划中,最重要几项之一呀!
廖蓉蓉见到郁宁少见的失态,也跟着紧张起来。赶忙转身带着人,去了自己放置那东西的仓库。
“公主,这段时间滨理岛上的甘蔗,正是丰收的季节。我按照你的吩咐尽量多收,一共带回来了一千斤甘蔗。”
是的,郁宁特意让廖蓉蓉在滨理寻找的东西,就是甘蔗。
甘蔗可以生产糖,这是郁宁来岛之前,就计划好要做的事情。
现在看到真的找到甘蔗,她才放下心来,自己的制糖技术总算是没有白兑换了。
“这甘蔗怎么样,甜度和水分充不充分?”
郁宁一边问着,一边随手取了一根,递给翠屏。
翠屏刷刷几下,就将其削皮,斩成了几段。
“谢谢翠屏!”
郁宁笑着接过翠屏削好的甘蔗,上嘴尝了尝。嗯,还不错,水分挺多的。
这是郁宁来到大禹朝后,难得吃到的这么甜的东西。
一穿越就开始逃难,郁宁根本没有享受到皇宫的生活,也不知道宫里的糖有没有这么甜。不过跟前世自己吃的比,也不差什么了。
“公主要这东西来,是准备干什么呀?”
廖蓉蓉知道郁宁不是注重口腹之欲的人,买这么多甘蔗回来肯定不是用来吃的。
郁宁却神秘一笑,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
“现在大禹朝的糖,有哪些品种,售价几何?”
廖蓉蓉闻言一愣,不知道她突然问这个干什么,不过还是立马回答了她的问题。
“现在市面上卖得最多的还是饴糖、蜜糖,价格的话,根据糖的品质,从200文到1贯钱一斤的都有。”
说完后,廖蓉蓉似乎想到了什么,试探地问道:“公主想制糖来卖?”
郁宁点了点头,她指着仓库中的甘蔗,询问道:“这个甘蔗买成多少钱一斤?”
“甘蔗在滨理种植很多,属下拜托李东家帮忙收购的,只花了五文钱一斤。”
廖蓉蓉这下彻底明白了,郁宁买这些甘蔗的原因。
可是她从未听说过甘蔗可以制糖呀!
难道,这又是公主自己想出来的?
廖蓉蓉不禁也开始相信那些人所说的,清宁公主是不是得到了上天的青睐。
郁宁不知道廖蓉蓉此时心思已经飘远,心中开始计算起制糖的收益。
甘蔗制糖工艺上有写明,一般十斤甘蔗可以出一斤糖。这样一斤糖,甘蔗成本价是五十文钱,加上其他的材料和人工,就算个一百文吧。
甘蔗制出来的白糖、红糖还有冰糖,就算不是最上等的,卖个中间价——五百文左右,应该不难。
五倍的收益,还是很客观的。
何况糖制出来,还可以制作各种糖果,郁宁已经开始期待起来了。
“去,找人把王桓叫过来。”
第59章 制糖
上次给王桓的花露水和蚊香,他研制的很好。郁宁决定这次的制糖术,也交给他研发。
哎,还是人才太少了呀!
郁宁心中感叹,现在仅有的,得用的几个人,还是自己的几个伙伴。
买来的流民,素质不一,能重用的很少。
看来还是要抓紧时间把教育搞起来,提升一下这些人的素质。另外再看看,能不能从内陆多吸引一点人才过来。
正想着怎么发展人才,王桓就走了过来。
“公主!”
他向着郁宁拱手,又对着一旁的廖蓉蓉和翠屏点头,打了下招呼。
看了看仓库,王桓没有认出甘蔗,有些疑惑的问道:“公主找属下过来有何事?”
郁宁没有回答,而是将刚才翠屏削好的甘蔗,递了一节给对方。
“这是?”
王桓接过着棍子样的东西,神情更加疑惑。
“这是甘蔗,滨理的一种水果,你尝尝看。”
郁宁解释一句后,又随手拿了一节,自己吃了起来。
王桓见到郁宁吃的津津有味,也不禁跟着尝了一口。
东西一入口,他瞬间眯起了双眼。
“好甜!”
他含糊不清的赞了一声,就要咽下口中的东西。
“诶,这个不能吞下去,嚼完后要吐出来!”
郁宁见状不对,立刻阻止,幸好王桓舍不得口中的甜味,还没来得及咽。
照着郁宁的样子,把嚼完的残渣吐出来后,王桓赶紧又咬了一口。
不一会,半节甘蔗下去,王桓感觉牙嚼得有些酸,才停下来。
“这个东西好吃,公主你从哪里弄来的?”
这个时候的甘蔗,还只有南边滨理这些岛上才种得有,大禹朝内很少有人见过。
身为北方人的王桓,自然也没有吃过。
“这个是蓉蓉此次从滨路带回来的,你觉得这个东西甜吗?”
郁宁也放下手中吃完的甘蔗,谈起了正事。
“甜,又甜又好吃。”
王桓赞叹道,他本就喜甜食,此时吃到新鲜的东西,更是高兴。
“那如果用这个制糖,你觉得怎么样?”
“制糖?”
王桓闻言沉思起来,又不自觉的举起手中的甘蔗,咬了一口。
“这个这么甜,比之宫中的蜜糖还更多了几分清爽,做糖好像也是一个不错的原料。”
王桓一边嚼着口中的甘蔗,一边慢吞吞的回道。
“不过,怎么才能把这东西制成糖呢?”
郁宁闻言,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一张纸,递给了对方。
“这个就要有劳王大夫帮忙研究研究了!”
王桓迟疑地接过来,惊讶道:“公主什么意思,这个东西要我来做?”
看着郁宁点头,王桓悲叹道:“可是我是大夫呀!对这什么制糖的,根本就是一窍不通呀!”
前面郁宁用蚊香和花露水可以防治蚊虫,减少疾病传播为由,忽悠自己研究,他也就认了。
这花露水和蚊香中的一些原料,确实也是药物的范围。
可是制糖?
郁宁见到王桓挎着脸,夸张的样子,赶紧拍了拍他的肩膀,给他打气。
“王大夫你如此聪明伶俐,这制糖的工艺流程都写在这纸上了,定然难不倒你的。”
说完,见他还是很难接受的样子,又接着道:“何况,王大夫就不想尝尝这甘蔗做出来的糖吗?兴许你会创造出世界上最好吃的糖呢!”
王桓闻言,神色有些动摇,郁宁赶紧道:“好了,王大夫,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后面需要的人手和工具,你找云姑姑和苏大人就是,有什么其他问题也可以找我。”
郁宁说完,不等对方拒绝,就带着人快速离开。
王桓看了看手中的纸,又看了看满仓的甘蔗,只得认命接下这活。
他恨恨的咬着手中的甘蔗,打开了郁宁给的技术图纸。
蔗糖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
主要是将甘蔗压榨后,提取汁液,然后加入清净剂清净,再经过蒸发、结晶、分蜜和干燥等系列工序,就可以得到纯净的白砂糖。
郁宁给王桓的技术,也主要是这种方法。
另外还有一种,是将压榨出的甘蔗汁,直接蒸煮,熬到粘稠后,做成糖块。
这种糖块,色偏暗偏红,没有白砂糖好看。但是工序简单,王桓决定先用这种方法试试水。
这边王桓开始研究制糖术,另外一边郁宁却遇到了一个难题。
“公主,今日城中发生了一起斗殴事件。”
郁宁刚刚回到议事大厅,就看到张川前来汇报。
“斗殴?什么原因引起的,有多少人参加,可有人员伤亡?”
这些难民被买到岛上后,一直循规蹈矩,虽偶有争执,但因为岛上严禁打架斗殴,也都仅限于口角之争。
这次,是什么原因,竟然还打起来了!
张川闻言,立刻将事情的原委,细细说来。
原来是有一对夫妻,来到岛上后,因为丈夫干活不积极,一直靠着妻子养着。
现在妻子怀了身孕,工作收入少了,丈夫没有钱用,居然对怀孕的妻子大打出手。
妻子的工友看不过去,上前阻止,被丈夫迁怒,两人越越打越起火,最后直至被赶来的巡逻队拉开时,双方已经打得见血了。
“岂有此理,城中居然还有这样无赖之人!”
郁宁听到那人居然对自己怀孕的妻子动手,不禁勃然大怒。
“张川,你将人带进来,我要亲自审问。”
“是!”
张川应声而下,不一会儿斗殴的两人,连带怀孕的妻子都被带了过来。
郁宁看着那妻子大着肚子,鼻青脸肿的样子,更是生气。
“大丫,你去扶着这位夫人,到旁边坐下。”
妻子闻言连连摆手,推辞不敢坐。
“没事,你坐着吧!”
看着郁宁神色亲和,女子才缓缓扶着肚子坐下。
郁宁看到对方坐下,才转头看向厅中,蹑手站着的两人。
“你们二人谁是吴大庄?”
吴大庄就是怀孕女子的丈夫,闻言赶紧跪倒在地。
“草民吴大庄,见,见过公主。”
这些难民,平日虽也在城中见过郁宁,可哪里像今日这般离得这么近的说过话。
吴大庄埋着头,声音有些颤抖,身上被打出的伤口,因为动作,更加痛了几分。
脸上的汗水也不禁跟着冒了出来。
第60章 判决
郁宁看着跪在地上的人,有心威吓对方,没有立即开口。
地上的人,半天没有等来回应,不禁小心翼翼地抬起头。
正好看见郁宁严肃的目光,瞬间又将头埋了下去,身体抖得更加厉害了。
郁宁见此,才终于出声。
“好了,你站起来回来回话吧,岛上不兴跪拜之礼。”
吴大庄闻言,颤颤巍巍的站起身,低着头,不敢向上看。
“你说,你今日为何与人斗斗殴,为什么无故殴打妻子?”
郁宁的语气十分严峻,语速也越来越快。
“回,回公主,是他先打我的,我没有招惹他,他主动来打的我。”
吴大庄闻言,立刻转头指着身旁的人,恨恨地说道。
对于郁宁所提的殴打妻子一事,他选择了避而不谈。
“狗东西,你个大男人居然打女人,我就是打你怎么了?”
另外那人长得人高马大,身上的伤显然较吴大庄少一些。
此时听到吴大庄的话,举起肌肉扎实的手臂,恶狠狠地威胁道。
吴大庄见状,赶紧往后退了退。
“刘武,你干什么,这是什么地方,还不将手放下去。”
张川见此,立刻出声厉喝。
刘武闻言,才将手缓缓放下,一双眼睛仍旧杀气腾腾的看着吴大庄。
“好了,张叔没事,刘武你先站到一边,等我问完吴大庄,你在回话。”
郁宁见此,倒是没有生怒,而是和声安抚道。说完,又转头看向吴大庄。
“先不说你和刘武的事情,你说说你为什么殴打你的妻子?如果说不出缘由,无故殴打他人,将发配入矿,无酬工作三年。”
郁宁的神色依旧平和,语气却带着几丝威压。
吴大庄闻言,立刻面色大变。
他本就是偷懒好耍之人,这铁矿的苦活,根本就跟不下来。
何况还是没有薪酬的工作三年,那不得要了自己的命了!
想到这,他眼睛转了转,脸上神色逐渐转变,最后怒道:“我不是无缘无故大人,这女人背着我偷人!”
说到这,他看着一旁的刘武,想到他对自己的殴打,更是一脸怨怒的道:“就是他,那女人的奸夫就是这个刘武。”
“公主,是他们俩联合起来打我,我是无辜的,求公主明查呀!”
说到最后,吴大庄想着自己的一身伤,语中还真的带了几分委屈。
可是他的一番作态,如何瞒得过阅人无数的郁宁。
看着他无赖的样子,郁宁都气笑了。
一旁的女子和刘武闻言,更是气怒不已。
女子站起身,指着吴大庄怒道:“吴大庄,你血口喷人!”
刘武更是再次举起了拳头,似乎想上前打死对方。
“公主,这浑人是乱说的,奴家与刘武是清清白白的,请公主明证。”
女子骂完吴大庄,转回身对着郁宁就想跪下,大丫赶紧将其扶住。
她顾虑着孩子,没有强要跪倒,但是却朝着郁宁哭诉起来。
郁宁摆摆手,将两人安抚住,才对着吴大庄喝问道:“吴大庄,你所说的事情,可有证书。空口白活,污蔑他人,可是要罪加一等的。”
吴大庄被郁宁陡然提高的声音一吓,一紧张,这这这的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来人!”
郁宁见对方不说,立刻开始叫人。
吴大庄见状,以为是要对自己用刑,吓得赶紧说了一句。
“他们都在水泥工坊上工,是在工坊内勾搭上的。”
说完,吴大庄擦了擦额上的汗,接着道:“就是这样的,要不然这刘武为什么无凭无故,来管我的家事。”
郁宁闻言,转头看向刘武问道:“你与吴大庄妻子,可有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