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13(1 / 2)

第111章 调子都起到这位置了,……

距离高考还有十天。

因为她考试在即的关系,其实在这之前,周新兴从香港发过来的很多工作都已经不是配合方面的要求和申请,而只是“通知”:

告诉她杀青了,告诉她香港预热开始了,告诉她谈好新加坡的院线了,告诉她定档了……

定档了!!

喻书兰看到这三个字从传真机上呲呲呲扫出来的时候,人都傻了。

这个她当然知道是什么意思。

而且周新兴非常“轻描淡写”地只提了一点:把这个消息宣发出去,他会安排一个香港的同事过来协助她做这些工作。

“你救我啊!”喻书兰睁着布满血丝的双眼,两只手握住她的肩膀,“不管你是我朋友还是我嫂子,你都不想我考不上吧?再说这个事,除了你还有谁能做?剧本你参与了,周新兴你也熟,对不对?”

喻书兰长进了,学会了怎么谈判,把盛未夏一下子架到道德和理智的制高点上。

“求求了……而且我哥自己也忙,管不了你的……”她又梨花带雨地撒娇,连情感部分也全部拉满buff。

盛未夏同样激动。

亲身参与过《大话红楼》的孕育,她对其中的不易感同身受。

“行吧。不过先说好,别对我期待太高。”

盛未夏再不答应,小丫头真的快哭出来了。

但看着瞬间能进入学习状态的喻书兰,她有些恍惚,去年刚认识她那会儿,根本想象不到,她会有这样拼命的时候。

找到这一生喜欢的事情多么玄学,她很幸运。

盛未夏既然答应,就不想随便糊弄。

她发传真给香港,告诉周新兴这段时间自己代职,等喻书兰考完再交接。

周新兴马上拨过来电话,意气奋发地说:“这样太好了!我担心影响书兰妹妹的考试,昨晚真的考虑过,要不要索性放弃国内宣传算了。”

盛未夏认真道:“当然不能算了,这将是你最大的舞台。”

“谢谢。”周新兴由衷地感谢,末了,忽然笑着说,“听说你英国那个课程学得很不错,还有导演希望你进组?”

说到那个项目她很不好意思:“最后用的是你的剧本交的作业,如果你没有中途退出,最佳学员肯定是你。”

“不,哈哈。”周新兴笑声朗朗,“刚巧前几天去欧洲参加一个电影节,碰到了那个导演,他说的剧本,跟我写的不一样啊。”

盛未夏除了把剧本翻译成英文版本,还略改了一下剧情的结局。

说到创作她肯定不如周新兴,但她很清楚什么样的剧情是观众和投资方喜闻乐见的,于是改了一点点结尾,让主角的命运有了更喜剧的呈现。

盛未夏:“……”

“anyway,我也从这里发现了你真正的才华,可能不在创意表达上,而是眼光和投资上。”周新兴感慨道,“我现在很紧张,这部电影是我这辈子遇到最好的机会,如果能行的话……盛未夏,你就是我的伯乐。”

因为这声伯乐,盛未夏义无反顾地接替喻书兰启动了《大话红楼》的宣传。

但她懒惯了,事无巨细地跟项目是做不到的,趁着孔礼真三催四请,回了一趟学校。

刚考完,外地的同学陆续离校,宿舍楼空空的。

她们宿舍只有留下来继续打工的孔礼真还没走。

“你可算是想着回了。”孔礼真把几张稿费的汇款单递给她,“赶紧去取了,我真怕给你丢了。”

盛未夏看她买了不少吃的喝的,问:“室长,你真不回家?”

“也回,但最近公司不是忙嘛,我也能学不少东西,我跟阿九说了这段时间算我全职,干到八月份请一周回家就行。”

孔礼真真心感谢这份工作,不光手头宽裕了很多,现在还能给家里汇钱。

“可惜你要忙别的,我想在咱们班找个人暑假有空的,做一部电影的宣传。”

说到这个,孔礼真立刻精神:“你说的是书兰小姐那边的活吧?这倒是专业对口。哎,我想起来,小音肯定有空啊,她家不就在京市嘛!”

卢小音考完期末考,一分钟也没耽搁就回了家。

孔礼真让她等着,下楼立刻给卢小音打电话,刚说完什么工作,对面尖叫起来:“电影宣传?香港电影?”

“对。但是先说好,这是夏的活儿,而且听起来还挺重要,你可不能掉链子,给咱们宿舍丢脸。”

卢小音愤愤:“你也太小瞧我了!这不我梦寐以求的工作嘛,放心吧,我这暑假天天像你那样加班也行的了!”

她又连忙问了上班地点,听孔礼真说跟她在同一栋楼里之后,当即决定——搬回学校住,节约路上的时间。

周新兴派过来的人叫柯平,两天后飞了过来。

一脸憨憨的圆脸女孩,看到盛未夏后,缓慢而清晰地“哦”了一声:“终于见到传说中给剧本写出slogan的人了,你好。”

盛未夏也是这时才知,香港和新加坡的所有宣传海报上,都放上了她写的那一句台词:轮回的每一世爱你。

卢小音咋咋呼呼:“夏,你怎么不说?!你藏得可真深啊,上次讲座的时候,你分享的那些也太糊弄人了吧?天呐天呐,怎么做到的?”

怎么做到的?

因为她看过不少《大话红楼》的周边和衍生同人文,绝对不是什么一时的灵感爆发。

柯平静静看着卢小音,嘘了一声,淡淡说:“如果经验能分享,世界上就不会只有那么几个被人记住的天才了。”

她打开从香港带来的宣发材料,指着编剧那一栏,果然有盛未夏的名字。

这一点,喻书兰居然没跟她提过。

卢小音被连连震惊,看她的目光从惊讶变成了崇拜。

盛未夏强行调整话题:“柯小姐,我们现在该做什么?”

“找电视台,找媒体,把我们准备好的通稿和宣传片放上去就好了。”柯平始终保持着波澜不惊的表情和语速,“非常的简单,要不然也不会派我来。”

卢小音顺着问:“那为什么派你?”

柯平伸出一根手指,推了推镜框:“第一,我会讲普通话,第二,我作息标准,兴哥说我一定会得到盛小姐的欣赏。”

卢小音:……

盛未夏:……

沉默了几秒后,盛未夏继续调整话题:“行,我会去找电视台和报社。”

想到票房压力,她又问,“需要考虑发行吗?”

柯平像被突然启发:“哦,那我要看看这里的录像厅,听说因为录像厅的存在,VCD的发行压力比较大。”

于是兵分两路,卢小音带着柯平勇闯京市那些大大小小的,格调三六九等的录像厅,而盛未夏则去找罗巧容。

罗家小院她好久没来,墙上的五地锦像是更茂盛了一些。

门口的警卫员看到她核对过名字后,带她进去。

她来得巧也不巧。

巧的是,要是换明天过来,罗巧容就要回锦中去了。

不巧的是,罗爸也在家。

罗爸保养得宜,看着丝毫不像已经五十的人,须发乌黑,体格匀称,笑着请她坐下:“你就是巧容那个特别有出息的学生吧?英文好,还出国了。”

“是容姨夸得好。”

“哎,现在这声容姨我听着顺耳了。”罗巧容若有所指地笑了笑,“爸,你怎么不说她是喻时对象啊?”

“不稳重!你别忘了自己是个老师。”

“嘿,这还嫌弃上我了。爸你忙你的去吧!你瞧你在这儿,她都装上乖了。”罗巧容给她拿了块西瓜,“冰镇的,甜。说吧,找我肯定是有啥事,要不你才想不起我来。”

盛未夏脸红了下。

回国后她天天过着乐不思蜀的逍遥日子,就回了一趟学校,还是罗巧容威逼利诱的结果。

她把电影需要宣传的事简单说了下:“就是想找容姨问问,有没有认识的电视台和报纸媒体。”

罗爸闻言退回来站定,乐呵呵地笑,罗巧容看了眼自家老父亲,似笑非笑地说:“该不该说你运气好,我爸暑假开始要暂管一段时间卫视台的核算审查项目,但凡叫得出名字的电视台,还真就都能认识。”

听完,盛未夏眼睛一亮。

她本以为能从罗巧容这里拿到一两家电视台的联系方式,就已经万幸了,没想到还能有这种好事儿。

“但我爸可不是什么线都好牵,你得给点儿由头吧,可别说因为这电影是喻书兰那小妮子转性了,愿意走正道吧?”

罗巧容好整以暇地看着她。

罗爸也观察着盛未夏。

这孩子是闺女交口称赞的天才,也是喻家那孩子的对象。

喻时小子这一年干出来的事,圈子里震动不小。

就凭一己之力能把那么大的外国公司引进来,还在京市拿下那么低的优惠税率,就能看出不是池中之物。

有没有喻家,他都能成功。

罗爸早就下过这个判断。

而被那孩子放在心上,巴巴地跑到家里,求自家闺女多照顾的姑娘,他也不免好奇。

只听盛未夏笑眯眯地说:“往大里说,这是两岸文化的交流,电影先于回归,回到祖国的视野,往小里说,这部电影是四大名著的衍生作品,投资和制作横跨两岸,怎么不能证明,两地的人民从来就没有分开过,一直都血脉相连呢?”

罗巧容惊呆了:“我的天,你这个脑子……”

她扭头看向老爸,“爸,你也听到了,调子都起到这位置了,你得表个态啊。”

罗爸哈哈一笑:“可不就是,调子都定得这么高了,我要不配合那就是觉悟不够啊!”

“小盛联系方式留下,回头就且等电话吧!”

第112章 该不会是顾青葳寄的吧……

有罗爸这番张罗,《大话红楼》铺天盖地地上了各地的娱乐新闻,连央台那几个象征着殿堂级别的节目,都浅浅介绍了这部即将上映的电影。

但光电视台播了还不够,按柯平的经验,结合不同类型的媒体覆盖,效果才能保证。

本来盛未夏对此一筹莫展,但偏巧她刚收了不少媒体的稿费。

于是一家家沟通下来,竟然非常顺利,连个广告费都没花就谈妥了发布。

媒体的效果非常直接,一时之间,《大话红楼》的话题热度炒得飞起,唯独深谙录像厅精髓的卢小音惴惴不安:“可是老板们都在等香港和新加坡正式上映之后,盗版碟能快点上……”

这一点,香港的影视行业也深受其害,但更为糟糕的是,这里连正版都没得选。

盛未夏不过问经营,但还是问柯平:“周新兴没考虑引进正版影碟片过来吗?”

“有哎。”柯平的港普软软的,“但是总要等暑期下线之后,所以现在不急,我们香港的团队也会等院线这边的宣传全部进入收尾阶段,才会上VCD碟片,热一波影音市场的。”

不急,太好了。

盛未夏:“那就等喻书兰考完试等她自己去张罗吧。”

“哇哦,你果然跟兴哥说的一样,能拖到盛小姐考完,一定会拖的。好棒!”

柯平的夸奖听着有种冷幽默。

但现实比他们想象的更热烈。

恰逢暑期,又恰逢了这一年高考作文是《假如我是《红楼懵》里的……》,电影频道和很多地方电视台轮番把86版《红楼梦》放了一遍。

大家都没想到,《大话红楼》会占尽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

喻书兰一考完,公司就收到了兴华书店,大联书店,和最为洋气先锋的外文书店的问询,都在关心《大话红楼》的碟片引进。

当下连柯平也享不了清福了,喻书兰那小破公司所有人如火如荼地忙了起来,版权备案,引进制作,还有生产运输,把暑期工卢小音也当做了全职员工用。

等到8月,香港和新加坡电影下线后,柯平完成了这边的工作,准备启程回香港。

盛未夏出于私心,问到主创团队的尺码后,让柯平带了十几件“盛夏”正在主推宣传的主打款回去。

一周后,周新兴的长途电话打了过来,声音隐隐有着按捺不住的激动:“猜一下,我们一个月档期,在香港和新加坡票房多少?”

她清晰记得,上一世这部电影的票房不过四百来万,将将没有亏本,赚是没赚到多少。

反而是十年后,周新兴功成名就之后,花钱用后期精修了当时粗糙的制作,投放过一批纪念版影碟,倒是在收藏品市场,这样一张影碟可以卖到几千块,有他个人签名的,上万也稀松平常。

听他这么问,盛未夏大着胆子猜:“一千万?”

这个成绩在现在的香港电影市场,都算是不错的成绩。

但周新兴笑出声:“三千万!盛未夏,我们成功了,三千万!”

“恭喜你!”

听着狂喜的声音,盛未夏没纠正他“我们”是不太准确的表述,这是他的成功,至多带上一点点喻书兰。

“同喜!”周新兴有着跟他年龄不太匹配的少年意气风发,“我会努力,让你的选择次次正确,让你不后悔押宝给我!这部电影因为反响好,现在欧美的发行方也在接触,应该有机会出海。”

“那太好了!”

盛未夏被他的情绪感染,但心里有些怪异。

自己只是贡献了一两句台词,帮了点小忙,实在担不起“押宝”二字,倒像钱是她投的一样。

她正要问为什么这么说,周新兴已经滔滔不绝往下:“还有你让柯平带过来的衣服,我让主创在庆功宴上穿了,效果不错,刘亚雄的太太主动找我们女主角要来看,说想在香港代理,不知你方不方便牵线认识一下?”

香港轻工业大王刘亚雄!

盛未夏放下那点怪异,不失时机地接住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当然当然!”

简直是瞌睡就被递了枕头。

现在盛夏的品牌铺货还比较慢,但已经能看出潜力。

无论是海市最高档的商场,还是京市最炙手可热的品牌店,盛夏的高端系列销售都非常稳定,而主打中低端的子品牌产品,有了大商场的声誉背书,走批发也格外顺利。

现在就差利用好“英国设计师”,“英王妃甄选”这种品牌利益,打入更成熟的消费市场。

盛勇一度担心铺得太开会管不好,但眼下这种情况,同步进入香港市场,反向过来拉动本地的消费,就会容易很多。

——没办法,谁叫现在的港剧比大陆的影视剧时髦呢?

加之同为炎黄子孙,也更信赖同胞的审美。

盛未夏研究过九十年代消费热点,“香港”,“港风”,是这个年代审美的高频词。

正聊着,男人轻轻叩了叩桌面,盛未夏拍开他,意思自己还没谈完业务。

喻时便坐下来。等她结束电话。

直到两人说完正事,对面开始关心起她的学业,男人冷淡地开口:“周新兴,我们还有事。”

五个字让电话戛然而止,周新兴非常尴尬地草草收了话题。

挂断电话后,她不满地瞥了他一眼,男人捉着她手拉进怀里。

“别理他。”

盛未夏好气又好笑:“你怎么还在醋?”

热吻铺天盖地,直吻得她没机会问。为什么周新兴的口吻像是她有投资一样。

**

喻时的新公司开始运转以后,工作一下子进入饱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