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完】(1 / 2)

第114章 曼哈顿落日大道(二合……

喻书兰误打误撞地搞定了VCD的引进备案。

代价不过是在新生动员大会上,代表新一届导演系学生发言。

她虽然从小到大学习上没什么可称道的,高考已经是学生生涯毕生的高光时刻,但从小混迹于不同的局,见惯了各种社交场面,公开讲话对她来说可以说一点问题没有。

连稿子都没有准备,她就很勇地上了台。

戴木兰给她的议题是分享自己从出国读书到报考导演系的心路历程。

她洋洋洒洒从兄长的嫌弃式教育开始,一直到被盛未夏启发,并去英国认识了周新兴的经过。

她讲话不像其他人照着发言稿来念,全程都是唠家常的口语,时不时讽刺,时不时捧腹,现场非常欢快,掌声没息过。

分享结束后,她正要从台上下来,戴木兰忽然举手:“喻同学的经历非常有意思,那你能说说到底是谁促成了你选择这个专业方向吗?”

她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说出来可能有些讨打,因为我看朋友学戏剧文学平时作业就是看电影,觉得这不太辛苦,加上,我朋友讽刺我知识结构像渔网,学其他的有点儿强我所难。”

台下疯笑。

喻书兰看着台下乌泱泱的人头,忽然想起盛未夏来。

如果按照原来的路线,她大概会考一个不上不下的大学,选一个不冷不热的专业。

既不会遇到周新兴,也不可能在18岁拥有一个影视文化公司。

而且,说不定还和她哥处得像猫和老鼠——当然,她是一只狼狈的,不被喜爱的老鼠。

虽然她们之间,开始的时候并不美好,但以后,她相信会永远好下去。

正听台下有人举手高声问:“那你觉得对你目前的成绩,影响最大的是哪个人,为什么?”

喻书兰浅浅一笑,收起刚才的幽默和鼻尖的酸涩:“应该是我未来嫂子吧,如果没有她,我应该没办法站在这里,像个大人一样在这里分享这些没什么大用的东西,可能要很多很多年,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信心。”

与此同时,今年的香港环亚电影节开幕。

收视率最高,现场人气也最旺的新秀访谈节目,受邀嘉宾是周新兴。

主持人是老熟人,看着他上台非常感慨地抱了抱他:“这世界上有一句话是真理,是金子总会闪光,终于等到你来这个舞台,欢迎周星兴!”

周星兴对台下观众和摄像镜头分别作揖,然后坐下。

聊了一会儿观众最关心的,关于《大话红楼》的话题之后,主持人开始按常规节奏给周新兴的后续作品宣传:“这部电影还在热度期,但是听说新兴已经开始准备下一部电影的剧本了是吗?可以透露是什么类型题材吗?”

周星兴朗笑:“也是古装幽默喜剧,而且同样是大话系列,大家可以期待一下,制作班底水平会更好,而且会启用一些新演员。”

主持人:“太棒了!新兴是我见过最愿意给新人机会的电影人,但是我能不能好奇为什么这么快开新剧本吗?按照往年的节奏,你总要等电影热度都过去之后才会启动新工作。”

“因为以前是穷,没有钱拍。”

台下轰然大笑。

“这是真的。”周星兴笑容明朗,眼神带着莫名的认真,“而且我想让我的投资人赚钱啊,我要用一部部电影的票房,让我的投资人有持续的收入。”

他脑海中蓦然出现一个身影。

场景融在回忆里,那是为数不多,两人并肩而行一次。

那天在剑桥上完课,他跟盛未夏一起踩着积了薄薄一层雪的路面离开教学楼,他问:“盛同学以后想做什么工作,编剧吗?”

“不。”她笑意盈盈的,“认识你以后我放心了,总有人能拍出我喜欢的电影,这个行业太辛苦了,我还是适合当包租婆,躺平就有钱花。”

主持人好奇:“你的投资人,她是什么样的人?”

“包租婆。”周星兴笑容的幅度拉大,“我得努力工作,让她从我这里收到足够丰厚的回报。”

包租婆盛未夏对此浑然不知,直到次年过年的时候《大话红楼》分红,收到喻书兰给她的巨额支票,才知道当初的投资里,喻时替她下了两百万的本金。

“我哥可是早早就给媳妇想好零用钱的来路咯。”喻书兰酸溜溜地说,“我这个妹妹只占100万的股本,瞧我跟周新兴忙得跟狗一样,还不是在给你打工?”

“对,他还强调了,这不是聘礼!”

喻时的原话更气人,就这点,哪够当聘礼?

盛未夏:……

两百万换在之前,对她可能是一笔还得攒很久很久的数字。

但盛勇的业务上规模非常快,有了香港的业务作为窗口一炮打响之后,盛夏品牌的销售一路走红。

不光自家的厂房产能拉满,还分了一些比较基础的工作给其他厂子,俨然已经是那一代生意最好的服装厂。

按分红的比例,她很快就能拿得出来两百万,倒也没跟喻时马上算清这笔账。

就等到……跟他有机会谈钱的时候再说。

却没想到这个机会,一直等到她大四的那个暑假。

这期间,她送走了去美国深造的张小春,而她宿舍里的孔礼真,钱悦和卢小音都提前拿到了公司的录用通知。

在其他同学终于放下月亮开始为六便士奔走时,她们宿舍齐齐准备好了开学之后交给学校的毕业去向表。

喻时忽然问她要护照:“跟我去趟美国吧,那块地上的房子已经开始卖了,我留了三套你去选一套。”

“啊?”盛未夏没记错的话,这年头美国的房子可没这么好卖。

两人已经培养出默契,一个眼神喻时就知道她在想什么:“已经营销了很长时间,开盘的预定数就已经超过可以供应的房子数量。你有一半股份,收盘庆功的时候,你得在场。”

虽说按照合同,她的确有一半的股份,可从没把那块地看做有自己的份。

一来她现在每年从盛勇和喻书兰公司拿到的分红就非常可观,只要他们不学她早早躺平,这辈子都花不完,二来她还没做好准备,做他妻子和对象是不一样的,做妻子从此带上他的社交名片,而她不觉得那种生活自己向往,最后嘛——当它太贵的时候,就只剩下数字的意义。

见她面露迟疑,男人哄:“就当去看看张小春?”

盛未夏同意了。

两人在机场安检后提前从头等舱通道优先登了机,没看到帘子后陆陆续续上来一批人。

七月正是服装行业很忙的时候,忙着收尾,也忙着新品铺货宣传,盛勇去机场的路上还在开会,还是卡着时间到了机场,临到进安检却还被记者缠住:“盛总,能否透露一下,这次是出国谈业务吗?我们真的很想知道盛夏下一季的新款会是什么风格?”

盛勇烦躁地抬手看了下时间:“你要是耽误我飞机,损失陪不陪?”

这损失根本不能用多少钱来衡量,小春会骂他,那谁——多年小三子熬成妹婿的喻时,也会埋怨。

“哦……”记者吓得往后退了一步,心说这损失谁也赔不起啊。

他卡着时间奔到廊桥的时候,广播已经开始叫人。

而头等舱里,喻时看了眼手机收到的消息:【盛勇还没上飞机,可能要广播。】

伸手立刻给盛未夏塞上了耳塞:“该午睡了。”

两人都养出了长途旅行的习惯,上飞机就开始调整时差,睡了一觉看了会儿电影,下飞机纽约还是白天。

盛未夏顺着人流方向去等行李,喻时却拉她手:“会有人办,走吧。”

迎接通道有人举着写有他们俩名字的牌子。

“喻总,盛总,这边请!”来人小李是个二十多岁的华人,伸手接过了盛未夏手上的零食袋。

因为运营这块地,喻时在纽约开了个LongStar办事处,招了几个华人负责销售,以及营销和物业的对接。

小李就是员工之一。

车径直开到了之前她看过的那块高尔夫球场。

两年时间过去,周边建起了风格统一但设计各有特色的别墅和联排,衬着一大片绿色,眼睛都舒服起来。

闹中取静,生活便利。

可以说,是她所认知中纽约最适合生活居住的样子。

看她眼神慢慢变亮,男人唇角向上弯起:“喜欢?”

“喜欢。”盛未夏点点头。

小李不失时机地开始介绍:“现在还有两套没售出,但是有四个家庭有意向,不出意外的话,今天或者明天就能全部卖出。”

喻时揉了一下表盘:“收款呢?”

“emm……”小李沉吟了一会儿,手指飞快点算了一番,“不算那两套的话,2.2亿美金。”

“什么?”盛未夏瞪大了眼睛。

“2.2亿美金啊盛总。”小李慌了下,“每一套都是按核定价卖掉的,我们给代理和中介的佣金已经扣掉了,您是觉得价格低了吗?等剩下的几套都卖掉,应该差不多可以到2.3亿。”

没有低,没有低,而是太高了,丧心病狂得高!

虽然她不懂建筑行业,但知道美国主流的房子其实建造成本挺低的。

粗略一算,这块地至少赚了一个多亿美金?

除了房子,还有一块这么大的球场呢,每年能赚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