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熬几日,升官发财(1 / 2)

梁士林站在庙堂门口,望着灰蒙蒙的天色,一阵长叹。

说句心里话,梁士林这辈子在衙门里摸爬滚打了十来年,见惯了推诿扯皮、勾心斗角。

最擅长的,就是两头圆。

但最怕的,就是夹板气。

偏偏这回,直接被两块大板夹得死死的。

一边是晋王殿下和定远伯。

另一边,是这乱得不成样子的晋阳百姓。

但活儿落在自己头上了,吐槽归吐槽,事还是得办。

于是梁士林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硬着头皮坐回桌案。

提笔蘸墨,把手头这份刚刚对完的人口册重新翻开。

一边翻,一边在心里盘算。

“不能乱找,不许泄密……那就只能这么办了。”

转念之间,办法就来了。

梁士林想了一下,决定干脆拿“冬季人口清查”和“户籍重整”的由头,再挂上“赈济名单复核”、“年末各坊劳力整理”和“个人技艺补录”这三顶大帽子,在衙门贴了几道告示,又命人到坊间吆喝了一圈。

消息传开,百姓倒没多起疑。

毕竟最近官府,已经贴出过几次施粥放粮的布告。

有补粮、有暖衣,登记个户口不算什么。

再加上今年实在太冷,人人都盼着再来一轮赈济。

巴不得赶紧报上名来。

于是很快,城中百姓纷纷踊跃报名。

会做木匠的登记做木匠,多领了一斗米。

会打铁的也不甘落后,报了名后拿了两尺粗布。

有识得药草的老翁,更是被记了名,官府允他春后进山采药可免税三年。

消息越传越广。

短短三日,前来登记的百姓,便已挤满了县署前院。

每日里人头攒动,排队如龙。

而梁士林却在后堂,亲自坐镇。

他不急不躁,翻阅册子,听口音,看穿着,问出身、探细节,逐一筛查。

看似问的无关痛痒,实则重点却落在那几道“技艺补录”的问题上。

是否曾上山狩猎?

是否识草辨药?

可曾越岭远行?

对太行支脉熟不熟?有没有听说过麻谷岭?

这些问题,全藏在一张表格里。

看似随意,实则布满钩子。

而为了掩人耳目,梁士林甚至下令。

要求全城百姓,无论男女老幼,皆须入册。

这一下,把原本只是找人的活儿,硬生生扩成了“清人口、查户籍、统劳力、补技艺”的综合大项目。

衙门里的胥吏们骂声连天,一个个哀鸿遍野。

“梁老爷,这都第六天了,我写字的手都抽筋了!”

“真写不动了,真写不动了!”

“梁老爷,我们是胥吏,不是牲口啊……”

“这都三天没睡整觉了,还得查户口、背粮号、念职业……”

然而梁士林听着这些抱怨,却只装作没听见。

依旧稳坐如山。

只在心里默默念叨:“忍一时,风平浪静,熬几日,升官发财……”

在梁士林的暴力压榨下,这场晋阳全城技艺大普查,终于在第五天初现成效。

整座晋阳城,将近七成的百姓户籍资料全都被过了一遍。

而梁士林,也从密密麻麻的几千张登记中,初步筛出了三十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