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统计结果也确实跟“宁阳县系数”相吻合。
吃喝花销的占比越大,家庭条件就越差。
吃喝花销的占比越小,家庭条件就越好。
这是一个很精准的计算模型。
李善长还清楚的记得,当时自己算出这份结论后的震惊程度,甚至还记得刘伯温脸上那副震惊到无以复加的模样。
现在?
李善长看着不远处的一座酒肆,脸上写满了怀疑人生四个大字。
“宁阳县系数,可以用在其他任何一个州县,唯独不能用在宁阳县是吧?”
李善长死死的盯着杨少峰,半是质疑半是自嘲的说道:“老夫现在很怀疑,宁阳县系数不能用在宁阳县,其他的那些百姓消费价格指数,寿命预期指数,平均受教育年限,还有城乡百姓收入比,人均肉类摄入等指数,是不是也不能用在宁阳县?”
杨少峰再次讪笑两声。
就跟恩格尔系数在宁阳县纯属扯淡一样,人均肉类摄入指数也同样是扯淡。
杨少峰交给老朱的人均肉类摄入指数,指的是一个县所有肉类产品相加然后再除以本县总丁口数量之后得出的结果。
而宁阳县实际的统计过程,执行的却是另外一套“宁阳县标准”。
内脏不算。
鱼类不算。
鸡头鸡爪猪蹄猪尾巴等下货也不算。
酒肆茶楼里被吃掉的也不算。
作为固定抽查标本的几十户人家要么是单亲家庭,要么就是村子里出了名的节俭家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即便是作为随机抽查标本的人家,也同样选择了偏远的一些村社。
因为偏远村社往往意味着买肉不方便。
就是万万没想到啊,李善长这个老匹夫的眼睛太尖,竟然只凭借宁阳县街上的茶楼酒肆,就对这些乱七八糟的指数产生了怀疑。
早知道这样儿,应该提前通知这些茶楼酒肆先歇业两天。
杨少峰斜眼瞥了杨少峰一眼,终于忍不住叹息一声,问道:“敢问驸马爷,你们宁阳县的人均收入,你是不是把那些劳工也都给算进去了?”
洪武六年,宁阳县交上来的人均收入数据是月均三百钱。
但是就看宁阳县街上百姓们的衣着,还有他们在酒楼茶肆里吃喝的模样,李善长就感觉这三百钱的水份很大。
实际上的人均月收入可能在一贯钱以上,甚至更多?
就在李善长暗自琢磨时,杨少峰却瞪大了眼睛,叫道:“怎么可能?”
“劳工里面有一多半都不是咱们大明的百姓,下官再怎么胡来,也不可能把他们也算进去。”
“李相你可不能凭空污人清白!”
李善长直接皱眉,随后又冷笑一声道:“那驸马爷不妨解释解释,为什么你们宁阳县的人均收入只有三百钱,酒楼茶肆却还有这么多人?”
杨少峰脱口而出:“他们不会过日子呗!”
瞧着李善长脸上似笑非笑的神情,杨少峰干脆冷哼一声,直接来了个破罐子破摔,怒道:“刚出生的婴儿也算人!人均统计把他们也算上了!怎么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