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积蓄力量(1 / 2)

十一月的里斯本,城墙在冬雨里泛着冷光。西法联军的火炮每隔一刻钟就会砸来炮弹,城砖缝隙里,葡萄牙士兵的鲜血早已经凝固。此时的葡萄牙,99%的城镇早已经沦陷或主动放弃。那些在山林里打游击的葡萄牙士兵,不时的偷袭着两国联军的后勤补给线,为里斯本减轻着压力。

这无疑是葡国高层在走投无路之下的无奈之举。毕竟,葡萄牙本身就是一个国土狭小、人口稀少的国家,国力相对较弱。如果他们选择与拥有绝对优势的西、法联军正面对抗,无论是军队的数量,还是武器装备的火力,都远远不及对方。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陷入守城战,葡萄牙必然会面临城破人亡的悲惨结局。

为了尽可能地延长抵抗时间,葡萄牙的决策者们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放弃城镇,转而藏身于乡下农村,与侵略军展开游击战。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意味着他们他们的战斗环境将会变得更加的艰难。

然而,如果此时的葡萄牙还是前世的那个葡萄牙,或许数千葡军早已不堪重负,放下武器投降了。但幸运的是,如今的葡萄牙国内有着数万葡明混血儿正值壮年,他们成为了葡萄牙坚持抗战到底的最大依仗。这些混血儿既拥有葡萄牙人的血统,又融合了明朝人的坚韧和智慧,他们的存在为葡萄牙的抗战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守城的葡萄牙将军佩德罗摸着垛口上的十二磅炮,炮身上 “天启十年造” 的铭文已被硝烟熏得发黑。这是二十多年前大明使团带来的礼物,此刻城墙上的所有火炮都已经成了摆设 —— 里斯本的弹药库早就见底了。他抬头望向港口方向,在那里,七艘伤痕累累的千吨盖伦船,十五艘失去桅杆的武装商船正在数百工匠不分昼夜的修补着,耗时数月的连续作战,这些战舰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或许下一场战斗,就将是他们的绝唱。

山林深处的月光下,游击队长安东尼奥正用牙齿咬开油纸包。里面是二十根裹着蜂蜡的燧发枪枪管,枪管尾端刻着极小的 “威” 字。这是年前从悬挂丹麦国旗的商船上接来的货,这已经是他这支游击队仅剩的备件了。他身后的三十余名游击队员手中,仅有十二杆燧发枪。他们此时正盯着远处法军营地的火光,眼睛亮得像狼崽 —— 昨夜他们用燧发枪远距离打死了三个法军哨兵,惊扰了法国人的美梦。

哥本哈根的市政厅广场上,神圣罗马帝国的士兵正用丹麦国王的宝座当劈柴墩。利奥波德一世的鎏金鹰旗插在克里斯蒂安堡宫的尖顶上,旗杆底部压着丹麦海军的银质船徽。一个穿皮靴的军官踢翻了街边的鱼摊,冻僵的鳕鱼滚了一地。

在圣彼得堡的冬宫暖房中,流亡至此的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三世正站在一个巨大的浑天仪前,这台浑天仪是由大明钦天监监制的,其制作工艺精湛,令人惊叹。

弗雷德里克三世用他那因寒冷而冻裂的手指,轻轻地摩挲着浑天仪的表面,仿佛能感受到这古老仪器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阳光透过玻璃窗户洒在他身上,照亮了他那略显疲惫的面容。

窗外,涅瓦河上的冰层在朝阳的映照下闪烁着光芒,宛如一片银色的海洋。在这片冰面上,二十艘丹麦的残余战船,它们被凿开冰面,静静地停泊在码头。这些战船的船底都刷着大明送来的防腐漆,这是一种珍贵的礼物,也是两国友谊的象征。

弗雷德里克三世转身面对跪在地上的信使,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告诉大明皇帝,我们还能再招募八千挪威水兵,并且提供十万两黄金来购买军火。”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决心和信念,即使在失去领土的困境中,他也没有丝毫气馁。

对于弗雷德里克三世来说,他对大明皇帝的信任从未动摇过。他始终相信,那个与他同龄的大明皇帝有着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一定能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