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瑞典信使的雪橇冲出赫尔辛基城门时,第 6 军的先头部队已在托尔尼奥河架起浮桥。他的目标正是瑞典君臣最担忧的瑞典本土方向。士兵们用浸过桐油的麻绳捆扎松木,河面上漂着被明军斥候打死的瑞典民兵尸体,被春日暖阳晒得发胀,散发出淡淡的臭味。没有任何生物能够阻挡明军行军的脚步。
四月二十一日,瑞典名将奥克森谢尔纳没有选择据城死守,他率领的万余瑞典步兵涌出塔尔图城堡,并最终在城外三十里地与明第2军第21师相遇。这是瑞典火枪阵列线方阵,与明军的燧发枪阵列线方阵的第一次碰撞。
这也是17世纪最强大的两支步兵方阵之间的生死较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瑞典人的方阵名曰莫里斯方阵长矛方阵为每排36人、纵深6排的长方形阵形,长矛方阵两侧各配置96名火绳枪兵,也是6行纵深。
就这样,万余瑞典军队,组成了三十多个莫里斯方阵,整齐划一的摆在了明21师面前。
而21师,之前为援辽浙军改编而来,他们的阵列线是由鸳鸯阵改进而来。再去除了刀盾兵方阵、车阵,直接全部采用了燧发枪阵。他们以连为单位,组成了6列5行纯火枪方阵。
随着瑞典人的鼓声响起,他们的步兵方阵踩着整齐的步伐缓缓推进。火枪阵列在阳光下闪着金属的冷光。当瑞典人的长矛方阵刚列好队形,明军的十二磅炮就喷吐出火舌,榴弹在瑞典军阵中炸响,断裂的矛杆和士兵的断肢在四处横飞。
“保持阵型!” 奥克森谢尔纳挥舞着祖传的佩剑,却看见己方士兵像被割草般撂倒。随后,明军的火枪轮射像不停歇的冰雹,铅弹穿透瑞典士兵的皮甲,在后背爆出红雾。
同一天,芬兰湾的塔林炮台响起了第一声轰鸣。鳌拜亲自点燃引信,十二门三十二磅炮同时怒吼,炮口的火光映红了他刀疤纵横的脸。远处试图闯入湾内的瑞典桨帆船应声起火,帆布被榴弹炸成了筛子,在春风里慢慢沉入冰融后的海水。幸存的瑞典船调转船头逃窜,却被明军巡逻船追上,船身被链弹劈成两半,像被掰断的树枝。
当尤人龙的22骑兵师的士兵在利沃尼亚的黑土地上追逐溃散的瑞典军时,鳌拜正站在新落成的炮台顶端,看着夕阳给芬兰湾镀上金边。他腰间的短铳还在发烫,刚才亲手击落了一只试图掠过炮口的海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