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时两人年岁尚幼,尚不具备亲自冲锋陷阵、指挥作战的能力。出于对整个汗国未来命运的深思熟虑,努尔哈赤最终决定将这两面至关重要的旗帜暂时交由自己的心腹爱将舒穆禄·扬古利和钮祜禄·彻尔格代为统领。
待一切后事皆已妥善安排完毕之后,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的努尔哈赤深知此番战役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因此,他并未像当年萨尔浒之战那样采取孤注一掷、拼死一搏的战术策略。而是静下心来,沉着冷静地思考着更为稳妥、精妙的战略布局。因为他知道熊廷弼并不是杨镐,而其麾下的辽东军也不是当初的那支矛盾重重的辽东军。如果还按照当年的那种搏命式战法,自己的老巢极有可能瞬间被一路毫无防备的明军给攻破。
为此,他任命二子代善为南路军大统领,率领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两万八千余骑兵迎击明军南路孙传庭部;而自己则亲率两黄旗与正白旗三万一千余骑,正面硬刚由熊廷弼亲率的这路明军。
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三月十五日,明辽东经略使熊廷弼与后金国大汗努尔哈赤,犹如宿命般的,再次在萨尔浒这个浑河南岸的平原地带遭遇,两国之精锐部队之间的生死决战即将打响。
为了助力大明能够一鼓作气、彻彻底底地击败那来势汹汹的后金国,林丹汗毫不犹豫亲自统率着三万察哈尔铁骑火速前来助阵。不仅如此,蒙古扎鲁特部领主——归顺伯博古特,亦是殚精竭虑地东拼西凑出一支规模达一万余众的精锐骑兵队伍,风驰电掣般奔赴战场前来助战。这两支强大的骑兵部队皆奉林丹汗为主将之令,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熊廷弼巧妙地将他们部署在了大军的左翼位置。
与此遥相呼应的,则是由皇太极威风凛凛地统领着的正白旗九千名训练有素的骑兵。他们个个英姿飒爽,士气高昂,犹如一把锋利无比的利剑,时刻准备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再看大军的右翼,这里由贺世贤临危受命担任临时军长所指挥的辽东四万铁骑严阵以待。这支铁骑身经百战,威名远扬,他们肩负着守护大军中军安全的重任,宛如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而与他们针锋相对的,乃是镶黄旗钮祜禄·彻尔格所率的一万一千名骁勇善战的骑兵。双方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至于大明的中军部分,乃是由浙军扩编而成的两个装备精良的火枪兵师。这些士兵们手持先进的火枪,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而站在他们对面虎视眈眈的,正是由努尔哈赤亲自统率的一万一千名正黄旗骑兵。一场惊心动魄、波澜壮阔、针尖对麦芒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