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吏部详实的记载显示,在天启五年之前,拥有品级的文武官员人数竟然超过了八万之多!然而,令人震惊的是,仅仅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也就是到天启六年年初的时候,这个数字骤减至仅有六万人。也就是说,在如此短暂的时期内,人为地将有品级的官员数量减少了整整四分之一还多。
面对这样显着的变化,皇帝朱由校已然感到十分满意。恰好在此时,徐光启登上了政治舞台。朱由校巧妙地抓住这个时机,顺势而为,为徐光启营造出一种声势浩大的氛围。正因如此,当老徐甫一上任,便立刻赢得了满朝文武百官们的高度敬重和广泛认可。
回顾过去的一年,天启五年可谓是充满了动荡不安。不仅如此,农业税率也经历了一番重大的调整。但令人欣慰的是,朝廷的财政收支状况最终竟然实现了平衡。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的盈余,但能够保持收支相抵已实属不易。
更为可喜的是,在这一年里,海关关税以及商业税均呈现出翻倍增长的良好态势。这无疑表明着国家正逐渐走上一条正确且繁荣昌盛的发展道路。
然而,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浮现出来——由于牵涉到了教案,明国境内的传教士几乎被一扫而空,欧罗巴与大明之间的关系陡然变的非常紧张,致使下半年市舶司往来的船只构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曾经频繁穿梭于此的那些来自欧罗巴地区的庞大船队如今已变得寥寥无几,取而代之的则是以明国、日本、朝鲜、琉球等周边国家为主导的船队。这种局势的突变,令朱由校不得不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并慎重对待。
好在,朝廷近几年强力推行了龙币,以此来逐步替代白银、铜钱的流通性。短期来看,通货膨胀的情况暂时是不会出现了,但不可避免的,产能过剩问题就会凸显出来。长期来看,国家的经济肯定会出现问题。
所以,明朝需要一个更大的市场来倾销过剩的产能。这个时候,朱由校的目光被吸引到了日本与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