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朱由校与内阁经过一番深入商讨,决定再次打破常规,对在此次平叛行动中有出色表现的官员予以重赏。这份殊荣不仅是对他们英勇奋战的褒奖,更是激励更多人为国效力、保家卫国的动力源泉。
皇帝下旨、内阁与通政司用印,正式册封朱燮元为山阴伯,这一殊荣不仅彰显了他卓越的功绩,更是对他忠诚与才能的高度认可。而朱燮元的嫡长子朱兆宜,则顺理成章地被封为世子,成为家族荣耀的继承者。与此同时,朱燮元的另外三个儿子——朱兆宁、朱兆宪和朱兆宣也都获得了正三品上轻车都尉的武职封号,可谓一门显赫,荣耀加身。
另一边,同样因平叛之功受封的还有巾帼英雄秦良玉。她被册封为忠贞伯,展现出女子亦能保家卫国的非凡气概。而她的独子马祥麟则获封世子,延续着家族的荣光。
此次平叛之战中,众多大臣皆立下赫赫战功,皇帝自然不会亏待他们。于是,纷纷论功行赏,给予丰厚的赏赐。令人称奇的是,这些大臣们的子嗣也得到了特别的恩赐,皆被朱由校降下恩旨召入京师,并得以加入新军,开启新的征程。
再说那参与平叛的二十万大军,在朱燮元的英明领导之下,顺利地平分了朱由校所封赏的五百万两银子的巨额赏金。朱燮元深知这场战乱给四川、贵州等地带来了严重的民生问题,百姓流离失所,饥荒遍地。为解民困,他毅然决定将军队拆撤一半,让士兵们返回家乡务农,以恢复当地农业生产,缓解民众的恐慌情绪。此举既体现了朱燮元的深谋远虑,又展示了他心系百姓的仁爱之心。
在朱燮元和王三善这两位杰出官员的英明领导之下,四川和贵州这两个省份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宁静与平和,也逐渐踏上了休养生息之路。趁着免税两年这个难得的机遇,这片土地犹如久旱逢甘霖一般,开始慢慢恢复生机。
那些曾经失去土地的穷苦百姓以及当地的土民们,如今都满心欢喜地在新分配给自己的肥沃田地上辛勤劳作着。他们弯着腰,低着头,汗水浸湿了衣衫,但脸上却洋溢着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笑容。每一滴汗水滴落在土地里,仿佛都孕育着丰收的喜悦。
而另一方面,经过大规模的裁军行动之后,原本数量众多的兵马只剩下了七万余人。然而,就是这剩下的七万土汉两族士兵,在提督杜文焕的严格训练下,每日刻苦操练,不敢有丝毫懈怠。尽管这些士兵们心中对于西南地区为何能够保留如此规模庞大的兵力感到疑惑不解,但又有哪位将领不希望自己手中掌握更多的军事力量呢?毕竟,拥有足够强大的军队才能更好地保卫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