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并非铁板一块的南京官场(2 / 2)

率先开口的乃是德高望重的老臣何熊祥,只见他面色凝重地环视众人一圈后,缓缓说道:“诸位同僚想必都已注意到,那顾阁臣甫一到此便雷厉风行地着手审理起锦衣卫之死的案件来。此事关系重大,究竟我等应当如何应对呢?是全力予以配合,协助其查明真相;还是听之任之,任由事态进一步发展、恶化下去?还请诸君各抒己见,共同商议一个妥善之策啊!”

话音未落,南京户部尚书汪应蛟已是满脸焦急之色,迫不及待地高声回应道:“何总宪此言差矣!您难道不明白吗?咱们南京的官员们向来自成体系,彼此间可谓同气连枝。眼下这桩事情若处理不当,恐怕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会受到牵连,谁也休想独善其身呐!”

说到此处,汪应蛟不禁长叹一声,心中暗自叫苦不迭。毕竟这税银未能如数收缴上来,首当其冲担责之人便是他这位户部尚书。加上茅元仪来江南,除了税银一事以外,还带有重开商税、海关税等让江南士绅痛恨不已的任务,作为江南出身的官员,本身他的家族就在做生意,而且也并非只有他一人如此,在坐的无一例外,都是暗地里在反对朝廷重征商税的。

正因如此,汪应蛟迫暗中联合了大部分南京的官僚势力,对考成法在南方地区的推行采取坚决抵制的态度,以及处处掣肘茅元仪的工作。如此行事虽有悖于朝廷律令,但是事关家族大业,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两淮御史徐缙芳双眼圆睁,眼珠子里闪烁着凶狠的光芒,犹如饿狼一般,他向前迈出一步,双手抱拳,语气激昂地提议道:“诸位大人,依下官之见,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地方出现反对声音,朝廷定然不会放在心上。然而,如果我们能让烽火连天、狼烟四起,使得全国各地皆爆发抗税事件,那北方那边必然会应接不暇,难以招架。到那时,他们恐怕就只能揪出几个替罪羊来安抚平民百姓心中熊熊燃烧的怒火了啊!”

话音未落,一旁的何熊祥不禁眉头紧皱,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他狠狠地瞪了一眼徐缙芳,满脸不悦地斥责道:“本官一直以来都坚决反对用这种方式去威胁朝廷!徐大人您也是饱读圣贤诗书之人,怎么能够如此轻率鲁莽呢?此等言论,切莫再提起!”

面对何熊祥的指责,徐缙芳赶忙弯下腰来,连连作揖赔礼道歉,但从他脸上的神情来看,显然并未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心中暗自思忖着:我这样做有何不妥之处?唯有采取极端手段,将事情闹得越大越好,才有可能压制住朝廷那些苛刻的政令。想当年万历年间,南北两地的官员们齐心协力,不正是通过这般激烈的抗争手段,成功地将皇帝派下来的那些贪婪无度的税监给彻底铲除了吗?既然这办法行之有效,又何须顾虑太多呢?

而南京吏部尚书孙玮、光禄寺卿李成名、鸿胪寺卿宋继登三人都非江南人士,且积欠之务都与他们无关,所以他们稳坐钓鱼台,看猴戏一样的看着汪、徐两位同僚的表演。刑部尚书沈应文、工部左侍郎丁宾两人老谋深算,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坐在那里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两人时不时的以眼神交流,交换着内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