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明朝避讳(2 / 2)

“太子朱标一脉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至于明成祖那一脉就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最后一个字根据火、土、金、水、木五行相生的原则来起就行。”

李丽质很好奇:“其他的呢?”

“秦王朱樉一脉?是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晋王朱棡一脉?是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周王朱橚一脉是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楚王朱桢一脉是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齐王朱榑一脉是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潭王朱梓一脉是福昌忻保定,嘉应必兴隆,启处询从式,尊闻汝贵中。”

“鲁王朱檀一脉是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唐王朱桱一脉是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这一脉也在南明时期出现了两个皇帝。隆武帝朱聿键?和绍武帝朱聿鐭?。”

“所以第二个字是不用避讳的,就像明成祖这一脉,由和猷还是同音字呢,明朝皇帝就算再大,也大不过明太祖。”

李丽质眉头一皱:“字够用吗?”

“不够,所以到了明朝中后期,很多带五行偏旁部首的字都用过了,最后只能造字。”

李丽质愣了一下:“学习仓颉啊?”

“差不多,其实这样也挺好,直接解决了元素周期表的命名。”

“呃,还能这样啊。”

“等到了建文帝时期,避讳就更宽松了,太子朱标的谥号是懿文,朱允炆登基以后的年号定的是建文。”

“如果在清朝,这就是妥妥的大不敬,必须要避讳,但是在这个时期,年号和生父的谥号同字都没问题。”

“其实明朝自己人都有疑问。”

“万历时期的举人沈德符就写了一本叫《万历野获编》的书,里面就有质疑。”

“古来帝王避讳甚严,如唐玄宗讳隆基,则刘知几改名,宋钦宗讳桓,则并嫌名丸字避之,科场韵脚用丸字者皆黜落,高宗讳构,则并勾字讳之,至改句龙氏为缑氏,盖同音宜避,亦臣子至情宜然。唯本朝则此禁稍宽,然有极异者,如懿文太子既有谥号矣,何以少帝仍名允炆?盖当时已改尊称为兴宗康皇帝,犹为有说,而建文年号音同御名,举朝称之凡四年,何以不少讳也?”

“永乐时期,避讳可以说是名存实亡了,明成祖叫朱棣,”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诗经·小雅·常棣》

“按照传统,这肯定是要改的,就像某位麻子圣祖,把道德经给改了,但是在明朝,这片先秦诗歌就这么明晃晃摆在这里。”

“不止如此,还有人谣言说明成祖为了避讳把无棣县给改了名字,但只要长了眼睛的都能知道,在洪武六年的时候无棣县就已经被分成了海丰县和庆云县,甚至说明成祖自始至终就不知道无棣县这个名字。”

“还有我说的那些常见字,有明一朝,别说避讳了,连缺笔都没有。”

“也就在正德年间搞过禁止养猪杀猪的事,但也就执行了三个月便废除了。”

“这个避讳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同音,一个是明武宗属猪,反正也确实避讳了。”

“不过说来奇怪,皇帝名讳不用避,亲王却避。”

“《明英宗实录》有记载,丙申,礼部奏山西布政司正统十二年乡试小录所出诗经题,内维周之桢,其桢字犯楚昭王讳,不曾回避。考试官学录郭明郁,教谕吴骥,同考试官知县黄子嘉,提调官左布政使石璞,左参政朱鉴,监试官按察使林文秩,佥事黄文政俱应问罪。上宥之,但令巡按监察御史取各官罪状。考试及同考官俱罚俸一月,提调监试官纪录还职。仍移文申谕,戒毋再犯。”

“这也不是个例,嘉靖元年正月,朱厚熜下了一道圣旨,要求各级官员今后不用再避讳权这个字:甲戌,命自今章勿避权字。以宁献王讳权,孙宸濠谋反,国除故也。”

“这也就说明以前是避讳的。但不管怎么说,没有避讳的处罚远远不如清朝时期动不动就砍人来的严重。”

李丽质也不是太能理解:“对了夫君,我看视频里,说明朝书面上的猪要改成豕是真的吗?”

张彦无语:“不是,你天天和媺娖待在一起,你就没问?”

小主,

“没,不是怕不礼貌嘛。”

“我就直说,随便皇帝姓杨,那需要给羊改名吗?”

“朱和猪是两码事,各论各的。”

“洪武永乐时期的《南京光禄寺志》就记载了宫廷膳食,里面包括炒羊肉,煎鹅,猪肉炒黄菜,素汤,蒸猪蹄,煎鱼,炉煿肉,撺鸡软脱汤,香米饭。”

“丽质,你知道明成祖的膳食有什么?”

李丽质摇头:“不知道。”

“我来告诉你,有按酒,也就是下酒菜,燌羊肉,清蒸鸡,椒醋鹅,烧猪肉,猪肉撺汤。”

“菜谱都快拍到脸上了,不一样没事。”

“其潘俊二赴金方家取讨,本人反行慎怪发狠,将潘俊二作害民豪户帮缚,骗要本人黄牛一只,猪一口,宰请众人饮吃。又行虚勒要潘俊二已收田租并不曾骗要牛只文书三纸,然后将潘俊二帮缚前来。 如此骗害良民,枭令示众。”

“丽质,你猜猜这段出自哪里?”

李丽质摇头:“不知道。”

“《御制大诰三编》你猜猜谁参与了编撰?”

“不会是明太祖吧?”

张彦点头:“答对了,豕,彘,豚这三个字你应该知道什么时候出现的吧。”

李丽质点头:“对,先秦时期就有了。《左传》,《孟子》,《诗经》,《礼记》。”

“至于那个沈万三的故事更假,一个元末就没了的人,他都没看到明朝建立。”

“再仔细想一下,汉唐明,这些动不动就十几二十几位皇帝的王朝,如果真要是连这种谐音都避讳,那干脆都别说话,当哑巴吧。”

“至于后来很多人认为不管干什么都要避讳,无非就是宋和清整的,尤其是清朝,距离我那个时代近,而且文字狱又整的那么火热,自然给人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李丽质点了点头:“哦,我知道了,夫君,给我小天幕,我要怼我阿耶,这么好的机会,不能放弃,我阿耶现在就和明成祖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