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清朝内政(2 / 2)

“这是康熙五十一年的对话,地点就是建州女真的老家,虽然这个人表达的很隐晦了,但还是表现出对清朝既害怕又憎恨的态度。”

朱媺娖愣了一下:“康熙五十一年,那已经好久了,竟然还这样,难怪太祖这么顺利。”

“没错,他也知道自己的衣服不是原本的风俗,他也说了关于剃发,他说不剃是礼,剃发是俗,至于通婚,他就更直接了,说鞑子不愿意,他也不愿意。”

“就在九年后,也就是康熙六十年,又一个朝鲜使者来了,在河北同一个汉人家庭对话。”

“直接问了知不知道明朝的衣冠。”

“那户人家也说知道,随后朝鲜使者问为什么接受。”

“那户人家是这样回答的,以其势之不得不然。”

“媺娖,你想一下,辽东和河北都是清朝的核心统治区,就算是这样,汉人对满人的态度依旧不好。”

“至于南方,更明显,鸦片战争之后,朝鲜使者去了南方,依旧问认不认识自己的衣服。”

“这次回答更直接。”

“朝鲜使者直接问,吾辈所着衣冠,于汝心以为何如?”

“被询问的人直接说此本中国衣冠,吾虽不得已胡服,岂无歆羡之心耶?”

“这期间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但这一百多年的时光里,汉人对清朝的态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虽然清朝是通过八旗制度进行统治的,但如果抛开这个制度,只看八旗本身,清朝就是通过阶级隔离的方式把旗人和汉人区分开。”

“在主要的城市中,汉人和旗人都是分开居住的。”

“虽然这样管理起来方便,但问题就是,这就是明明白白告诉数量最广的汉人,旗人就是来剥削的,就是不一样,连演都不演了。”

“清朝是典型的封建陆权农业社会,不可能像西方那样进行殖民,他们积累财富的方式就是剥削底层百姓。”

“实际上,历朝历代都是差不多的,但清朝的问题就在于他是外来者,而且还明明白白说出来做出来了。”

“其实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因为按理来说,少数入多数,最好的办法就是积极融入,减少差异。”

“但在乾隆时期,清朝就在满洲至上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核心位置必须是宗室,地方高官必须满人,虽然短时间内解决了问题,但随着时间,矛盾会持续激化,汉人从上到下都会把矛头指向满人群体。”

“其他王朝的末年,阶级矛盾是最严重的,但是在清朝,那是民族和阶级矛盾的结合体。”

“这也是清末一句驱除鞑虏的口号一出,全国各地都响应的原因。”

朱媺娖点了点头:“哦,太祖也是打的这个口号,我当时都懵了。”

“这有什么可懵的,你家太祖要是连这点东西都看不出来,那他也没资格建立王朝。”

“以前是平头百姓没错,但当你家太祖自立门户的那一刻,那就是君了。”

“媺娖,这句话很现实,在古代,百姓不可能成为皇帝,如果一个百姓想成为皇帝,那就必须先变成贵族,官员,地主。”

朱媺娖点头:“嗯,我明白,不过我还有个问题,后来的溥仪已经彻底背叛了,整个华夏也走向了共和,那为什么还要特赦他?甚至当时的领导人还亲自接见他?”

“很简单,当时距离清朝灭亡也不过短短四十七年。”

(惊不惊喜,割不割裂,一个印象中的古代,一个是现代,就是这么近。)

“在这一点,华夏就完爆苏维埃,苏维埃可以说干的非常差劲,直接处死了沙皇,苏维埃的内战更加没办法轻易解决了。”

“你再看看华夏,溥仪确实当了叛徒,但华夏就是超规格特赦,并给他公民身份。”

朱媺娖挠了挠头:“难道是安抚满清遗老?”

张彦呵呵一笑:“媺娖,你太天真了,你想想,溥仪是封建皇帝,封建皇帝在古代讲究天人感应,身上都带有人们赋予的神性。”

小主,

“现在华夏特赦他,给他公民身份,就是削弱皇帝的神性,那些满清遗老还拿什么做文章。”

“用天人感应忽悠百姓,想都别想,毕竟百姓身边就有一个皇帝,一样需要工作,一样买东西付钱,哪怕是进故宫,也要买票。”

朱媺娖愣了一下:“这办法真高。”

“以为这就完了?”

朱媺娖不解:“还有什么?”

“溥仪就是一面大旗,他就是清朝名正言顺的正统皇帝,满清遗老要是想搞事,就绝对绕不开溥仪。”

“可是溥仪都老老实实接受改造了,成为百姓了,你满清遗老还搞什么复辟?如果真那么忠心,怎么不见有人包了溥仪的花销?”

朱媺娖眨了眨眼:“如果那些满清遗老再立一个皇帝呢?”

张彦被朱媺娖的天真逗笑了:“媺娖啊,溥仪才是名正言顺的清朝皇帝,这是世界公认的。”

“如果满清遗老敢重新立一个皇帝,那就把溥仪这面大旗拉出来,正统的皇帝在这里待着呢,那些满清遗老立的就是伪帝,弄死他们名正言顺。”

朱媺娖挠了挠头:“哦,确实很好用,那溥仪也是人,也会死啊。”

“溥仪没有子嗣,而且中间还隔着一个朝代呢。”

“既然正统皇帝都没子嗣了,那清朝自然也就成为历史了,而且溥仪继位时才多大,等溥仪死的时候,那些满清遗老就算还有活着的,那都多大年纪了。”

“再加上世界上最顶尖的军队,那些满清遗老能掀起什么风浪?”

朱媺娖点头:“也对,天竺很清楚。”

“呃。”

张彦无奈:“割裂的感觉又出现了,那场反击战开打时,清朝皇帝还活着呢。”

“也不知道他当时是什么感想。”

朱媺娖笑了:“真想问问他,毕竟战斗力相差太大了。”

“唉,你这一说,我那个时代距离清朝也就一百多年,清末一团乱麻,谁来都能踩两脚,短短一百年,又是世界巅峰。”

朱媺娖点头:“谁也想不到短短百年时光,差距竟然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