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刘邦和战国(2 / 2)

朱媺娖很感慨:“唉,兵仙韩信,就这么落幕了。”

“所以啊,哪怕不把韩信囚禁,也不能再让韩信掌握兵权了。”

“最后刘邦和陈平就合谋在云梦泽抓住了韩信。”

“随后韩信这个名将就彻底成了刘邦的笼中鸟了。”

“媺娖,你想想,刘邦当时带了三十万大军,如果把这些兵给韩信,韩信会不会报复?”

“而且韩信的拿手好戏是什么?”

朱媺娖眼前一亮:“我知道,是偷塔!”

张彦差点被呛死:“也差不多,韩信就擅长把敌人的兵马变成自己的兵马,还可以让新兵变成精兵。”

“如果韩信带着三十万兵,也许最后就会变成四十万乃至五十万。”

“所以你觉得刘邦会放心韩信吗?”

朱媺娖摇头:“不放心,尤其是丽质操作的韩信,更加不放心。”

张彦无奈,两个小丫头单挑时,只要李丽质拿韩信,就不正面打,只偷塔,都把朱媺娖偷出心理阴影了。

“所以刘邦也害怕被偷家,不管是打项羽还是后来平定诸侯时都是自己上,尤其是打项羽时,把兵马都败光了,就去找韩信。”

“别说韩信了,就连樊哙他都不信任,樊哙可是从沛县起兵就跟着刘邦,鸿门宴更是跑出来给刘邦挡事,就这种恩情,刘邦都不相信。”

“就算是这样,樊哙在外领兵的时候,刘邦一样是不信任他,刘邦病重时,樊哙领兵在外,就有人跟他说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如果有一天,刘邦没了,樊哙就会弄死戚夫人和刘如意。”

“刘邦一听就怒了,让陈平周勃去拿回樊哙的兵权,拿回兵权后立刻把樊哙杀了。”

“最后还是陈平留了个心眼,害怕被吕后报复,所以就磨磨蹭蹭的,最后把刘邦拖死了。”

“所以刘邦都不信任樊哙,更何况韩信呢。”

朱媺娖叹了口气:“伴君如伴虎,果然如此。”

“可不是嘛,就像跟着父皇的那些人。”

朱媺娖有些惊讶:“咋啦?你不当父皇的乖乖女了?”

小媺娖轻哼一声:“就事论事而已,有什么错。”

朱由检傻眼了:“不是?你什么意思?”

“父皇?儿臣说错了吗?”小媺娖一脸呆萌的看着朱由检。

这让朱由检痛不欲生,果然,还是跑偏了。

朱媺娖可就开心了:“唉,知音啊,父皇~我们来了~”

李丽质笑眯眯的坐在张彦身边:“夫君,咋样?”

“挺好的,热闹。”反正不是扎他的心,无所谓。

“夫君,你说战国时期,除了秦国以外,哪个国家最有可能一统天下?”

“这个嘛,不知道,但可以猜一下。”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秦孝公占据觳山与函谷关的险固关隘,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这些地盘,以便伺机夺取衰弱的东周王朝,有席卷天下、征服列国、控制四海的意愿,有并吞八方、统一中国的雄心。”

“过秦论讲的很好,在战国时代,各国君主都不傻,知道军事均衡的重要性,齐国强大时,就五国伐齐,齐国差点被打到亡国,魏国也一样,强大了七八十年,直接被齐国打残了。”

“秦国强大时也有合纵攻秦,有五六次之多,每次都被挡住了。”

“所以秦国能统一,第一个原因就是战略防御,第二个就是雍州之地,这也是农业基础。”

“渭水之地在战国时期是最富裕的地方,唐朝之前,水源特别丰富。”

(这也是唐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不把西安定为首都的原因。)

“秦国依靠这里,可以囤积大量粮食和人口,再加上函谷关天险,秦国进可攻退可守。”

“所以通过秦国就可以看出,经济优势和战略防御的优势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

“所以就可以用这两点来进行排除,三晋可能性最小,处在中心,四战之地。”

“之后是齐国,虽然也处在边缘地带,但齐国境内没有险要的关隘,一但军队失败,敌军可以在齐国境内一马平川。”

“那么最后剩下的就是燕国和楚国。”

“凡天下战国七,燕处弱焉,独战则不能,有所附则无不重。”

“苏秦的意思很简单,燕国弱小,单干没办法成事,需要找一个大国当依靠,燕国的位置偏僻,环境复杂,虽然有地理优势,但农业基础不行。”

“最后就是楚国,楚国在春秋时期就是大国,整个春秋时期说白了就是晋楚争霸的时代。”

“楚国最大的时候有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广阔的土地也就造就了楚国战略纵深大,而且大部分都处在未开发之地,环境复杂。”

小主,

“大巴山和长江也是天然屏障,想灭亡楚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秦灭楚之战就说明了一切。”

“楚国地广人稀,地势复杂,越往里打,战线就越长,一但被抓到漏洞,那就会迎来楚国的反扑。”

“所以楚国的战略防御优势非常明显,在鄢郢之战之前,楚国还有云梦这个粮食基地的,当时的楚国农业基础很好,而且还拥有盐铁铜这三种资源,还盛产翡翠和玉石。”

“所以楚国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在战国时期,楚国和秦国一样,都拥有战略防御优势和经济基础的大国,所以楚国就是除了秦国之外,最有可能统一华夏的诸侯国。”

李丽质撇了撇嘴:“哦,这么强的楚国在战国后期还不如赵国亮眼。”

“自身的优势是一方面,但楚国内部的政治模式比秦国差太多了。”

“实际上当时的秦国已经是中央集权的国家了,而且人才辈出,楚国面对秦国,还真不行,内部都不稳,怎么可能和秦国对抗。”

“这也注定了楚国的必定失败。”

李丽质托着下巴:“这也是夫君常说的政治因素呗。”

“没错,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政局不稳,军队怎么可能打的赢?总在后面扯皮,军队再强也没用。”

“我明白了,实际上王朝后期都是这样的,就是朝堂纷争严重,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了。”

“没错,这也是新王朝刚刚建立不久就可以吊打周边的原因。”

“不是王朝军队不行,而是政治不行了,一但新王朝取代旧王朝,政治机器恢复运转,军队的战斗力也会瞬间恢复。”

李丽质戳了戳张彦:“也不一定,你看看宋朝。”

“呃,有没有一种可能,辽国的内部政局也是新的呢?而且比宋朝政局更加高效,宋朝可是与士大夫共天下的,那些士大夫也有自己的利益要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