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通和杜遵道用了三年时间就把红巾军的实力发展到了十多万人。”
“但这两个人没有明朝的命,却有明朝的病。”
朱媺娖无语:“夫君,你啥意思啊?”
“说白了就是内讧了呗。但元朝还在,不能真的彻底撕破脸,所以就找来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尊其为帝,国号为宋改元龙凤。”
李丽质无奈:“看看这个国号。”
“所以韩林儿之所以能称帝,不过是依靠韩山童的那一点点威望。”
“他本来就是被拉来当傀儡的,用来平衡各方势力的棋子。”
“当时的起义势力有三个,一个是刘福通领导的北方红巾军。”
“还有就是南方的红巾军,虽然说是红巾军,但双方没太大关系,代表人物是郭子兴。”
“最后一股就是自立的,比如徐寿辉,他就是安徽起义的,后来干脆称帝,建立天完政权。和大元这个国号特别像。”
“后面的陈友谅和明玉珍都是徐寿辉这个势力发展出来的。”
“讲真的,这和秦末差不多,同样也注定了韩林儿和楚怀王差不多。”
“同时也注定了谁先露头谁死,明太祖那样的狠人也是后面才出来的。”
李丽质看了看地图:“北方红巾军聚集南方红巾军远。而且距离元朝核心太近,所以北方红巾军会率先受到打击。”
张彦点头:“没错,媺娖,你也多喝点,鱼头汤确实管用。”
朱媺娖瞪了张彦一眼:“你别跑题。”
“所以元朝的第一目标就是北方红巾军,这也让韩林儿的宋损失惨重,但韩林儿的北方红巾军很坚强,没被打垮,而且消耗了很多元军主力。”
“龙凤三年,韩宋兵分三路,一路杀进关中,并且四翻太行,甚至杀进了蒙古草原,把元上都都烧了。”
“之后又绕到辽东,可以说把元大都周边一圈打了个遍。”
“另一路直接拿下了山东,最后一路由刘福通亲自带队攻打汴梁,而且还打下来了。”
“三路大军都是胜利,北方都是红巾军了,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嘛,这个时候,明太祖刚拿下南京。”
“但北方红巾军的发展太快了,军队素质没办法保证了,打了几场胜仗就不爱听指挥了,而且因为打的太快,供给也跟不上了。”
“等元朝缓过来后,三路大军全被元朝灭了。”
“到了龙凤八年,北方红巾军几乎全军覆没,韩林儿最后没地方去了,所以就投奔明太祖了。”
“在韩林儿刚去时,被安排在安丰,明太祖以天子之礼朝拜,直到陈友谅来了。”
“在陈友谅攻打洪都时,张士诚攻打安丰了。”
“为了不让张士诚做大,明太祖只能去救韩林儿,并且让侄子守洪都,等打完张士诚后,明太祖又去打陈友谅了。”
“这个时候,刘福通在张士诚攻打安丰时就被杀了,在红巾军系统里,明太祖已经是唯一的军阀了。”
“同时,韩林儿册封明太祖为吴王,而且明太祖也把韩林儿送到了滁州。”
“随后明太祖又灭了张士诚。”
“张士诚没了后。南方就没人能和明太祖对抗了,所以南方安全了,作为皇帝的韩林儿就应该来都城南京了。”
“只不过世事无常,船沉了,这就没办法了。”
朱媺娖轻咳一声:“和太祖没关系。”
张彦点头:“对,没关系。”
“韩林儿,栾城人,或言李氏子也。其先世以白莲会烧香惑众,谪徙永年。元末,林儿父山童鼓妖言,谓“天下当大乱,弥勒佛下生”。河南、江、淮间愚民多信之。颍州人刘福通与其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复言“山童,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 ”
“朕已勘定之,将以观君自为计。大将军由齐晋出河洛,次秦陇,指燕赵,而君弃宗社去矣。”
朱媺娖伸手在张彦的腰上掐了一下:“我说没有就没有。”
张彦疼得呲牙咧嘴:“行行行,没有,听你的。”
这时,李丽质的小手也放在的张彦的腰上:“夫君,我要是让你说有呢?”
张彦苦笑:“丽质,别调皮,你俩别把我往死里整啊,崇祯皇帝在那呢,整他去。”
“兔崽子!你什么意思?”朱由检虽然地位低,但也没有低到这种地步吧:“你就这么对待你老丈人?你敢不敢这样对待唐太宗?”
“不敢。”张彦很实在,柿子要挑软的捏,李世民和朱由检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朱由检身边的小媺娖的脸瞬间就红了,她现在知道什么叫尴尬了,默默的掐了一下朱由检,想让他别说话了。
“你掐朕干嘛?”朱由检吃痛:“你也学上她了是吧?”
“我……”小媺娖的脸更红了:“父皇!我不搭理你了!”
小媺娖说完就躲到了房间中。
本想弥补一下自家伤心的父皇的,现在看来,有些多余,自家父皇就不值得可怜。
朱由检还不知道,就是因为这一次,他又会有一个闺女漏风,而且还是漏的龙卷风。
李丽质看了看朱媺娖:“你不去安慰一下?”
“安慰什么?我还能不了解我自己?我和你一样,贴心的时候是真贴心,漏风的时候是真漏风。”
李丽质呵呵一笑:“你还知道你漏风了啊?”
“切,你以为你能好到哪里去?我至少不用每天都心惊胆战的。”
。。。。。。
朱由检更自闭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他?他招谁惹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