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明清的待遇(2 / 2)

朱媺娖愣了一下:“我不相信满清会那么好心。”

“当然,他们当然有其他的心思。”

“当时清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整个南方的汉人群体都不待见清朝,其原因就是在顺治和康熙初年的时候,清朝进行了大规模圈地运动和剃发令这一类的政策。”

“所以南方汉人非常反感清朝,清朝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所以就必须保护占领。”

张彦看向朱元璋:“在陛下推翻元朝后,陛下在整个汉人群体中的地位非常高,所以清朝就要用孝陵当牌坊。”

“咱不需要。”朱元璋冷哼一声:“就清朝那些时空,不管以后是汉也好,唐也罢,都会保护咱的陵墓。”

朱元璋并没有说明朝,毕竟如果是恢复明朝,那些皇帝不止会保护,还要把他重新请进太庙。

“差不多,就像清末的太平天国,当时的洪秀全甚至以不肖子孙自称。”

朱元璋呵呵一笑:“行,他挺懂事的。”

“整个太平天国时期,对明孝陵保护的也非常好,在洪秀全眼中,陛下打的是蒙古人,游牧民族,他打的是女真人,是渔猎民族。”

“不过后来,太平天国末期,清军和太平军在这里打,地面建筑被破坏了,毕竟那个时候活人都顾不上。”

“等辛亥革命清朝灭亡后,孙文先生也是第一时间去了明孝陵。”

“嗯,咱知道这件事。”

张彦点头:“孙文先生不止说了那些,,还有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清虏执政,于兹三百年矣, 以愚弄汉人为治世第一义,吸汉人之膏血,锢汉人之手足,为满奴升迁调补之符。”

“认贼作父之既久,举世皆忘其本来,经满政府多方之摧残笼络,致民间无毫之反动力,以酿成今日之衰败,沃野好山,任人割取。灵苗智种,任人践踏,此所以陷于悲境而无如何也。”

“方今世界文明日益增进,国皆自主,人尽独立,独我汉种,每况愈下,滨于死亡下。斯时也,苟非凉血部之动物,安忍坐圈此三等奴隶之狱以与终古。是以小子不自量力,欲乘变乱,推翻逆胡,力图自主。”

“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

“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

“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仰诸同志,盍自勉旃!

“讵知满清以建州贼种入主中国,夺我土地,杀我祖宗,据我子女玉帛。……要之,今日非废灭满清,决不足以光复汉族。”

“夫仆也,半世无成,壮怀未已。生于晚世,目不得睹尧舜之风、先王之化,心伤鞑虏苛残、生民憔悴,遂甘赴汤火,不让当仁,纠合英雄,建旗倡义。拟驱除残贼,再造中华,以复三代之规,而步泰西之法,使万姓超苏,庶物昌运,此则应天顺人之作也。……”

“足下昔游敝邦,潜心经史,当必能恍然于敝国古先圣贤王教化文明之盛也。乃自清虏入寇,明社丘墟,中国文明沦于蛮野,从来生民祸烈未有若斯之亟也。中华有志之士,无不握腕椎心!此仆所以出万死一生之计,以拯斯民于水火之中,而扶华夏于分崩之际也。”

“满清专制,彼为主而我为奴,以他民族压制我民族不平孰甚,故种族革命因之而起。”

“今者闻贵同志已握政权,而吾人义兵亦起,此真适逢其会。千古一时也。举旗至今十余日。连克大敌,数破坚城,军威大振。人心附从,从来举事成功之速,未有及此也。惟现下万事草创,人才、兵械多形不足,今特托足下代转求贵同志政府暗助一臂之力,借我以士官,供我以兵械,则迅日可以扫除清朝腐政,而另设汉家新猷矣,务望向伊候星君等力为言之。”

“至满胡以异种人主中原,则政府与人民之隔膜尤甚。当入寇之初,屠戮动以全城,搜杀常称旬日,汉族蒙祸之大,自古未有若斯之酷也。山泽遗民,仍有余恨;复仇之念,至今未灰。而虏朝常图自保以安反侧,防民之法加密,汉满之界尤严。其施政之策,务以灭绝汉种爱国之心,涣散汉种合群之志,事事以刀锯绳忠义,以利禄诱奸邪。 凡今汉人之所谓士大夫甘为虏朝之臣妾者,大都入此利禄之牢中,蹈于奸邪而不自觉者也。”

“满朝以杀戮威汉人,至今此风不少息。各省定制,衙门之外又有所谓营务处者, 可以不照刑律而杀人。又有所谓清积案之官,可以任意枉杀。屠致之惨,波及妇孺;洗剿之广,常连数村。汉人含恨已深,敢怒不敢言,郁勃之气积久待伸。今正幸其削弱,恶迹昭彰,邻国离心,天下共弃。爱国之士,忠义之民,方当誓心天地,鼓舞国人,磨励待时,以图恢复。则汉人者,失国二百余年,犹不忘恢复之心,思脱异种之厄。”

“夫满洲以东北一游牧之野番贱种,亦可享有皇帝之权,吾汉人以四千年文明之种族,则民权尚不能享,此又何说?其尊外族、抑同种之心,有如此其甚者,可见彼辈所言保皇为真保皇,所言革命为假革命,已彰明较着矣!由此观之,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矣。”

“当满洲人之未入中国,不过黑龙江畔之野蛮游牧,常寇中国北方边境, 乘明季内乱,长驱入关,据有燕京。而北狄之蹂躏罗马,其时则千六百四十四年也。中国人尔时不愿为之隶属,各谋反抗,而满洲人强欲压制,遂不得 不为种种残忍之政策:鞭笞壮丁及于老弱,火其居,夺其产,逼之从其服制,由剃发令之下,总其所杀戮以亿万计!其后更用多方野蛮伎俩,演流血惨剧,中国人乃不能不隐忍服从。”

“朱元璋、洪秀全各起自布衣,提三尺剑,驱逐异胡,即位于南京。朱明不数年,奄有汉家故土,传世数百,而皇祀弗衰;洪朝不十余年,及身而亡。无识者特唱种种谬说,是朱非洪,是盖以成功论豪杰也。胡元亡汉,运不及百年,去古未远,衣冠制度仍用汉官仪。加以当时士君子,半师承赵江汉、刘因诸贤学说,华夷之辩,多能道者。故李思齐等拥兵关陕不出,刘基、徐达、常遇春、胡深诸人皆徒步从明祖,群起亡胡,则大事易举也。”

“总之话里话外都在说满清不当人,就应该灭亡。”

“几乎是完全否认了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合法性。”

“这也导致了整个民国时期没人敢碰明孝陵,有孙文先生的这些话,碰明孝陵和挖自家祖坟是差不多的概念。”

“反倒当时的人挖清朝皇陵那是完全没有丝毫顾虑。”

“明朝皇陵除了万历皇帝以外,其他的基本都保留的很好。”

朱元璋呵呵一笑:“不错,这个孙文,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