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没人能拦住你家太祖了,最后登基了。”
“登基以后,朱能成了成国公。”
“授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获赐铁券,食禄二千二百石。”
“位列邱福之后。”
“和张玉不同,在整个靖难之役的过程中,朱能就是常遇春的复制版,主打一个猛。”
“而且每次都能解决问题,有很多人拿常遇春和朱能做对比,朱能也是你家成祖身边最彪悍的那一个。”
“但这个成国公没当太久。”
“四年七月诏能佩征夷将军印,西平侯沐晟为左副将军,由广西、 云南分道讨安南,帝亲送之龙江。十月行次龙州,卒于军。年三十七。”
“凡亲王丧,辍朝三日;公主丧及下葬,各辍朝一日。郡王及文武大臣丧,年终类辍朝一日。”
“但你家成祖为了朱能,辍朝五日,这直接超过了亲王。”
“而且朱能死后还进行了追封。”
“敕葬昌平,追封东平王,谥武烈。洪熙时,配享成祖庙廷。”
“之后,朱勇接手了朱能的爵位,之后死在了土木堡。”
“之后这个成国公爵位到了朱勇儿子朱仪这里,这个朱仪参加了北京保卫战,并且在后来,经历了代宗,英宗,宪宗,孝宗四朝。”
“第四代成国公朱辅还跟着武宗南下过,对了媺娖,宁王一脉怎么惹你家和成国公一家了?”
朱媺娖无语:“不想回答。”
“行吧,但无论如何,成国公一家成了英国公之外最受皇帝信任的勋贵。”
“到了嘉靖时期,因为嘉靖不爱出门,所以这一代成国公代替皇帝去天坛祭了三十九次天。”
“媺娖,第十二代成国公我就不解释了吧。”
朱媺娖冷哼一声:“他真给他的祖宗丢脸。”
“没错,但是李自成不需要他,他也没有当臣的资格了,被李自成弄死了。”
朱媺娖看向朱由检:“你瞅瞅,这就是你信任的成国公。”
朱由检继续当鹌鹑,他怎么可能听不出朱媺娖是在蛐蛐他。
“父皇,你怎么不说话呀?”
李渊看了朱媺娖一眼:“你家父皇不想说话。”
朱由检更幽怨了:“唉,朕也想不到那些人竟然是这样的,还有那些藩王,竟然不管大明的死活,只有少数人捐了很少的一笔钱。”
张彦白了朱由检一眼:“你还好意思说,要是那些藩王捐多了,就你这个脾气,搞不好就以为人家油水多,现在不多捐,以后会不会搞事。”
“谁说的!”朱由检不服气。
“我说的,明太祖说的很对,你除了上吊,什么都做不好。”
朱由检很憋屈:“你小子,不就是想给她出气吗,用不着拐弯抹角的骂朕。”
朱媺娖不解:“夫君,藩王们为什么不管大明的死活?难道他们不知道国家将亡吗?”
“很简单,他们不知道,这也不是捐钱的事,政治是不能算总账的,喊口号的时候喊的都挺欢,可是一但落实下去,就没几个人愿意从自己身上放血了。”
“而且历史上的改朝换代真正大规模屠杀前朝宗室的有几次?就算是蒙古人来了,宋朝宗室也没有怎么样。”
“所以在他们眼中,明朝没了,他们就是破财,明朝不亡,还能保住钱财。”
“但谁也没想到,清朝能把明朝藩王都砍了,毕竟这种事,也就北周和满清干过。”
“在刀子没落下来之前,所有人都认为自己不会挨刀。”
“其实这还不是最重要。”
朱媺娖不解:“最重要的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那些藩王也没想到明朝真的会垮台。”
“就拿崇祯朝初期来说,虽然农民起义多,但是还没有达到动摇明王朝根基的地步,甚至还多次击败农民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说李自成,被击溃多少次?高迎祥更是被弄死了。”
“对于当时的明朝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辽东的满清,也可以叫女真。”
“女真不解决,明朝就要每年都花钱打仗,一打仗就要加税,一加税就要激起民变,一民变就要去镇压,之后女真继续做大,这完全是个死循环。”
“所以明朝的核心问题就是没钱。”
“当时的明军,不管是作战能力还是武器装备,虽然有问题,但是问题不大,只要有钱就可以。”
“我算过仗,如果藩王们都出钱,别说女真人了,就连当时的所谓日不落帝国都能给你扬了。”
“可问题就在于,每个人出多少?有不出钱的,怎么安抚那些出钱的?”
“这种事又不是没有过,起义军都打到家门口了,那个福王还不出钱,最后人财两空。”
抛开一切不谈,单单这个事,绝对是治疗高血压的良药。
张彦学习历史的时候,也被这些明朝藩王的操作惊呆了,不得不承认,明朝末年就是抽象。
“夫君,这也是你说的,只有太祖才能拯救明末的原因吧,太祖本来就是祖宗,而且有兵,不止是大臣,就连藩王都能压制。”
“没错,那些藩王再大,也打不过初代藩王,初代藩王再大,也大不过明太祖。”
“皇明祖训也是一样,明太祖是皇明祖训的编写者,既然能创造秩序,那也能改写秩序。”
“这一点,就算是明成祖也没办法做到。”
“能制约皇权的只有一个孝字。”
“请问,明太祖作为皇权的开创者,皇明祖训的编写者,他需要遵从什么祖训?”
“修改皇明祖训,甚至是废除皇明祖训那也是一句话的事。”
“你让明成祖试试,敢开口废除祖训,天下人分分钟骂他是乱臣贼子,他自己的合法性也将不复存在。”
“这些桎梏,在明太祖身上,通通不存在,这就是开国之君的底气,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