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的,武则天对付她们两个时,李治一直在看热闹,也是为了打压大家族,又不愿意当恶人。”
“等王皇后和萧淑妃死了,李忠也就没了价值,本来李治就对李忠没什么印象,王皇后都没了,所以也就不在乎李忠的死活了。”
“显庆元年,李治废了李忠的太子,取而代之的是武则天的长子,李弘。”
“如果就这样,李忠能安稳过一生,但麟德元年,武则天指使许敬宗诬陷上官仪等人联合李忠谋反。”
“李治都没调查,就把这个儿子送走了。”
李丽质拿出了小本本:“等等,我记账,敢欺负我侄子,李治,你等着。”
朱媺娖无语:“你想教育唐高宗就直说。”
“之后是李弘,李弘是典型的儒家子弟,也是李弘出面请求给李忠下葬的,哦,那个李素节也被武则天弄死了,女儿也被关了。”
“同样也是李弘出面求情放过她们的。”
“但李弘和武则天不是一类人,特别是李治后来的身体越来越差,武则天权力欲望越来越大的时候。”
“李治想禅位给李弘。”
“随后李治给李弘选的太子妃被武则天的外甥占了,这下,矛盾彻底爆发了。”
“上元二年,李弘在洛阳暴毙。”
“她这么心狠手辣?”
“不知道。”张彦摇了摇头:“但可能性不大,毕竟不喜欢武则天的北宋文学家司马光都认为李弘是病死的。”
“其实吧,最惨的是李弘的弟弟李贤,他是武则天的次子。”
“这个李贤和武则天的矛盾更大,李贤在监国期间表现的非常好,而且李贤经常和武则天对着干,”
“仪凤?四年,武则天宠信的明崇俨被杀,官府查不出来,就在这时,武则天想到了明崇俨算卦时说了不少李贤的坏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一年后,武则天指使人诬陷李贤不轨,用这个借口搜查东宫。”
“之后找到了一堆铠甲。”
朱媺娖扶额:“武则天这是杀疯了啊。”
李丽质则是奋笔疾书。
“永淳二年,流放巴州,走的时候甚至没有保暖的衣服。”
“李显还请求李治和武则天,允许李贤带保暖衣服。”
“武则天为了防备李贤,就让丘神积搜查李贤的住宅,但丘神积到了巴州,就逼迫李贤自杀了。”
“之后呢?”李丽质想知道。
“武则天把他骂了一顿,贬官了,但不久又招了回来。”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这是李贤写的,讽刺武则天的。说她狠。”
“之后这太子的位置到了李显头上,讲真的,当李治的太子很晦气。”
“再之后李治没了,当时的大臣给了李治一个很炸裂的谥号,天皇大帝。”
“讲真的,这个谥号说是天地银行的那位都有人信。”
“这个李显活着了,但第一次当皇帝,只当了五十五天。”
“就这样,唐高宗时期的太子都出局了。”
“李显被废后,李旦当了皇帝,再之后,李旦也被废了,武则天称帝。”
“讲真的,历史上的李治,绝对不是一个懦弱的人,李治属于明君,和其他皇帝一样,也不算绝对英明,至少在上帝视角上是这样的。”
“唐王朝的领土确实在他手上到了最高峰,但这个前提是李治的前任太猛了,基础打的太好了。”
“但李治晚年,因为一堆错误,唐朝在咸亨元年之后,东西两面都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
“至于对内,确实用武则天平定了,但李治这个人把,不太敢担责任,有事就推人,没事就想丢,废后都废了好多次,还没废成。”
“最后权力交接也没做好,唐朝消失了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