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崇祯二年发生的事情,山西巡抚耿如杞和总兵张鸿功奉旨勤王。】
【一路上没有任何问题发生,一切都是按照流程走的。】
【但等到达京城后,就出问题了。】
【京城的官员打发勤王大军去通州,说是京城的粮食不够。】
【二人赶紧带着大军去通州,准备拿到粮草后就赶紧去拱卫京城。】
【但大军到达通州后,依旧没饭吃,通州官员打发军队去良乡。】
【这种事不断发生,一心勤王的耿如杞和张鸿功率领精疲力尽的明军在京城周边转了三天。】
【整整三天的时间,京城周围的城池愣是一顿饭都没管。】
【最终,原本是来勤王的士兵就地哗变,在京城周围大肆抢劫,抢了一堆粮食后加入了起义军。】
【最令人心寒的还是崇祯皇帝的反应。】
【人家来了三天,一口饭都不给吃,军队饿急了,开始抢粮了,皇帝这才出来砍人,而且朝堂中的官员都知道怎么回事,但没一个求情的。】
。。。。。。。
朱元璋和朱棣人都傻了,人家来救驾,结果不管饭,有这样干的吗?
【至于为什么要耍这些一心救驾的士兵呢?】
【这完全是因为一条军令。】
【卒至之明日,汛地既定,而后乃给饷。】
【就是因为这条军令,所有人都发挥出了主观能动性,纷纷开始忽悠士兵。】
【士兵每到一个地方,都待不到第二天。】
朱元璋笑眯眯的看着天幕:“大明的臣子,真是太聪明了,这种方法,咱都想不到啊。”
【话说回来,京城真的没粮食吗?】
【有,户部的粮仓有粮食,但不多,不过官员和皇帝的库房里,粮食有的是,只不过谁都不想出血。】
【所以硬生生把勤王的军队逼成了反贼。】
【这种情况,在明末非常普遍,很多有战斗力的明军都是被这种方法逼反的。】
【到了最后,大部分士兵都处在欠饷的状态,仅存的少量精锐部队都是将领的家丁,这些兵肯定不缺吃的,但他们是听皇帝的,还是将领?】
【在明末的环境下,所有人都在尽可能的给自己攫取利益,那些认真打仗,一心保家卫国的士兵反而成了炮灰。】
【所以也不能怪明军造反,这也是明末起义军不断出现的原因之一。】
天幕关闭了,朱元璋也拿起来鞭子,带倒刺的那种。
“朱由检!你给咱滚出来!”
“朱由检!朕手痒,过来让朕打一顿!”
“朱由检!你娘把该扔的东西养大了吧!”
此时的朱由检一脸懵逼,他又干什么?
但朱由检明白,他需要靠山,李渊就不错。
李渊也是一头雾水,朱由检也没闯祸啊,天天打麻将,这不就是太上皇该干的事吗?
太上皇如果不吃喝玩乐,那还能叫太上皇吗?
李渊还没来得及开口,朱元璋就率先开口了:“这是大明内部的事,唐朝人别插手!”
李渊更懵了,朱元璋的火气怎么这么大?朱棣和朱见深也一样,难道朱由检把明孝陵和明十三陵都刨了?
朱由检咽了口口水:“祖宗们,有话好好说,何必舞刀弄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