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晁错(1 / 2)

“夫君,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晁错啊?”

这是朱媺娖最不理解汉景帝的地方,明明是一位明君,却干出这种傻事。

“这还不简单嘛,历史上帮助皇帝整宗室的大臣一般都不会有好下场。这些人注定就是背锅的,晁错仅仅是一个典型而已。”

朱媺娖愣了一下:“这么说的话,黄子澄也是这样的。”

“对,不过和晁错不同,黄子澄是大聪明,晁错不同,晁错的出发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朱媺娖不解:“啊?”

“讲真的,这和汉朝初期的社会环境有关系。”

“秦朝统一后,秦法迅速覆盖整个华夏,很多人都说秦法严苛,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后世有很多秦朝律法的竹简出土,秦法相对于历朝历代,也算不上太严苛,秦法的问题就是太细致。”

“之前六国旧地的社会发展和文化氛围都是不同的,结果突然被一个规定焊死了不说,而且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管,这就让刚刚统一的华夏没办法适应了。”

“还有这个说法啊。”朱媺娖仿佛明白了。

“没错,所以刘邦入关中后,开始约法三章,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除了不能杀人,不能伤人,不能抢劫以外,剩下的秦法都废掉,只要不捣乱,官府就不会把你怎么样。”

“说白了就是一个松绑。”

朱媺娖点了点头:“夫君,你继续。”

“讲真的,秦律没什么大问题,一个刚刚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就需要规矩来塑造。”

“同样的,刘邦的松绑也没问题,塑造是需要一代一代进行的。”

朱媺娖明白了:“刘邦就是放宽了塑造的时间。”

“没错,给天下一个适应的机会,这也导致汉朝初期是一种躺平的姿态,朝廷不会多征税,也没那么多官员去管理,当官的别去招惹百姓,当农民的好好种地,当商人的好好赚钱。”

“这也是所谓的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朱媺娖眉头一皱:“黄老之学好吗?”

“挺好的,但也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这种宽松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普通百姓可以宽松,同理,勋贵也可以宽松。”

“普通百姓犯事了,官府还能管一下,那如果是勋贵犯事了呢?”

朱媺娖愣住了:“官府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张彦点头:“没错,在这种环境下,一些有才华的人意识到,必须要给这个国家立一个规矩了。”

“晁错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实际上,在晁错之前,还有一个人提出了削弱诸侯王,那个人就是贾谊。”

“晁错和贾谊是同一年出生的,也就是刘邦被匈奴包饺子的那一年。”

“晁错者,颍川人也。学申商刑名於轵张恢先所,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早年跟着张恢学习法家思想,后期跟着伏生学习儒家思想,属于儒法双修的大能。”

“只不过晁错起步比贾谊要晚一些,但恰恰是贾谊起步早,被开国功臣盯上的也早。”

“一般来说,开国功臣的势力是很强大的,绝对不是贾谊这种新人可以对抗的。”

“而且对于汉文帝来说,贾谊也好,晁错也罢,都是给汉景帝留的,只不过贾谊没等到汉景帝登基就没了。”

“贾谊去世的前一年,匈奴人又南下了,当时的晁错还是汉景帝的老师。”

“但晁错给汉文帝上了一道奏疏,叫做言兵事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