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为民做主(2 / 2)

朱元璋一头黑线:“你几个意思?”

“这是事实,没了世家士绅,你们没办法统治国家,”

“洪武皇帝,你和清朝的雍正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严打贪官,但明清的贪腐却很多。”

“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封建王朝就不是一个法治社会,而是一个人治社会。”

“人治社会的核心原则就是没有原则,很多事都是原则上不可以做,但在实际中也不是不可以做。”

“你不能做,不代表别人不能做,但究竟能不能做,取决于你自己的灵活操作。”

“这问题不就大了嘛,人都是有私心的。”

“王朝建立时,口号那是震天响,但本质就是新的地主取代旧的地主。”

“总体而言,皇帝吃肉,勋贵吃菜,官僚喝汤,百姓种地。”

“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君主再圣明,也不可能超越阶级。”

“举个例子,普通百姓被衙役打了一顿,并且讹了一笔钱。”

“百姓不服气,去告状,这是出来一个青天大老爷,把衙役打了一顿,这确实解气。”

“但百姓的钱要回来了吗?往深处想想,那些没碰到青天大老爷的百姓呢?”

李世民和朱元璋陷入了沉思,作为开国皇帝,他们太清楚农民起义的力量了。(委屈李渊。)

尤其是朱元璋,这种仇恨往往都是积少成多。

“张公子,你说说,有什么好办法?”

“我要是说彻底落实律法,能做到吗?”

朱元璋摇头:“官官相护,没办法。”

“实际上你们做的已经很好了,不然也不会称为杰出帝王。”

(不要提报纸,参考古代识字率,普通百姓能看懂就出鬼了。)

“张彦,朕还想改进一下。”李世民不得不问,哪怕是为了自己的王朝。

“实际上清朝有一个奏折制度,这种不经过其他部门转手,具有高度私密性。大臣可通过奏折直接表达意见,减少中间环节,提升效率。”

李世民明白了:“也可以说是秘密揭发制度,只不过是个平日的政务混合在一起了。”

张彦点头:“差不多,所有人都这样做,那就没办法分辨谁是告密者了。”

朱元璋眼前一亮:“好办法。咱回去就实施。”

李世民的觉得可行:“不错的提议。”

二人也是人精,大臣们也知道这个办法,但他们就是不说。

“除此之外,法律必须严明。”

(这里也说一些,作者不会把教员这一类的人物归类其中,因为没办法比较。)

(互相比较才有意思,才能写下去,一上来就秒杀,以后还怎么写?)

(而且也别用现代的价值观来看待古代,如果真这样做的话,那就背离初衷了,古代的情况和现代完全不一样。)

(如果非要这样看的话,你会发现古代人没一个好东西。)

(就像去外国旅游或者去外地旅游,总说尊重当地习俗。)

(地域的区分都要尊重习俗,时间的区分难道就不需要吗?)

(所以看待历史,不要把现代的习俗代入古代,要把自己代入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