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世祖文皇帝上(1 / 2)

六月庚午日,曹丕率领军队往南方巡视。

到了秋天七月,孙权派使者来进献礼物。

蜀汉的将军孟达驻守在上庸,和副军中郎将刘封关系不太好,刘封还老是欺负孟达,孟达一怒之下,带着四千多户部下前来投降曹魏。孟达这人颜值高又有才华,曹丕那是相当欣赏喜欢,还和他同坐一辆车,任命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把房陵、上庸、西城三个郡合并成新城郡,让孟达担任新城太守,把西南地区的事务交给他管理。行军长史刘晔提醒说:“孟达这人就想着占便宜,还仗着自己有点本事喜欢耍手段,肯定不会感恩戴德讲情义。新城和孙权、刘备的地盘挨着,要是他有啥不老实的举动,会给咱国家带来麻烦。”但曹丕没当回事。还派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和孟达一起去攻打刘封。上庸太守申耽背叛刘封来投降,刘封被打败,只好逃回成都。一开始,刘封本来是罗侯寇家的儿子,当初汉中王刘备刚到荆州,因为还没有继承人,就收养他做儿子。诸葛亮担心刘封性格刚猛,等刘备去世后,很难控制,就劝刘备趁这个机会除掉他,于是刘备就赐刘封自尽了。

武都氐族的首领杨仆率领族人归附曹魏。

甲午日,曹丕到了谯县,在县城东边大摆宴席,犒劳六军将士和谯县的父老乡亲,还安排了各种歌舞杂技表演。官员和百姓都来向曹丕敬酒祝福,一直到傍晚才结束。

孙盛评论说:守丧三年的制度,从天子到老百姓都得遵守。就算是夏商周三代末年,战国七雄混乱的时候,也没有在短时间内就不遵守守丧制度,在刚结束哭灵就脱下丧服、扔掉丧杖的。到了汉文帝的时候,改变了古代的制度,人伦纲纪一下子就被废掉了,这就导致当时的道德风气不如以前,影响了后世百代。曹丕既然沿用汉代的制度,废除了守丧大礼,在最该悲痛的时候举办宴会奏乐,在开创基业之初就破坏了王道教化的基础,后来接受汉献帝的禅让,还公然收纳汉献帝的两个女儿,所以能看出曹魏的国运不会长久,传承的时间也会很短。

曹丕任命丞相祭酒贾逵为豫州刺史。当时天下刚刚安定,很多刺史都管不好下面的郡。贾逵就说:“州刺史本来是按照六条诏书来监察二千石以下官员的,所以以前描述刺史的标准,都说要严厉能干、威风凛凛,有督察的才能,没说要安静宽厚、仁爱和善,有和乐平易的品德。现在官员们不把法律当回事,盗贼公然横行,州里知道却不纠正,那天下还怎么维持公正呢!”于是,那些二千石以下,有偏袒纵容、不遵守法律的官员,贾逵都上奏朝廷,把他们罢免了。对外他整顿军队,对内治理民政,兴修水利开垦农田,疏通河道,官员和百姓都很称赞他。曹丕说:“贾逵才是真正的刺史啊。”还通告天下,要以豫州为榜样,赐给贾逵关内侯的爵位。

左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上奏说:“魏朝取代汉朝,在图谶纬书上都有显示,这种事有很多。”大臣们就趁机上表,劝曹丕顺应天命和百姓的期望称帝,曹丕没答应。到了冬天十月乙卯日,汉献帝在高庙祭祀,派代理御史大夫张音带着符节、玉玺、绶带和诏书,要把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三次上书推辞,最后在繁阳筑了一座坛,辛未日,登上祭坛接受玉玺绶带,正式称帝,举行祭天仪式,祭祀天地、山川,更改年号,大赦天下。十一月癸酉日,封汉献帝为山阳公,允许他继续使用汉朝的历法,享用天子的礼乐;还封了山阳公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追尊曹丕的祖父太王为太皇帝,父亲武王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尊称王太后为皇太后。把汉朝原来的诸侯王封为崇德侯,列侯封为关中侯。大臣们也都根据情况封爵、升官。把相国改称司徒,御史大夫改称司空。山阳公把两个女儿献给曹丕做妃子。曹丕想更改历法,侍中辛毗说:“魏朝遵循舜、禹的传统,顺应天命和民心;像商汤、周武王,是通过战争平定天下,才更改历法。孔子说:‘应该使用夏代的历法。’《左传》里也说:‘夏代的历法符合天地运行的规律。’何必非要和前代相反呢!”曹丕觉得有道理,就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时大臣们都在歌颂曹魏的功德,很多人还贬低前朝,只有散骑常侍卫臻明确阐述禅让的意义,称赞汉朝的优点。曹丕好几次看着卫臻说:“天下的珍宝,应该和山阳公一起分享。”曹丕想追封太后的父母,尚书陈群上奏说:“陛下凭借圣德顺应天命称帝,开创基业、改革制度,应该为后世树立典范。查看典籍记载,没有给妇人分封土地、授予爵位的制度。按照礼仪规定,妇人是凭借丈夫的爵位。秦朝违反古法,汉朝沿用了秦朝的做法,这可不是先王的好制度。”曹丕说:“这个建议不错,那就别这么做了。”还制定成固定制度,收藏在尚书台。

十二月,开始营建洛阳宫。戊午日,曹丕到了洛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曹丕对侍中苏则说:“之前攻破酒泉、张掖后,西域通过敦煌派使者来,进献了直径一寸的大珍珠,能不能再通过买的方式多弄点来?”苏则回答说:“要是陛下能让中原地区都受到教化,仁德传播到沙漠地区,这些珍珠不用求就会自己来。要是通过求购得到,那就没什么珍贵的了。”曹丕听了,默默不语。

曹丕征召东中郎将蒋济为散骑常侍。当时有诏书赐给征南将军夏侯尚,上面写着:“你是我心腹重要将领,特别委以重任,可以作威作福,决定人的生死。”夏侯尚拿给蒋济看。蒋济来后,曹丕问他在外边听到看到什么,蒋济回答说:“没听到什么好事,只看到了亡国的话。”曹丕脸色一沉,问他为什么这么说,蒋济就详细解释了原因,还说:“‘作威作福’这话,《尚书》里可是明确告诫过的。天子不能说玩笑话,古人都很慎重,希望陛下明察!”曹丕马上派人追回之前的诏书。

曹丕想把冀州士兵的家属十万户迁到河南,让河南人口充实起来,可当时正赶上大旱,闹蝗虫,老百姓都在挨饿,官员们都觉得这事儿不行,但曹丕主意很正。侍中辛毗和其他大臣一起求见曹丕,曹丕知道他们是来劝谏的,就板着脸等着,大臣们都不敢说话。辛毗问:“陛下想迁移士兵家属,这是怎么考虑的呢?”曹丕说:“你觉得我这想法不对?”辛毗说:“确实觉得不对。”曹丕说:“我不想跟你讨论这事。”辛毗说:“陛下不觉得我没本事,把我放在身边,让我参与谋划大事,怎么能不跟我讨论呢!我要说的可不是私事,是为国家考虑,陛下怎么能冲我发火呢!”曹丕不回答,起身就往屋里走。辛毗追上去拉住他的衣服,曹丕使劲甩了甩衣服,头也不回就进去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出来,说:“佐治(辛毗字佐治),你逼我逼得也太紧了吧!”辛毗说:“现在迁移,既会失去民心,又没办法给这些人提供食物,所以我不敢不拼命劝您。”曹丕这才决定只迁移一半。曹丕有次出去打野鸡,回头对大臣们说:“打野鸡太好玩了!”辛毗说:“陛下觉得好玩,可下面的人却很辛苦。”曹丕听了没说话,后来就很少出去打野鸡了。

评论

这段史料以时间为轴线,清晰勾勒出曹丕从魏王迈向魏文帝的关键历程,其中既蕴含着权力交接的博弈智慧,也暴露了新政权建立初期的治理困境,更折射出魏晋之际的政治伦理与制度变革。透过字里行间,一个复杂多面的统治者形象与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转折跃然纸上。

权力布局:从军事威慑到人才博弈

曹丕在正式代汉前,已然展现出成熟的政治手腕。六月南巡之举,表面是军事巡查,实则是通过武力威慑巩固统治根基,为后续权力过渡铺平道路。而七月孙权遣使奉献,则印证了这一策略的成效——外部势力的臣服成为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注脚。

孟达归降事件堪称人才策略的典型案例。曹丕对孟达“引与同辇”的破格礼遇,不仅是对其“容止才观”的欣赏,更是出于战略布局的考量。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并为新城,委孟达以西南重任,体现了对边境防御的重视。然而刘晔的劝谏“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却为后来的局势埋下伏笔,这也暴露出曹丕在用人上“重才轻德”的隐患,反映出乱世中实用主义对人才标准的影响。

刘封之死则交织着权力斗争与伦理困境。诸葛亮担忧刘封“刚猛难制”而劝刘备除之,最终导致这位养子被赐死。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蜀汉内部的权力制衡,更折射出乱世中亲情在政治利益面前的脆弱性,成为三国时期“权力高于伦理”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