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侵犯并州。
这一年,单于车儿去世,他的儿子屠特若尸逐就单于继位。
评论
这段史料记载了东汉熹平元年的一系列事件,从中能清晰看到东汉末年政治的腐朽与社会的动荡,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解读:
朝堂权力斗争的缩影
宦官专权是这一时期的显着特征。曹节、王甫等宦官不仅干预朝政,还对窦太后极尽迫害,在其死后试图降低葬礼规格、阻止其与桓帝合葬,甚至因渤海王悝未兑现谢钱承诺就罗织罪名使其丧命,牵连众多无辜,足见其权力之大与行事之狠。
官僚集团内部矛盾重重。部分官员如太尉李咸、廷尉陈球等坚守原则,为窦太后争取应有的葬礼待遇;而胡广虽位高权重,却一味媚上,毫无忠直之风,反映出当时官场的风气败坏。
司法与社会秩序的混乱
司隶校尉段颎在追捕写匿名信者时,牵连太学游生千余人,且因私怨迫害张奂、纵容属下杀害苏不韦一门六十余人,司法完全沦为个人或集团泄愤、谋私的工具,毫无公正可言。
苏不韦为父报仇,采取掘墓、刺杀等极端手段,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秩序的崩坏,人们在正常司法途径无法寻求正义时,只能选择私力救济。
统治阶层的腐朽与危机
皇帝在宦官的影响下,对许多事情缺乏主见,如窦太后葬礼之事全凭大臣与宦官的争论结果而定,难以发挥有效的统治作用。
会稽妖贼许生起义,自称阳明皇帝,聚众数万,说明底层民众对当时的统治已极为不满,社会矛盾尖锐,东汉王朝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总的来说,熹平元年的这些事件,集中展现了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司法混乱、社会动荡的局面,为后来的黄巾起义和王朝覆灭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