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汉纪三十六 世祖光武皇帝下(2 / 2)

小主,

前云阳令扶风人朱勃到朝廷上书说:“我看到已故的伏波将军马援,从西州崛起,钦慕圣上的道义,明知道路艰难险阻,却不顾万死,在陇、冀一带征战,他的谋略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指挥军队就像转动圆规一样自如,每次出兵都能立功,军队前进总能取胜。他去讨伐先零羌的时候,被飞箭射中小腿;出征交趾的时候,和妻子儿女诀别。后来又去南方征讨,很快就攻陷了临乡,事业已经有了进展,却没能完成就去世了。士兵们虽然染上瘟疫,但马援也没有独自幸存。打仗有时候因为持久战而立功,有时候因为速战而失败,深入敌境不一定就能成功,不前进也不一定就是错的,人怎么会愿意长期驻扎在绝境而不想活着回去呢!马援为朝廷效力二十二年,向北出征塞外大漠,向南渡过大江大海,遭受各种有害之气,最终死在军中,名声被磨灭,爵位被剥夺,封国也没有传下去,天下人不知道他的过错,众人也没听说过对他的诋毁,他的家属只能闭门不出,他死后都不能归葬祖坟,怨恨和嫌隙一起产生,宗亲们都惊恐害怕,死去的人没办法为自己辩白,活着的人也没人能为他申诉,我私下里为他感到伤心!圣明的君主在赏赐方面很优厚,在刑罚方面很慎重,汉高祖曾经给陈平四万斤黄金去离间楚军,都不过问钱的出入用途,又怎么会怀疑马援在钱财粮食上有问题呢!希望陛下把这件事交给公卿们讨论,公平地评判马援的功过,决定他的爵位是该断绝还是该延续,以满足天下人的期望。”皇帝的怒气这才稍微消解了一些。

当初,朱勃十二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经》《尚书》,经常去拜访马援的哥哥马况,言辞文雅。那时马援刚识字读书,见到朱勃,自感不如。马况知道马援的心思,就亲自斟酒安慰他说:“朱勃是小器早熟,他的才智也就这样了,最终还是要跟你学习,你别害怕。”朱勃不到二十岁,右扶风就考察任用他试任渭城县宰。等到马援成为将军并封侯的时候,朱勃的官位还只是个县令。马援后来虽然地位尊贵,但一直以旧恩相待,不过有时也会轻视侮辱他,可朱勃却越发亲近马援。等到马援遭到谗言陷害,只有朱勃始终如一。

谒者南阳人宗均监督马援的军队,马援去世以后,染上瘟疫死去的士兵超过一半,蛮人也又饿又困。宗均就和将领们商议说:“现在路途遥远,士兵们又生病,没办法打仗,我想暂时凭借皇帝的名义,让他们投降,你们觉得怎么样?”将领们都趴在地上,没人敢回应。宗均说:“忠臣到了境外,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独断专行也是可以的。”于是假传皇帝的命令,调伏波司马吕种代理沅陵县长,让吕种带着诏书进入蛮人的营地,向他们宣告朝廷的恩情和信用,宗均自己则带兵跟在后面。蛮人又震惊又害怕,冬天十月,他们一起斩杀了首领,向宗均投降。于是宗均进入贼营,遣散了蛮人的部众,让他们回到各自的郡,还为他们安排了地方官吏,然后才返回,武陵的蛮人之乱就这样平定了。宗均还没回到朝廷,就先弹劾自己假传圣旨的罪过。皇帝赞赏他的功劳,派人迎接他,还赏赐给他金银布帛,让他回家祭扫祖坟。

这一年,辽西乌桓的首领郝旦等人率领部众归附汉朝,皇帝下诏封乌桓的首领为侯、王、君长的一共有八十一人,让他们居住在塞内,分布在边境的各个郡,让他们招引自己的族人,朝廷给他们提供衣食,他们就为汉朝侦察敌情,帮助汉朝攻打匈奴和鲜卑。当时司徒掾班彪上书说:“乌桓人天性轻浮狡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