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汉纪三十一 淮阳王(2 / 2)

大司马刘秀到了河北,每经过一个郡县,就考察当地官吏,根据能力决定升迁或降职,公正地遣散囚徒,废除王莽时期的苛刻政令,恢复汉朝的官职名称。当地的官吏和百姓都很高兴,争着拿牛肉和美酒来迎接慰劳,刘秀一概不接受。南阳人邓禹拄着拐杖一路追赶刘秀,在邺城追上了他。刘秀说:“我现在有权封官授爵,你大老远跑来,是想当官吗?”邓禹说:“不想。”刘秀问:“既然这样,那你想干什么呢?”邓禹说:“我只希望您的威望和德行能遍布天下,我能为您出点力,在史书上留下点功名罢了!”刘秀笑了,就留邓禹住下,两人私下交谈。邓禹接着劝说道:“现在崤山以东还不安定,赤眉军、青犊军这些势力动不动就有上万人。更始帝只是个平庸之辈,还不自己决断事务,手下的将领也都是些平庸之人突然崛起,只想着钱财,靠武力争斗。他们只求每天过得快活,没有忠良明智、深谋远虑、想要尊奉君主安抚百姓的人。纵观自古以来圣人的兴起,无非靠两个因素,天时和人事。从现在的天时来看,更始帝即位后灾祸变故才刚刚开始;从人事来看,帝王大业不是平庸之人能承担的,现在天下分崩离析的形势已经很明显了。您虽然建立了辅佐藩王的功劳,但恐怕最终也难以成就大业。况且您向来有高尚的品德和大功劳,天下人都对您心服口服,您治军严谨,赏罚分明,言出必行。现在的办法,不如招揽天下英雄,努力让百姓心悦诚服,成就汉高祖那样的大业,拯救万民的性命。以您的能力来考虑,平定天下不在话下。”刘秀听了非常高兴,就让邓禹经常留在营帐中,一起商量计策。每次任用将领,刘秀大多会向邓禹咨询,而邓禹推荐的人都很称职。刘秀自从哥哥刘演死后,每次独自居住时就不喝酒吃肉,枕头上常常有他哭泣的泪痕,主簿冯异独自来磕头,宽慰他,刘秀制止他说:“你别乱说!”冯异趁机劝说道:“更始帝政治混乱,百姓无所依靠。就像人长时间饥渴,很容易满足。现在您独自负责一个地区,应该分别派遣下属官员到各个郡县,宣传您的恩泽。”刘秀接受了这个建议。骑都尉宋子人耿纯在邯郸拜见刘秀,回去后,他发现刘秀手下官员带兵的方法和制度与其他将领不同,于是主动与刘秀结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原来赵缪王的儿子刘林劝说刘秀挖开列人县的黄河大堤,用水淹赤眉军,刘秀没有听从,离开去了真定。刘林向来在赵、魏一带行侠仗义。王莽时期,长安有个自称是汉成帝儿子刘子舆的人,被王莽杀了。邯郸的占卜者王郎就借此谎称自己是真正的刘子舆,说:“我母亲原本是汉成帝的歌女,曾经看到黄气从天而降,就怀了我;赵皇后想害死我,就用别人的孩子掉包,所以我才得以保全。”刘林等人相信了他的话,就和赵国的大豪强李育、张参等人谋划一起拥立王郎。正好民间传言赤眉军要渡过黄河,刘林等人就趁机宣扬“赤眉军要拥立刘子舆”,来试探民心,老百姓大多都相信了。十二月,刘林等人率领几百人的车马清晨进入邯郸城,在王宫停下,拥立王郎为天子;然后分别派遣将领去攻占幽州、冀州各地,还向各州郡发布檄文,赵国以北、辽东以西的地区纷纷望风响应。

评论

这段历史生动展现了更始政权初期的局势以及刘秀在其中的崛起态势。更始帝虽定都洛阳,但从一开始就暴露出诸多问题,其将领形象不佳,行事风格令人诟病,这使得政权在基层的认可度大打折扣。在对待地方事务上,使者缺乏诚信,随意处置地方官员印绶,尽显政权管理的混乱与无序。对于赤眉军的招降也未能妥善处理,导致赤眉军复叛,为日后的局势增添变数。而刘秀在河北的一系列举措则彰显出其卓越的领导才能与远见卓识。他以汉朝旧制整饬地方,赢得了吏民的支持;邓禹和冯异的进言,更让他明确了招揽人才、收服民心的重要性,为其日后成就帝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刘林拥立王郎这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河北地区的混乱局势,各方势力在乱世中各怀心思,逐鹿中原,也为刘秀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总体而言,此时的天下局势依旧错综复杂,更始政权看似占据正统,实则内部矛盾重重,而刘秀则在困境中逐步发展壮大,展现出非凡的潜力,历史的天平正悄然向刘秀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