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汉纪三十 王莽下(1 / 2)

王莽天凤六年(公元19年,己卯年)

春天,王莽看到盗贼越来越多,就让太史推算出三万六千年的历法,规定每六年改换一次年号,并向天下公布。他还下诏书说自己会像黄帝一样成仙升天,想靠这个来哄骗迷惑百姓,让盗贼解散。结果大家都嘲笑他。

这一年,首次在明堂和太庙献上《新乐》。

更始将军廉丹攻打益州,没能取胜。益州的少数民族栋蚕、若豆等人起兵杀了郡守,越巂的少数民族大牟也反叛了,杀掠官吏和百姓。王莽召回廉丹,又派大司马护军郭兴、庸部牧李晔去攻打蛮夷若豆等人,还派太傅羲叔士孙喜去清理江湖上的盗贼。与此同时,匈奴频繁侵扰边境,王莽于是大规模招募天下的成年男子,以及死刑犯、官吏和百姓家的奴仆,把他们称作“猪突”“豨勇”,当成精锐部队。还对天下官吏和百姓一概征税,财产每三十抽一,丝绸布匹都要运往长安。命令公卿以下到郡县的低级官员,都要负责保养军马,数量根据各自的俸禄等级而定,而这些官吏又把这事儿全都转嫁到百姓身上。

王莽还广泛招募有奇特技术可以攻打匈奴的人,承诺给他们不按常规的高位。于是,提建议的人成千上万。有人说自己能不用船和桨就渡水,让马匹相连,骑兵相接,就能让百万军队过河。有人说不用带干粮,吃点药物,三军就不会挨饿。还有人说自己能飞,一天能飞一千里,可以去窥探匈奴的情况。王莽就试着让这人表演,只见他用大鸟的羽毛做成翅膀,头和身上都粘上毛,用绳子牵引机关,结果只飞了几百步就掉下来了。王莽明明知道这些办法行不通,但只想得到爱才的名声,还是把这些人都任命为理军,赏赐车马,等待出征。

当初,王莽想引诱并迎接须卜当的时候,大司马严尤劝谏说:“须卜当在匈奴右部,他的军队不侵扰边境,单于的一举一动都会告诉我们,这对我们边境地区帮助很大。现在把须卜当接到长安的槁街,他就只是一个普通胡人罢了,不如让他留在匈奴有用。”王莽不听。等接到须卜当后,王莽打算派严尤和廉丹去攻打匈奴,还赐他们姓征,号称二征将军,命令他们杀掉单于舆,立须卜当取代他。军队已经在城西的横厩准备出发,还没正式开拔。严尤向来有智谋,他不认同王莽攻打四方少数民族的做法,多次劝谏都不被听从。等到这次要出兵,在朝廷上商议时,严尤坚持说:“匈奴的事儿可以先放放,当务之急是担心崤山以东的盗贼。”王莽听了大怒,下策书罢免了严尤。

大司空议曹史代郡人范升给王邑上奏记说:“我范升听说,子女不被别人指责父母的过错就是孝顺,臣子不非议君主就是忠诚。现在大家都称赞朝廷圣明,都说您贤明。贤明的人没有什么看不见,圣明的人没有什么听不到。如今天下的事,像日月一样昭然若揭,像雷霆一样震天动地,可朝廷说看不见,您也说听不到,那老百姓该向谁呼喊求救呢!您要是认为这是对的却不说,那过错还算小;要是明明知道不对却还听从命令,那过错就大了。这两种情况您都没法避免,怪不得天下人都怨恨您。朝廷把远方的人不归服当作最担忧的事,我范升却把身边的人不高兴当作更严重的忧患。如今做事总是违背时势,行动总是违反道理,沿着翻车的车辙狂奔,重蹈失败事情的覆辙,后面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奇怪,越晚发生的事越让人害怕。正值春季年初,却发动百姓去远方服役,野菜都吃不饱,田地荒芜没人耕种,粮价飞涨,一斛涨到几千钱,官吏和百姓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们都不再把自己当作国家的子民了。照这样下去,匈奴人会兵临城下,青州、徐州的盗贼就像在自家帷幕之内一样近在咫尺了。我有一句话,可以解决天下如同倒挂般的困境,解除百姓的危急;但不能用书信传达,希望能得到您的接见,让我把心里的想法全说出来。”王邑没有理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