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伊安帝国风雨飘摇,定国神针山塔去世,民众对未来担忧(1 / 2)

在刘汤看来,如果身处平日省,是不能造反的,但在关外,却未必不行。

一是移民过来的关外人口,本来就是冲着伊安帝国的户口来的。

可惜政策让他们这一代人获得户口无望,所以心中对伊安帝国的决策层是有怒气的。

第二,伊安帝国的军队从来没有在严寒的天气战斗过,所以环境是对伊安帝国的士兵是一大考验。

第三,就是国际上形势对他们有利,没有一个大国不希望看到伊安帝国倒霉。

张刚听到了刘汤的分析,沉思了一会,觉得刘汤的分析有些道理。

之所以起事,张刚是觉得留给皇室的时间不多了。

自从伊安帝国扶决定扶持张义上位,并成立议事会,一些聪明的皇子便感觉到,这些重臣要瓜分皇帝的权力。

如果他们不采取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室的号召力在民间将会大大减弱。

现代社会,对帝制的排斥声音始终存在,总觉得帝制是一种封建落后的制度。

他若不趁着父亲的影响还在的时候起事,恐怕将来就更没有机会了。

权衡利弊后,张刚觉得这是他的一个机会,也许是最后的机会。

所以,便答应了张仁的要求。

但他比张仁的慎重的多,下定决心后,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便联系了毛熊和兔子国,请求援助。

第二件事知道正面军队是对抗不了伊安中央军的,便将刘汤所属的部队化整为零,打游击战。

第三件事就是给自己寻找退路,如果失败,那就在兔子国潜伏下来。

三件事做妥之后,张刚在国际上公开宣布,建立大威国。

并将武器散发到民间,化整为零,打算和伊安帝国打一场长期游击战争。

要说张刚皇子也算是继承了张角的狠劲,加上适应了关外的天气,因为身份问题憋了一股劲。

居然和关外的百姓做到了同吃苦,共耐劳。

伊安帝国的军队很快就占据了关外的新华城和新夏城。

这是关外的两个大城,张角在时,为了投资关外,硬生生的撒钱在此平地建了两个大城。

不过,张刚和刘汤在撤离时,早就将两个城市的供暖系统给炸毁。

所以帝国的军队虽然占领了两个城市,但也只能在城里不敢出来。

只要一出城,便会受到小股部队的袭击。

而此时的严寒又让习惯热带的伊安帝国士兵水土不服,很快,非战斗减员的数量就达到惊人的百分之十。

虽然伊安帝国宣称收复了关外,但关外的局势并未彻底平息下来,关键是随着赵长年被处死,他的三个儿子铁心要反对伊安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