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华:
“有没有我不知道,不过我就觉得有,有些诗句要在那个地方才能感受到诗句的意思,有些诗句应该可以套用到自己生活上看到的事物,不是一定要到那里才可以感受。”
吴语听了之后,豁然开朗,他突然感觉到自己比起许华来相差得太多了,自己一直都执着于诗中的意思,却往往忽略了这些生活上的意思。吴语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内心的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
吴语:
“说得对,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如果我早点想到这一点,那我就不用总为自己没能看到诗中的事物而感到发愁。那‘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也不用非要到赤壁,在这大海里面也一样可以感受得到,一切都可以想象,那些文人墨客不都是靠想象写出那么好的诗篇吗?原来他们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许华:
“既然到这里了,不如跟我聊聊有关大海的诗句吧,我现在突然也想学一学,感受一下这些诗篇的魅力。”
吴语:
“先说回‘烟波江上使人愁’吧,你可知道这句诗当时收到多大的欢迎吗?就这么说吧,当时几乎人人都能把这一句诗背出来,而崔颢也成为了风靡一时的诗人,风头直接盖过了李白等等大诗人。其实古代的诗篇大部分是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情人,反正来来去去都是差不多。人有七情六欲,所以他们的诗篇就是离不开这些,而似乎离开了这些又好像失去了灵魂。”
又说:
“张九龄有一首诗写的是跟大海有关的,叫《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看这首诗,也一样提到了相思。”
许华:
“这么说这首诗是相思情人的?”
吴语:
“我也不知道,反正诗里面提有‘情人’这两个字,应该有吧。”
又说:
“其实诗人无非就是托物寄情,都是差不多的。”
许华:
“哦,这么说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有寄景的,有寄物的,还有寄那些虚无缥缈的。”
吴语:
“读书的时候老师教的也不算很多,其实很多都是要自己去阅读,这样才能让自己了解更多的文章。读书的时候寄月亮的比较多。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还被改编成了歌曲,只要会唱这首歌,那就肯定会被这首词。”
许华:
“诗中奥妙真多,都怪自己读书不努力,不然就没有这么多局限性了,而我的知识也不会只在‘床前明月光’的范围。”
又说:
“认识你就是好,可以学到很多自己没有涉及过的知识,说不定某一天我也能出口成章。”
吴语:
“那肯定,你又不是那种头脑笨的人,我认识你的第一天就知道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