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东厂(2 / 2)

丘福一下子就懵了,完全摸不着头脑。刚刚还说要给自己安排工作,怎么转眼间又让看折子,王爷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啊?但他敏锐地察觉到,朱棣似乎有意卖个关子,自己可不能扫了王爷的兴致。于是,他赶忙拿起旁边的折子,强忍着心中的疑惑,耐心地看了起来。

小主,

朱棣则不紧不慢,神色沉稳地坐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丘福翻阅。刹那间,整个房间安静得落针可闻,唯有那沙沙沙的快速翻书声,在寂静的空间里有节奏地回响,仿佛在为这场神秘的“折子探秘”打着节拍。

丘福看得十分迅速,十多本折子很快就翻阅了个遍。当他大致浏览完折子中的内容后,也不禁被深深震撼了。这些折子记录的信息简直细致入微,从各地官员的日常言行、各大家族的暗中往来,到一些隐秘场所发生的不为人知之事,无一遗漏,犹如一幅细密的社会百态图,将大明各地隐藏在暗处的种种细节,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前。丘福瞪大了眼睛,心中满是惊叹,完全没想到竟有如此详尽的情报资料,同时也对接下来朱棣要交代的事情,越发好奇起来。

见到丘福眼神中满是惊讶之色,朱棣微微扬起嘴角,明知故问地说道:“你觉得这些折子如何?”他的目光看似随意地落在丘福身上,实则暗暗观察着对方的反应,似乎想从丘福的回答中,进一步确认自己对这些折子的判断。

丘福好不容易才艰难地转过头,可视线却依旧像被磁石吸引一般,舍不得从折子上移开。他压低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地问道:“王爷,这折子是从哪里来的?不知道上面记录的事情是真是假?”此时的丘福,内心充满了疑惑与震撼,这些折子所呈现的内容实在太过惊人,他迫切想要知道其来源与真实性。

“是新城的人送来的,这些折子都是朱高煦的暗卫在大明各地探查出来的,应该不会有假!”朱棣神色平静,淡淡地开口解释道。尽管他心里对新城暗卫的能力暗自惊叹,但面上依旧保持着镇定,不想让丘福看出自己对新城暗卫的在意。

“厉害,太厉害了,没想到新城竟然有此手段。”丘福忍不住喃喃自语,语气中满是感慨。他实在没有想到,新城在情报收集方面竟有如此强大的实力,这些折子所展现出的情报网之庞大、信息之精准,着实令他大开眼界。

丘福沉思了片刻,诸多疑问如潮水般在他脑海中翻涌。紧接着,他满脸疑惑地看向朱棣,一连串抛出几个问题:“王爷,新城无缘无故将这些重要消息白白送给我们,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还有,从这些折子来看,他们的暗卫势力究竟得庞大到何种程度?另外,王爷特意将我喊来,让我看这些折子,又是有什么深意呢?”

丘福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在朱棣麾下众人中的地位。与姚广孝、朱能等人相比,自己在朱棣心中的分量确实要稍逊一筹。在他看来,此次事情如此重要,朱棣却没有召集其他更为倚重的人,反而单单把自己叫过来,这其中的缘由着实有些奇怪。

“新城准备搬离的事情你听说过了吧?”朱棣并未直接回应丘福的疑问,而是轻轻敲了敲桌子,语气不急不缓地问道。

“知道!”丘福的回答简单而直白。回想起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他心里着实难过了好一阵子。毕竟,朱高煦是他看着长大的,多年来感情深厚。猛地听闻对方就要离开大明,心中那份不舍如潮水般难以抑制。

朱棣微微点头,随后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对着一直毕恭毕敬站着的丘福说道:“坐!新城既然准备搬离,那隐藏在大明各地的暗卫自然也会一同撤回。反正他们都要走了,便把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当作顺水人情送给我们。至于他们暗卫到底有多强大,本王也不太清楚,不过照这些折子来看,南明恐怕已经被他们渗透得千疮百孔,像个筛子了吧?”朱棣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那倒是可惜,若是二公子不离开的话,往后我们想要拿下南明可要容易许多啊!”丘福不禁感慨一声,语气中满是惋惜。在他心中,朱高煦及其势力若能继续留在大明,在处理南明事务上,无疑是一股强大的助力,如今对方即将离去,着实是一大损失。

与张玉等人不同,丘福向来对政事不太敏锐,考虑事情相对单纯。此刻,他只是从个人情感和直观感受出发,觉得朱高煦花费那么长时间精心布局,如今却如此轻易地一言退出,实在太过可惜。

朱棣听到这话,不动声色地淡淡瞥了丘福一眼,心中忍不住暗骂一句,这家伙真是没眼力见,哪壶不开提哪壶。但朱棣也清楚,丘福并非有意为之,纯粹是无心之失,便决定不与他计较。

只见朱棣亲自伸手提起桌上的茶壶,动作沉稳而优雅,缓缓为丘福倒了一杯茶,而后轻轻推到丘福面前。接着,他神色一正,问道:“他们的暗卫确实厉害,不过如今暗卫已然撤回,再讨论那些也于事无补。我倒想问问你,依你看,本王培养的探子表现如何?”

见朱棣竟亲自给自己倒茶,丘福哪敢坦然接受,赶忙慌慌张张地起身,微微弯腰,双手恭敬地接过茶杯,连声道谢后才小心翼翼地坐下。他缩了缩脖子,声音不自觉地压低,小声说道:“老臣平日里对北平的探子着实没有太多深入了解,实在不敢随意发表评价。”此时的丘福,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砰砰直跳,生怕自己说错话惹得朱棣不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棣目光灼灼,深深地盯着丘福的眼睛,像是要将他的心思看穿。沉吟了两秒后,他大手一挥,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不要怕得罪人,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有问题就得提出来嘛,若是每个人都瞻前顾后,不敢指出问题,都藏着掖着,那我们朝廷还怎么能更好地发展?”朱棣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

丘福听到这话,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心中暗自嘀咕:我哪里是怕得罪别人啊,我怕的分明就是得罪您啊,谁不知道您燕王在这方面可是出了名的小心眼。可再仔细琢磨琢磨朱棣后面说的话,又觉得确实有些道理。自己要是能指出问题,说不定探子们就能做出更好的调整,往后大明可不就能更加强大嘛!这么一想,丘福心里的顾虑稍稍减轻了些,开始在心里盘算着该如何如实向朱棣汇报自己对探子的看法。

沉思了好一会儿,丘福内心天人交战,最终还是小心翼翼地问道:“王爷,那老臣就斗胆说两句?”他眼神中带着一丝忐忑,偷瞄着朱棣的表情,试图从细微之处判断自己这番话是否合适。

“说!”朱棣毫不犹豫地大手一挥,语气简洁而有力,仿佛在给丘福吃下一颗定心丸。

丘福见状,赶忙清了清嗓子,像是要为接下来的发言做足准备。紧接着,他将身子挺得板正,一脸认真又老实的模样开口说道:“哎呀王爷您是有所不知啊,我早就憋着想说一说了,咱们这探子,实在是……简直就是狗屎玩意啊!”丘福的声音不算大,但在这安静的书房里却格外清晰。

朱棣原本带着一丝期待的神情,听到这话,像是被突然吓了一跳,身子不自觉地往后仰了一下,脸上那淡淡的笑容也在瞬间缓缓收敛。

丘福一旦打开话匣子,就彻底沉浸其中,压根没注意到朱棣已然变化的表情,损起探子来可谓是丝毫不留情面:“王爷您想啊,身为探子,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不被人发现行踪吧?可您再瞧瞧咱们北平这些个所谓的探子,简直就是一群草包。别的地方我不清楚,就说监视我家的那几个,实在是蠢笨得可以。居然就大剌剌地在我家大门口摆个瓜子摊,您说摆就摆吧,那腰间还鼓鼓囊囊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藏着兵器,可他们呢,连想办法遮掩一下都不会。我头一回瞧见他们,就知道肯定有问题。这要是我较真,随便动点手段,他们就得露馅。可我也是懒得搭理他们,毕竟都是自家王爷派来的人。但您再想想,要是把他们放到南明那边,人家对情报防范何等严密,恐怕用不了两天,就得被人发现,到时候小命可就没了。”

朱棣听着丘福这一番毫不客气的数落,脸上顿时一黑。丘福这话,还真就戳到了他的痛处。他派到南明那边的探子,的确有不少都断了消息,生死未卜。原本还期望丘福能给出些建设性意见,没想到直接来了一通毫不留情的批评,这让朱棣心里既有些恼火,又不得不承认丘福所言并非毫无道理。

丘福这会儿兴许是说得太投入了,完全没察觉到朱棣那愈发难看的脸色。只见他端起茶杯,猛灌了一口,像是要借此压下因激动而略显干涩的嗓子,接着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王爷,这事儿还没完呢!您再瞧瞧,咱们这些探子行事也太张狂了。每次一回到北平,就大摇大摆地穿着那身显眼的差服,堂而皇之地去青楼寻欢作乐,还跑到高档酒楼里肆意挥霍,简直就像是生怕别人注意不到他们似的。这也就罢了,居然还有人喝了酒之后就耍起酒疯,在大街上到处欺负老百姓。您说欺负人也就算了,可丢人就丢在,就这么几个大男人,跟一个普通老百姓起冲突,居然还被人家徒手给打死了,这传出去得多让人笑话啊!哎,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们了。”

丘福一边说,一边不停地吧唧着嘴巴,还连连摇头,脸上满是恨铁不成钢的神情。

朱棣听着丘福这一番毫不留情的数落,眼皮都气得耷拉了下来,眼神中透着不善,死死地盯着丘福。心里暗自恼火:本王让你实话实说,你还真就一点情面都不留啊!居然当着本王的面,把本王辛辛苦苦组建的探子队伍贬得一文不值,本王好歹也是燕王,就不要面子的吗?

朱棣对这些探子同样恼怒不已,他虽知晓探子们能力欠佳,却万没料到竟差劲到如此地步。特别是听到那个和普通百姓打架,最终还被活活打死的家伙,朱棣光是听闻,都觉得面上无光,羞愧得不行。毕竟,派出去的探子怎么说也是有一定武艺在身的,哪怕只是三流高手,也不该窝囊至此,简直丢尽了他的脸面。

想到这儿,朱棣不禁一阵头疼。看来如今这支探子队伍,已然是烂到了根子上,留着恐怕也难以有所作为。无奈之下,他只得长叹一口气,心中暗自思忖,或许真的有必要将其全部解散,重新组建一个全新的、更为可靠的情报机构。

回首往昔,朱棣心中满是感慨。当初,家底实在太过单薄,手底下可用之人寥寥无几。直至靖难之役拉开帷幕,局势紧迫,他才仓促着手组建探子队伍。在那万分危急的时刻,他也只能从众多官员手中艰难地抠搜出一些人手。由于时间紧迫,根本无暇进行细致的挑选,几乎到了来者不拒的地步,只要你敢主动请缨,他便敢接纳任用。

小主,

就这样,第一批探子大多是由那些大族的家丁七拼八凑而成。在加入探子队伍之前,这些家丁平日里仗着背后世家大族的势力,在外面肆意妄为、耀武扬威,所作所为与地痞流氓无异,自身毫无真才实学,也难成大器。

那时的朱棣,实在分身乏术,对于探子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并未过多在意。在他看来,在那样艰难的处境下,能有一批人可用,已然是不幸中的万幸了。然而,随着一场场战争取得胜利,朱棣的势力不断壮大,这些探子的队伍也随之越发庞大起来。那些在战争中投靠到朱棣这边的官员大族,见探子队伍里人员成分如此混杂,便纷纷动起了心思,一个个都想往里面安插自家的人手,企图在这个新兴的情报机构中谋取一席之地,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如此一来,探子队伍的情况变得愈发复杂,问题也日益凸显。

彼时朱棣在外四处征战,每日都要应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全身心都扑在战事上,根本抽不出时间来对探子机构进行有效管理。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等到战事逐渐稳定下来,朱棣才惊觉探子这个机构已然发展到尾大不掉的程度。仔细一查,发现队伍里除了寥寥几个首领,其余大部分竟然都是其他官员安插进来的人手。这些官员打着为朱棣效力的旗号,实则是想借探子机构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扩充势力。

朱棣心里清楚,在当时局势还未完全稳固的情况下,这些官员的支持至关重要。若是贸然对这些安插进来的人员动手,极有可能引发官员们的不满和恐慌,进而影响到整个统治集团的稳定。权衡利弊之下,他只能暂时隐忍,任由探子机构这般混乱地发展着。

但如今形势已然不同,朱棣下定决心要大力清理内部的蛀虫,整肃朝纲。探子机构里那些尸位素餐、吃干饭的家伙,自然也在他的清理名单之中。而且,由于这个机构长期以来混乱无序,人员关系错综复杂,若只是进行常规的调整和管理,不仅困难重重,效果也难以保证。朱棣思来想去,觉得重新设立一个全新的、更为高效纯粹的机构,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如此一来,既能摆脱旧机构遗留的诸多问题,又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打造一支忠诚可靠、高效能的情报力量,为日后的统治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好了,不用说了!”眼见丘福像开了闸的洪水一般,还在滔滔不绝地数落着探子的缺点,朱棣只感觉太阳穴处青筋直跳,一股无名之火在心头熊熊燃烧。再听下去,他真担心自己会忍不住动手。于是,他赶忙提高音量,大声开口将丘福的话打断。

这突如其来的一喊,犹如一道惊雷,让丘福话语猛地一顿。这时,他才如梦初醒般注意到朱棣的脸色已然铁青,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阴沉天空。丘福顿时吓得脖子一缩,像只受惊的鹌鹑,小心翼翼地小声提醒朱棣:“王爷,是您让老臣实话实说的呀。”声音微弱得如同蚊蚋,带着一丝惶恐。

朱棣强忍着心头的怒火,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随后,他没好气地说道:“我知道,你提这个干什么,本王还能因为这点小事就针对你吗?”尽管嘴上这么说,但语气中仍带着些许愠怒。

丘福听闻,在心里暗暗嘀咕:“那可不一定!”心中懊悔不已,都怪自己这张嘴,一旦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住了,这下可好,怕是惹得王爷心里不痛快了。想到这儿,他偷偷抬眼瞄了瞄朱棣,眼神中满是忐忑。

朱棣胸口剧烈起伏着,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情绪,调整好思绪后,他身体前倾,双臂有力地撑在桌子上,脸上神情格外严肃,缓缓开口道:“说正事吧,本王先跟你讲讲自己的想法。”

“原本呢,我是打算让探子迅速接手新城送来的这批资料。你也知道,如今局势复杂,这是个难得的契机。我想着能不能趁此机会,瞅准空当,尽快向南方朝廷有所动作,想办法把新城撤离后留下的人脉摊子重新衔接起来。”

朱棣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还是因为见识到了新城暗卫行事的严谨。就拿在南朝廷地盘开展工作来说,新城的暗卫每次行动前都会精心易容,与人交流时绝不会以本来面目示人。而且,还有不少暗卫一直佩戴着面具,始终在暗中开展工作,他们的身份极为隐蔽。朱棣琢磨着,对于这些岗位,完全可以安排自己的人去顶替。毕竟,送来的折子里面把每个暗卫周围的人物关系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到时候,只要自己的人戴上同样的面具,就能顺理成章地继续新城暗卫未竟的工作。

“只是,就如你刚才所言,本王辛辛苦苦培养的这些探子,实在是不堪大用。若真把他们派到南方朝廷那边去接手新城留下的摊子,本王实在是放心不下啊。”朱棣一边揉着眉心,一边忍不住自嘲地嗤笑一声,那笑容里满是无奈与失望。

小主,

“那王爷您的意思是?”丘福脸上瞬间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欣喜,凭借多年跟随朱棣的经验,他心里差不多已经猜到了朱棣的打算。不过,在朱棣没有亲口说明之前,一切都还不确定。于是,他只能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试探性地向朱棣发问,同时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些。

朱棣何等敏锐,自然察觉到了丘福情绪上这细微的变化。他斜睨了丘福一眼,没好气地说道:“就像你心里想的那样,本王喊你来,就是打算让你重新组建一支队伍,来替代如今这些不成气候的探子。”

听到这话,丘福的脸上瞬间笑开了花,那笑容如同春日绽放的花朵般灿烂。只见他动作迅速,急忙站起身来,微微侧身,将身后的椅子往旁边轻轻一踢,椅子挪动后空出了一片位置,紧接着他双膝稳稳地跪在地上,声音洪亮地大喊一声:

“多谢王爷看中,老臣定不负所望!”那声音坚定有力,仿佛在向朱棣立下了不可动摇的誓言。

朱棣见状,轻轻摆了摆手,神色依旧严肃,说道:“你先别高兴得太早,我且问你,你觉得自己真能干好这件事吗?”眼神紧紧盯着丘福,似乎想从他的回答中探寻出十足的信心与把握。

听罢,丘福利落地从地上爬起来,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神情,用力地拍打着自己的胸口,语气笃定地说道:“老臣别的不敢夸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肯定会比现在这帮探子要强!”他一边说,一边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朱棣听后,忍不住翻了个白眼,随即怒声喝道:“别跟本王在这儿耍滑头!现在这帮探子是什么德行,本王心里能没数?你还跟他们比?说句不好听的,哪怕在那儿栓条狗去干这事儿,说不定都比现在这帮家伙强!”朱棣的声音在书房中回荡,带着浓浓的恨铁不成钢。

丘福听到这话,嘴角忍不住微微一抽,心中暗自腹诽:王爷您这话说得也太损了,好歹给这帮探子留点面子呀。但嘴上却不敢有丝毫表露,只是赔笑着。

不过丘福此刻也面露难色,犹豫了一下后说道:“王爷,您且说说要老臣把这队伍建成啥样。但有一点得跟您讲明白,要做到和新城暗卫一样,那肯定不现实。您瞧瞧这些折子,人家新城暗卫准入门槛可高了,只有三流巅峰的高手才有资格进去。您说,老臣上哪儿去找这么多高手啊?”丘福一脸无奈,摊开双手,眼中满是困惑与为难。

朱棣听了,下意识地摸着下巴,经丘福这么一提醒,也觉得此事颇为蹊跷,不禁啧啧称奇道:“你还别说,你这一提,本王也纳闷了。新城拢共也没多少人,朱高煦到底从哪儿招揽来那么多高手的呢?”朱棣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似乎在努力探寻其中的缘由。

“老臣实在不知啊,不过二公子向来威名远扬,天下无敌。说不定是各地的高手听闻二公子的名号,心生敬仰,慕名而来,最后就被二公子招揽麾下了?”

“大概吧!”朱棣随口应了一声,便不再打算继续纠结这个问题。毕竟两人也只是猜测,再怎么讨论也得不出确切结论。于是,他迅速将话题拉回到正轨,神色凝重,沉声说道:

“我也没指望你能把队伍打造得跟新城暗卫一模一样。但有个最低要求,等队伍组建好潜入到南朝廷后,每年损失的人手绝不能超过三成!”一想到自己之前派出去的探子,每年损失的人数竟在六成以上,朱棣就一阵心疼,那些可都是他投入了心血培养的情报人员啊。

“没问题!”丘福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下来。紧接着,他面露思索之色,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不过王爷,既然要组建一支能担此重任的队伍,总得给老臣一些权力吧。您看,能不能让我亲自去军中挑选一些身手不凡的好手?这样老臣心里也更有底,组建起来的队伍也更能满足王爷的要求。”丘福一脸诚恳地看着朱棣。

“你确定没有问题?”朱棣满脸狐疑地紧盯着丘福,眼神中满是不信任。毕竟此次任务是深入敌军腹地,困难重重且危机四伏。朱棣原本盘算着先抛出一个看似难以达成的指标,想着丘福肯定会讨价还价,而他内心真实的底线是只要人员损失不超过四成就行。可万万没想到,丘福居然毫不犹豫,答应得如此干脆利落,这反倒让朱棣心里犯起了嘀咕,疑虑丛生。

“当然,老臣一口唾沫一个钉,说出去的话,绝无反悔。到时候要是办不到,任由王爷处置,绝无怨言!”丘福依旧保持着那副自信满满的模样,胸脯挺得高高的,眼神坚定地回望着朱棣,仿佛已然胜券在握。

此刻丘福心中暗自思忖:先不管这任务最后能不能顺利完成,当务之急是先应承下来。自己天天在家闲着,看着往日一同征战的兄弟们一个个在各处建功立业,心里那股着急劲儿就别提了。要是这次能顺利完成任务,那自然再好不过,自己也能摇身一变成为大功臣,重新在燕王麾下找到能施展拳脚、发光发热的机会;就算最后没能达成目标,反正自己现在已经没了带兵的权力,大不了到时候燕王再把自己其余的官职撸掉罢了。念在大家相识多年,又看在朱高煦的面子上,燕王总不至于真的狠心要了自己的命。这么一想,丘福心里便笃定了下来,愈发觉得自己这决定做得没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棣目光灼灼,半信半疑地打量着丘福。但思索再三,念及二人多年的情谊,终究还是决定暂且相信对方这一次。毕竟,作为多年的老兄弟,朱棣觉得有机会还是该让丘福试一试,说不定能有意外之喜。于是,朱棣缓缓开口道:“本王可以给你一道手令,北平六卫的士兵,你尽可随意挑选。”

“王爷准备要多大的队伍?”丘福两眼放光,搓着双手,一脸希冀地望向朱棣。在他心中,自然是希望挑选的人数越多越好。毕竟,人越多就意味着他丘福手中的权力越大。往后即便不能再带兵征战,凭借着这支庞大的队伍,说不定也能与姚广孝等人平起平坐,在燕王麾下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嗯……”朱棣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桌子,陷入了沉思。过了片刻,他才缓缓说道:“暂且先挑选五百人试试效果。若是这五百人干得不错,往后再考虑继续扩大队伍规模。”朱棣之所以如此谨慎,主要还是因为丘福此前多次带兵失败的经历,让他对丘福实在难以完全放心。若是一下子赋予丘福太大的权力,万一他又搞砸了,最后收拾烂摊子的还是自己。挑选人数少一些,即便出了问题,造成的影响也会相对小一些,自己也更有回旋的余地。

而且当下最为关键的,是要先培养出一批人,赶紧接手新城暗卫撤离后空出的那些位置。在朱棣看来,五百个人手应该是比较合适的规模,既能满足初步的任务需求,又不至于因为人数过多而难以管理。

听到朱棣说只给五百人,丘福脸上不禁闪过一丝淡淡的失落。毕竟,他原本期望能有更多人手,以彰显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但他很快便调整了心态,转念一想,起码现在自己终于有了一件正经差事可做,而且只要往后把事情干好了,权力肯定会进一步增大。这么一想,丘福心中便释然了。

“是!”丘福朝着朱棣干脆利落地应答一声。随后,他眨了眨眼睛,目光再次投向朱棣,好奇地问道:“那王爷,咱们这个新组建的部门,叫什么名字合适呢?”

“就叫东厂吧。”朱棣微微沉吟,思考片刻后缓缓说道,“这个机构,对外要负责渗透其他帝国,刺探敌情;对内则承担监察百官的重任,专门留意在京大小衙门官吏有无不公不法的行为,以及各种传闻风闻之事。它只听从我一人的命令,直接对本王负责。”

丘福闻言,浑身止不住地轻轻一颤,原本就炯炯有神的眼睛瞬间亮得如同璀璨星辰。这权力之大,远超他的想象,而且经此一事,从此以后他在燕王心中的信任度必将大幅提升,可谓是意义非凡。

“遵旨!”丘福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恭敬地下拜,声音洪亮而坚定。

“之后这段时间,东厂的所有程序都由你一人全权负责,不会有任何人插手干预。那么,你觉得完成组建并投入运作,需要多长时间?”朱棣目光紧紧盯着丘福,眼神中透露出对效率的急切追求。

丘福脑子飞速运转,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了几圈。他心里清楚,朱棣此刻急需人手去执行任务,要是自己给出的时间太长,肯定难以令燕王满意;可若时间太短,又实在难以训练出合格的探子。思索片刻后,丘福咬了咬牙,缓缓伸出三根手指,语气带着一丝自信说道:“三个月足以!”

“好,那就给你一个月。”朱棣不容置疑地说道,“一个月之内,你必须将这些折子当中的内容全部吃透,然后迅速挑选人手,派遣到南朝开展工作。”

”啊?”丘福顿时一愣,满脸的难以置信,他记得自己刚刚说的分明是三个月啊,怎么燕王直接就变成一个月了?

“啊什么啊,你别跟我说一个月还不够,你要是觉得不行本王立马换人!”朱棣眼睛猛地一瞪,声音如洪钟般响亮,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那锐利的眼神仿佛能看穿丘福的心思,让丘福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

朱棣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丘福又能怎么办呢?只能暗自叫苦,无奈地捏着鼻子认了下来。他咬了咬牙,一脸悲壮地说道:“一个月就一个月!”

只是此刻丘福的脸色格外难看,一个月的时间实在是太紧张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不仅要从众多士兵中选拔出合适的人才,还要对他们进行探子相关知识的培训,更得让这些平日里只知道舞刀弄剑的糙汉们把折子中的内容牢牢记住。这一系列任务,单靠他自己一个人,那肯定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得搬救兵。

丘福就这么站在原地,陷入了沉思。到底寻求谁的帮助最合适呢?他心里清楚,自己本来就没认识多少人,而且大家都各自有一摊子事要忙,谁又会有闲情逸致来帮自己呢?一时间,丘福只觉得脑海里乱成一团麻,却又不得不强迫自己尽快想出解决办法,毕竟时间可不等人啊。

“好了,既然如此,那就退下吧,时间紧迫,你也快去忙碌吧!”见丘福只是呆呆地站着,半天不说话,朱棣心中着急,还有诸多要事等着他去处理,可没功夫跟丘福在这儿耗着,便不耐烦地摆摆手,直接下了逐客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丘福听到这话,如梦初醒,赶忙简单地行了一礼,口中应道:“是,王爷。”随后便迷迷糊糊地退出了朱棣的书房。他的脚步略显迟缓,一路上脑子里还在不停地思索着关于东厂的种种事情。从人员选拔的标准,到培训计划的大致框架,再到如何在短短一个月内让这些新组建的人手熟悉任务并顺利潜入南朝,千头万绪在他脑海中交织,让他一时间有些理不清头绪。

刚迈出燕王府,行至一个拐弯处时,丘福因思考太过投入,完全没留意前方的道路。冷不丁地,他径直和一个人撞在了一块儿。

那人倒是没什么大碍,可丘福本就身子骨单薄瘦弱,这一撞之下,整个人止不住地踉跄着往后退了两步。慌乱之中,他赶忙伸手紧紧抓住墙角,这才勉强稳住身形,没让自己摔倒在地。

然而,这看似意外的一撞,却仿佛一道灵光,瞬间点亮了丘福的思绪。他兴奋得两眼放光,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喊道:“对啊,可以直接找他们啊!”

丘福脑海中想到的不是旁人,正是新城的暗卫。那些暗卫在南朝潜伏了如此漫长的时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于此刻急需帮助的丘福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况且,他自恃与朱高煦关系匪浅,基于这层关系,新城方面多少会给他几分面子。只要自己开口求助,虽说大量人手不太可能,但给自己调拨个十来个人,应该还是可行的。如此一来,有了这些经验丰富的暗卫协助,自己在一个月内完成任务的把握,可就大多了。

而且当下新城暗卫才刚被召回,依照常理推测,他们手头大概率还没接到其余的任务安排,与其让他们白白闲置,倒不如拉来给自己帮衬帮衬。

丘福越想越觉得这是个绝妙的主意。到时候把找来的新城暗卫帮手,安排去协助自己挑选合适的人才,凭借他们的经验,定能筛选出有潜力的苗子。同时,还能让这些暗卫帮忙调教手下,传授探子必备的技能和知识。再者,他们对南朝那边的情况了如指掌,正好可以给手下详细介绍,这样一来,自己的计划推进起来岂不是顺风顺水,堪称完美?

最关键的是,丘福心里清楚,自己和陆青叶、石当等人交情还算不错。相较于张玉那些人,新城的人对自己不会抱有排斥的态度,沟通起来自然会顺畅许多,事情也就更容易办成。

不过,此刻有个关键问题摆在眼前,那就是新城的暗卫究竟何时会跟着朱高煦一同前往扶桑。若是他们马上就启程离开,那自己这好不容易想出的计划可就彻底泡汤了。想到这儿,丘福不禁在心中暗暗祈祷,希望朱高煦能再耽搁些时日,晚点开始搬家事宜。

一时间,丘福兴奋得忘乎所以,连刚才撞了人都抛诸脑后。他下意识地揉揉肩部,随后转身,脚步匆匆地就准备往新城方向赶去。

可还没等他迈出几步,胳膊就冷不丁被人一把抓住。丘福有些诧异,回头一看,发现竟是熟人。看清来人后,他脸上闪过一丝不耐烦,用力地甩开对方抓着自己胳膊的手,没好气地说道:“朱能,你抓我干什么?”

朱能原本就憋着一肚子火,见丘福这副态度,鼻子都快气歪了,两只眼睛像铜铃一般瞪得老大,怒气冲冲地吼道:“你还有脸问我?明明是你走路走神撞的我!我跟你说话,你像丢了魂儿似的,根本听不见,就知道一个人在那儿傻乐,连声道歉都没有,就打算这么拍拍屁股直接走人?”

丘福愣了愣,仔细回想了一下,好像确实如朱能所说,是自己走神才撞到人家的。他敷衍地说了句:“哦,那对不起!”说完,便又抬脚准备离开,心里还惦记着去找新城暗卫的事儿呢。

朱能这下更是气得不行,丘福这是什么敷衍的态度啊!

可瞅见丘福那副心急火燎的模样,朱能心里又涌起一阵好奇,忍不住追问道:“你这么着急忙慌地要干啥去?还有啊,你到底碰上啥好事了,刚刚一个人在那儿傻乐,我还以为你突然犯什么病了呢!”

丘福满心不耐烦,又使劲甩了甩被朱能抓住的手,奈何朱能力气着实不小,丘福连着甩了好几下,愣是没能挣脱开,只好无奈放弃。

丘福鼻孔朝天,一脸不屑地从鼻子里哼出一声:“呵,你问我为啥高兴?告诉你也无妨,我现在可是东厂的头儿!往后我倒要看看,你们谁还敢笑话我老是打败仗,要是惹恼了我,小心我给你们使绊子、穿小鞋!”说着,他下巴微微扬起,脸上满是得意之色。

随后,丘福觉得这事儿也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毕竟之后挑选人手势必要去军队,朱能他们肯定会接到朱棣的相关命令,于是便给朱能大致介绍了一下东厂是干什么的。

“呵,我还以为多大的官儿,多了不起呢,不就是个管五百人的小头头嘛?至于这么得瑟?老子手底下上万兵马,都没你这么咋咋呼呼的。”朱能满脸不屑地嗤笑一声,说着便松开了抓着丘福的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谁料,这时候丘福反倒不急着走了,被朱能这话气得恼羞成怒,朝着朱能骂道:“你懂个屁啊!这只是暂时的,只是暂时管五百人而已!”

朱能听了,愈发不屑,故意拉长声调说道:“对对对,是暂时的。不过依我看呐,你要是干得不好,马上就得被燕王踢下来,这可不就只能是暂时的嘛!”说完,朱能连头都没回,径直迈步离开了,只留下丘福在原地吹胡子瞪眼。

丘福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被朱能这般轻视。他双眼死死地瞪着朱能远去的背影,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心中愤愤不平:哼,你就等着吧!等我往后做出一番大事业,飞黄腾达之后,看你到时候会不会来求我!

丘福又站在原地,小声地嘀咕着,接连骂了朱能两声,才稍微解了点气。随后,他猛地回过神来,意识到此刻不是置气的时候。当下最重要的,还是赶紧完成燕王交代的任务。想到这儿,丘福不敢再有丝毫耽搁,脚步匆匆地往家赶去。回到家后,他迅速收拾好一些必备的东西,便马不停蹄地准备前往新城。毕竟,现在说再多的狠话都无济于事,唯有先把工作干得出色,才能真正证明自己,让那些小瞧他的人刮目相看。

白天刚拿定主意,到了临近傍晚时分,丘福便已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新城。

正如丘福所料,新城里的陆青叶、石当等人对他的态度十分客气。他暗自寻思,若自己是个女子,这情形可不就和朱高煦的奶娘差不多嘛,凭借着和朱高煦的这层关系,这些人自然得对他客客气气的。

初来乍到的第一天,丘福有些不好意思直接开口求助,只是找了个借口,声称自己是想在朱高煦准备离开之际,能当面见上他一面,所以才来到新城。

当晚,丘福还与石当一同小酌了几杯。酒过三巡,在轻松的氛围中,丘福从石当口中得知,朱高煦在高丽那边碰上了些棘手的难事,行程不得不拖延一段时间。听闻此消息,丘福心中大喜过望,看来自己有很大机会从新城要到人手,完成燕王交代的任务也多了几分把握。

不过丘福心里清楚,石当的性子他算是摸透了,石当与北平方面关系颇为微妙,并不融洽。要是让石当知晓自己此番前来,是为北平办事,十有八九会拒绝帮忙。所以,即便心中焦急万分,丘福在与石当相处时,也绝口未提此事。

就这样,丘福按捺住性子,一直等到第二天,见石当不在身旁,他才瞅准时机,找上了陆青叶。

在新城之中,能够拍板拿主意的女子,主要就是陆青叶和傅雨兰。这两人性格迥异,傅雨兰相对理性,考虑事情较为周全,处理事务一板一眼;而陆青叶则感性得多,为人处世更重情义,相对来说也更好说话。再者,丘福平日里与陆青叶打交道更多,彼此也算熟悉,他心里明白,找陆青叶说这件事,成功的几率更大一些。

幸运的是,事情的发展并未让丘福失望。当他向陆青叶说明来意后,陆青叶先是面露犹豫之色,沉思了片刻。但或许是念及与丘福的交情,又或许是其他缘由,最终她还是点头答应了丘福的请求,而且出手颇为大方,一下子就调拨给他二十个人。

丘福心里暗自盘算,自己组建的队伍总共才五百人,有这二十个人来担任教习,传授经验和技能,那可真是绰绰有余了。

不过,陆青叶也提出了一个要求,她神情认真地对丘福说道:“只要朱高煦一回到新城,不管你这边的事情有没有处理完,你都必须马上让这些暗卫回来。”

听到这个条件,丘福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应道:“那是自然,大夫人放心,本就是我来麻烦你们,哪能不答应这个要求。”

毕竟是自己有求于人,丘福深知能得到陆青叶的帮助已实属不易,对于这样的条件,自是没有拒绝的道理。

随后,他满心欢喜,带着陆青叶的命令招了二十个暗卫就匆匆回到北平开始了筹备工作。

除了培训探子之外,丘福还需要设置成员机制,官职等级之类的,也开始手忙脚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