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下(1 / 2)

引凤雏 叫警长的猫 1912 字 2天前

“是啊,人类从不掩饰对星空探索的欲望,老夫亦是如此。”

耳边传来稚子天真的童言,穷极半生都在追寻着大道的邵雍,一时也是感慨颇多。

“老夫自天圣四年,随父迁居卫州共城(今河南省辉县),后定居于苏门山,细细算来,差不多已经有十六载未回汴京了。”

“为的就是,能够沿着前人未尽的道路,走出更遥远的距离。”

燃烧着的干草时不时发出噼啪的爆鸣,橘红色火苗映的邵雍的清癯的面容红彤彤的。

波澜不惊双眸之中更像是有一团火焰在燃烧,他的声音虽带着一丝对故园的怀念,但更多的则是对自己所选之道的认定。

“三十多载岁月的洗礼,如今老夫也终于可以提笔写下,自己的对大道的些许感悟了。”

邵雍话锋一转,回身从身后的书箱里取出了一本手抄本的《皇极经世书》带着些许自豪的递到了荀不言的手里。

“这是?《皇极经世书》?”

当看清邵雍递到自己哥哥手中手抄本的书名之时,苏轼不免发出了一声惊呼。

“对啊,这是老夫写的副稿,就作为见面礼送给荀三公子你们了。”

相对于苏轼的反应,邵雍则是相对淡定的多,只是将此书当作了送给晚辈一份普通的见面礼。

“可是这也太过贵重了。”

荀不言听到了自家弟弟的惊呼,也是即刻认出了此书,一时倒是不敢立刻伸手去接了。

“开拓的旅程从不贵重,老夫只期待能在开拓的路上与二位再次相逢,因为开拓的道路,从来不由他人铺就。 ”

相对于苏轼兄弟二人的大惊小怪,邵雍的则是相对平淡的许多。

此物于他而言不过是一件普通的书稿,他更看重的则是此物日后给两人所带来的启迪与裨益。

“可是您又如何得知我们可能会踏上这条未知的旅程?”

荀不言看着面前这位,十分自信的确定他们兄弟,一定会踏上开拓旅途的邵雍,满脸疑惑的问了一句。

“开拓的种子已然种下,只等待未来生根发芽的一刻。”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并没有去正面的回答荀不言的问题,邵雍而是豪情万丈的讲出了自己对所追寻大道的宣言。

那模样像极了一个为了理想而满腹热忱,孜孜不倦的少年。虽听得荀不言兄弟俩云里雾里,似懂非懂,但也是跟着热血沸腾。

“种子从树梢落下,在大生根发芽,随着时间的流逝,破土而出抽出枝条。”

“开花,结果,最后再次从树梢落向大地,重新变成新的种子。”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邵雍略看向外边广阔的天地和浩瀚的星空,仰着头自顾自的阐述着自己的理论。

“就像太史公在《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说的那样?‘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在邵雍自顾自阐述着自己的理论之时,刚刚还一头雾水的荀不言顿时豁然开朗,在心中对道的理解似乎又跟着深入了几分。

“对。”邵雍对荀不言刚刚所说的话表示了赞同。

“那我们三人也是一种轮回,我是幼年,哥哥是少年,您是中年。最后大家又都会踏上轮回往生的道路。”

心性纯净的苏轼听完荀不言的那段话后,略带一丝兴奋的提出了自己对其的见解。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我们踏着前人道途,行走在世间,去学习,去感悟。”

荀不言的眼睛越说越亮,此刻的他就好似进入到了一种玄之又玄的状态,每一秒都在加深着对开拓与轮回之道理解与感悟。

“所学,所行,既是轮回亦是开拓。”

邵雍听后则是突然感觉有一丝灵感在脑中一闪而过,不自觉的将这句话脱口而出。

“那先生,您说这天地亦有始终乎?”

荀不言歪着头,随即又充满疑惑向邵雍提出了一句反问。

“既有消长,岂无始终耶?我说的对吧,哥!”

看着怔愣中的邵雍,苏轼调皮的在他眼前晃了晃手,发现对方并没有反应,觉得无趣。

也开始了思考,时间就这么滴答滴答的流逝,眼看金乌东升,玉兔西坠,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过后,坐在旁边的苏轼缓缓的的开口说道。

“嗯嗯……”

邵雍听了两个小家伙的讨论,无意识的颔首表示了对其中所表达观点的赞同。

“四既为四时之序,此世成住坏空又耗时几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