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新闻司(1 / 2)

第456章

梁朝顿了顿继续说道。

“京师报馆暂不查封,但经此一事,诸多报馆必须整改,接受朝廷监督;

各刊物十日之内需到礼部登记受审,逾期不登记者视为野刊,不登记而发刊者直接取缔,同时交由刑部追责;

礼部新设新闻司,以后大朔一应刊印业务必经新闻司审定,无审定而刊印者,交由刑部追责;

至于谣言一事,交由三法司追查,看其是否存在谋逆乱党。“梁朝显然早就有所计较,不过却比想象中温和很多。

这一裁决既未完全采纳严世贞的强硬主张,也未全盘接受林文远的宽容意见,而是取其中道。

严世贞虽心有不甘,却也不敢再言。

“至于此次事情真相,待秘书省整理后,尽快刊印出来,以解民疑,唤民心。“梁朝继续说道。

“臣遵命”秘书监齐戈拜伏,如今《大朔新闻》这个官方媒体还在秘书省手中,可是让其他衙署眼红的紧。

“殿下英明”

……

梁朝这一手明显是政治走向成熟的标志,已经有一点当权者的冷静了。

王清晨不由暗赞,换作以往,恐怕梁朝会直接请示陛下。

不过如今看来,一个新的司署说设立便设立了,这次看来成长不少。

而且处理这次的事情不偏不倚,也不会落人口实,总的来说这次的事情办的很聪明,即便是王清晨也挑不出太多刺。

不过京师各大小报恐怕就要遭殃了。

毕竟以往新闻没人重视,如今却不一样了,这是一个新的司署,意味着新的机会。

王清晨已经可以想象到接下来的画面,京师的诸多报馆肯定要经历一番血洗。

要么被取缔,要么被收购,要么被迫消失。

不过新闻这一行业算是要走上正轨了,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接下来几日京师都是鸡飞狗跳的,刑部的速度也是相当迅速。

报纸上都是白纸黑字写着的,这种想抵赖都没办法。

京师报馆被抄了一半还多,毕竟想要吃流量的大有人在。

少有的没有被查抄的报馆也被许多不明身份的人物询问报价。

因为这场风波许多报馆馆主将其贱卖,毕竟现在可谓是报业寒冬。

四海商行名下的《京都快报》便被四伙人各种威逼利诱。

直到挂出冀国公府的旗子之后这些人才罢休。

而京师报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整顿。

新闻业也成为了京师新兴的大行当。

不少从业者因此获利不菲。

……

京师的纷扰却是一点没有影响景佑帝游玩北境的心情。

其最远不仅跑到了阴山军镇,甚至还在北境各县逗留数日。

亲自与当地迁来的百姓一同耕种,一同劳作,一同攀谈。

好像已经把京师的烂摊子全都遗忘。

不过每日从京师传来的密报他从来都是一封不落全都细看。

不过却很少下达什么诏令。

仅有的几份诏令没有一份是给梁朝的。

这既是对梁朝的信任,又饱含期待。

“这土是真好啊!”景佑帝此时活像一个农家老汉,一身粗布衣服穿起来没有丝毫别扭。

“陛下辛劳,今年这里定能丰收”源徒同样一身老农打扮,他手下的农活可要比景佑帝漂亮多了。

“可惜啊!等不到今秋收获了”土地刚刚翻动,这几日黍子种下等到成熟恐怕要半年时间。

他是没时间在这等了,一想还颇感遗憾。

毕竟这块地可是景佑帝和魏国公两人亲自耕种的。

耕作而不获未免遗憾。

“北境州县徙民情况可都调查清楚了?”这话显然不是对源徒说的。

“这几日老奴派人彻查了北境七州二十三县,核查官员一百二十三人,其中渎职一十三人,枉法七人,勾结内外十九人,其罪证皆已交付有司”福公公躬身说道。

景佑帝在北境等这么长时间,为的就是给新迁到这里的百姓一个公道。

“这已经是第几茬了?”景佑帝目露凶光。

北境这批官员可谓大浪淘沙,前后经历过三次清洗,没想到如今竟还有如此多的蛀虫,这让他怎能不恼怒。

福公公没有搭话,源华默不作声,景佑帝无可奈何。

“传令吏部及时补充缺额,一茬斩不净,就多茬几次”

景佑帝说罢,随手将脚边的一株杂草除掉。

“对了,太子呈上来的封赏,我已批复,直接传回京师执行吧!“似是想起什么事,景佑帝随即说道。

……

“启禀陛下景国公求见”有内侍匆匆走来,低声说道。

他们骑马北上速度要比水路快上许多,不过半个月左右时间也足够景阳的船队到达幽州境内了。

“哦!他也到了!”景佑帝的话语听不出高兴与否。

“船队于昨日傍晚到达城西码头,稍作整顿景国公便骑马赶来!”福公公稍作解释。

“走,看看去,我们也稍作地主之谊!”景佑帝倒是很有兴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着其缓慢动身,周边护卫其安全的近卫也如精密的机器一般开始转动。

“是”源徒接过其手上的锄头,负在肩头跟在其身后。

……

“小子,你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