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荞荞麦麦,他们既是分开的独立个体,又能视作不可分离的统一存在。他们会占领罗爱曜的早晨与施霜景的睡前时光。说是早晨,其实比早晨更早——凌晨三点钟。是的。罗爱曜采用了师父不空三藏的时间表,在凌晨三点到早上七点期间教荞荞麦麦经文仪轨,提前耗光他们的能量,他们白天睡觉,也能让保姆阿姨们轻松一些。龙凤胎直到傍晚才重新活跃,施霜景会在睡前陪荞荞麦麦干一切他们想干的事,只要这些事是安全的,玩累了,哄睡他们,施霜景有时也会同他们一起睡去。这一时间表持续到荞荞麦麦四岁,然后回到了最普通的育儿时间表。
家里四个孩子,施霜景和罗爱曜的事业崩盘整整三年。荞荞麦麦四岁那年,好像忽然开了人窍,没了那种夹生的非人感。玉米上初中,豆豆上小学,荞荞麦麦跟罗爱曜去莲相寺学经。这个家的大浪终于止息,水波常规,阳光常规,施霜景这个船长终于能松开船舵,满手湿汗。
施霜景得以定心,镜头复又稳固,这是最新版本的日常故事,一家六口,特此呈现。
早上六点,田阿姨与姚阿姨会进家准备早餐,六个人的早饭,再不丰盛也得量大。一般是施霜景最先下楼,阿姨们做好什么他就先吃什么,半点不挑。吃过早餐,他进工作室处理前一天未完的工作,或是静静瘫坐在客厅的大沙发上发呆。七点一刻,豆豆下楼吃早餐,与她的外表形成反差的是,她早餐喜欢吃重油、重糖的东西,姚阿姨很会做糖油混合物,豆豆的最高记录是一早上吃了五个糖饼。七点半,玉米下楼,对餐桌上有的东西一通风卷残云,明明是他下楼晚了,他竟然还催豆豆吃快一些——因为玉米要骑自行车下山,顺便送妹妹上学。
早上八点半,罗爱曜起床,去儿童房叫醒荞荞麦麦,替二人洗漱,大约九点出现在餐厅。阿姨会帮他们加热早餐或是现做。荞荞麦麦喜欢吃蛋饼,罗爱曜喝粥。吃过早餐,罗爱曜会拎着两个小毛头去莲相寺,阿姨们开启一天的家务工作。
与罗爱曜相比,施霜景一天内回家的频率更多,时间也不固定。不过也有特殊情况。罗爱曜与施霜景二人生活那些年,购物采买的欲望有所缓解,可这几年家里孩子多了,罗爱曜这个佛子也心力交瘁,竟然又开始打扮自己。他家定时有买手店和奢侈品衣橱上门,布置好等罗爱曜一家人回来试衣、购买。平日家里快递也多,产生无数包装垃圾,他们住山上,垃圾车一周收两回垃圾,阿姨们还要做垃圾分类,真的很辛苦。
施霜景中午会带荞荞麦麦回家吃午饭,陪孩子睡午觉,下午又将孩子们送回莲相寺,简直是把莲相寺当幼儿园。施霜景现在是主管会计,不一定非要坐办公室,在乐队事务繁忙的时候,施霜景会几乎一直待在后山工作室。猛追湾乐队现在的经纪人很靠谱,组起一整个团队,在需要的时候会抵达别墅地下室与施霜景开会。
罗爱曜那边,他在寺里的身份是施霜景的舅舅卓逸纶,可他这些年所展现出的实力有如天才,因此他在内院的密严伽蓝拥有很高地位,不用坦白自己是“佛子”也可以成为主法者。他带家里这些孩子一个个地进外院、内院,没有僧人会多说什么。释经、作仪轨到这一高水准,只剩敬畏。莲相寺的大型法会都很有水平,青城后山如此热闹,大抵因为佛子真的不是一个喜静的存在吧。
施宜玉放学不与同学多来往,去车棚找到自行车,蹬车到他自己曾念过的小学,保安大爷还记得他,知道施宜玉是来接妹妹施宜菽。施宜菽放学早,为了等哥哥来接,就报了学校的留校班,当在学校多上两节自习课。施宜玉到班,朝老师打招呼,就当施宜菽的家长,接小孩回家。
“哥,晚上有厨师上门哦,我不跟你一起吃零食了,我晚上要吃龙虾面。”施宜菽戴着头盔,坐自行车后座,双脚荡悠悠,但也小心地避过自行车链条。
“今晚又有大厨上门?我咋不知道?”
“妈妈一个月以前就在群里发过啦。”
“一个月前啊,怪不得。你等等,哥去买点炸鸡柳,哥还是要整点。”
“那你快点哦,快要下雨了。”
自行车停下,施宜玉刚上初中就已经快要一米七了,他以腿斜撑自行车,熟练地找摊主阿姨买两袋炸鸡柳。阿姨打包好,施宜玉用细签叉中一块,喂给施宜菽:“给你吃一口吧,反正你像小猫似的,吃一口就够了。”
施宜菽嚼嚼嚼,她食量小的这一面更像爸爸,吃不吃都可以。她吃的是这份心意,心意很美味。施宜玉将鸡柳捆好,放在自行车前筐,他要争取在鸡柳凉了之前骑回家!他还买了荞荞麦麦的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