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位夫人见她害羞的模样都起了兴致,一时间院子内热闹无比。
“太子殿下和礼部尚书到府外了。”
太子?
“殿下来亲迎?”
众人看向里面的乔初瑜,心里想起来前一段时间的谣言。
莫不是真的?
乔初瑜也没想到,太子是储君,娶太子妃亲迎都是看殿下自己,娶侧妃,更是不用了。
“殿下娶太子妃时好像没有亲迎。”
人群中不知谁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乔初瑜心一抖。
这下好了,这风头出的,狠狠打了太子妃的脸,加上前面的大雁,乔初瑜都不敢想太子妃的脸色。
勇毅侯府前厅,齐祀带着礼部尚书进来,乔宏激动不已,众位大人心里也是闪过千百道思绪。
目光在流转在太子和勇毅侯,思量着太子这是什么意思。
齐祀向乔宏点头,该给的体面都给了,父皇送的大雁他都认了,也不差这一次了。
"劳烦勇毅侯带路。"
乔宏原还担心自己说的话开罪的殿下,现下见到齐祀,放下下来,面色涨红,掩饰不住的高兴,嘴角被狠狠压住:“殿下请。”
乔初瑜在院中,听着外面吹锣打鼓的声音,接过珊瑚手中的团扇,以此遮面。
院外的齐祀被钟肃和一群公子哥拦着,其他人怕齐祀,不敢为难,钟肃可不,开口就是让齐祀做一首催妆诗。
齐祀早就知道钟肃肯定不会轻易让他进去,沉思后便开口。
齐祀在院外做催妆诗,院内的乔初瑜在众人的打趣下再次羞红了脸。
等齐祀做完,钟肃还想再开口刁难一下,就见齐祀钻了个空子溜进去了。
气的钟肃瞪大了眼睛,找放水的人。
“太子殿下进院了!”
乔初瑜心尖一颤。
珊瑚和珍珠将乔初瑜扶起,整理嫁衣,缓缓走出了屋。
齐祀在院中见一行人走来,中间簇拥着的人以团扇遮面,未见容颜,端看风姿,足以窥见一二。
齐祀上前,众人让开道来,齐祀在乔初瑜面前站定。
“殿下。”
齐祀轻轻应了一下,伸出手来。
乔初瑜定了定心神,将手放到齐祀手中。
白玉柔荑,润如羊脂。
这是齐祀对乔初瑜的第一印象。
齐祀不自觉的收了收。
睫毛微动,乔初瑜在团扇后的红透了。
齐祀领着乔初瑜出了勇毅侯府。
乔家门前,乔初瑜扇子微偏,最后看了一眼父亲和姑母,被齐祀牵着上了轿子。
“起轿——”
尖锐的声音伴着震天动地的炮竹声,轿子抬起,往东宫的方向走去。
后面乔初瑜的嫁妆也交给了东宫的人手,整整一百八十八担,幸亏今日太子亲迎带的人格外的多,不然东宫的人不够,可要闹个大笑话。
众人看着一台又一台从勇毅侯府出来的嫁妆,心里多少有些震惊,勇毅侯府不愧为百年世家,这底蕴还非常人所及,毕竟当年太子妃的嫁妆也才一百二十八担。
不愧是上京出了名的把女儿当公主养的人家。
不仅各位世家心里惊叹,连路边看热闹的百姓也是议论纷纷。
“这太子殿下可又是在娶妻?”
“瞎说什么呢你,你这是殿下在娶侧妃!”
“那怎么阵仗这么大?”
“那你就不知道了吧?这轿子里面坐的是勇毅侯府独女。”
“就是那个戍守边关的勇毅侯?”
“可不是!”
过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迎亲队伍到了东宫,乔初瑜下了花轿,这次太子并没有扶她,乔初瑜由宫人引着进了一个院子。
坐下后,宫人站成两排,道:“奴婢给侧妃娘娘请安。”
乔初瑜在团扇后出声:“起来吧。”
领头的那个侍女道:“娘娘,殿下在正厅待客,等到晚些会来院中。”
乔初瑜温声道:“本妃知晓了。“
“屋内有我陪嫁的人便好,其他的人退下。”
“是。”
待人走后,乔初瑜将扇子落下,头一动头皮一紧,手下意识往上摸,却摸到满头珠翠。
乔初瑜叹了口气,这大婚当真累人,光着头冠压的都快让她喘不过气儿来了。
珊瑚知道头冠的分量,心疼提议:“小姐,要不先摘下来歇歇?”
乔初瑜:“不用,小姐以后就不要叫了,改口叫侧妃,以免被人握住了不知礼数的把柄。”
“是,娘娘。”
乔初瑜看向屋内,正对面放着一张紫檀茶几,桌上铺着红绸,摆着几盘寓意好的点心,靠墙放置着一张贵妃塌,铺着细绒毯,堆着锦缎薄绸,向外看,四面雕窗齐齐打开,皆是贴着喜字。
目光收回,屋内摆放着几盆绿植,布置的喜庆中透着几分雅致。
粗粗看去,摆件都是上好的东西。
是费了心思,用了功夫的。
正厅,齐祀应付着宗室和百官,旁边隔了扇的女席,凌婉书坐在中央,浅浅笑着,笑意却不答眼底。
凌家居然没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