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若是错信了这小兔崽子,那他进坤仪宫更不会得一个好脸色了。
齐祀不过是想逗逗庆云帝,看看他的反应,没认真。
见庆云帝吓成这样,起了心思,带了点质问的语气,看上去当真了的模样:“父皇为何知道乔小姐这么多事?”
庆云帝头都大了,那些话,还不是小兔崽子你说的。
还流落在外的血脉,媳妇变妹妹,迟早有这小兔崽子后悔的一天。
庆云帝心底腹诽,面上打太极,糊弄般的说了句真话:“父皇都是为你好。”
见在紫宸宫的时间越待越久,齐祀就没再揪着不放,准备要走。
庆云帝开口拦住,想起了坤仪宫的人,头疼:“你母后最近心情不佳,你有时间去看看。”
皇后只有见到儿子,才会高兴些。
齐祀沉默:“儿臣等会就去。”
--
勇毅侯府。
钟夫人一早就来了,等着乔宏下朝。
乔宏瞒着乔初瑜他去东宫的事,但瞒不住钟夫人。
今日她过来,就想问问兄长有没有从太子口中问出些东西。
例如,陛下为何突然给阿瑜赐婚。
这一等,等到乔初瑜醒来,都没等到兄长回府。
钟夫人就先去了侄女的院子。
乔初瑜正在梳妆,见姑母走进来,欣喜的叫了一声:“姑母。”
钟夫人见到侄女,接过珊瑚手里的梳子:“姑母来给你梳妆。”
钟夫人没出嫁之前就想着以后若是有女儿,一定要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可惜她只有一个儿子。
还是个不听话的儿子。
不过后面,兄长有了女儿,生的粉雕玉琢,和她想的女儿一模一样,且和她格外亲近,钟夫人高兴极了。
在钟夫人心里,乔初瑜和她自己的女儿没什么差别。
一刻钟后,乔初瑜边用着早膳,钟夫人边和她东宫的情况。
“太子今年二十又一,只有一位太子妃,是太子十八岁那年皇后亲自选出来的,皇后对这位太子妃一百个满意。”
“太子和太子妃也是琴瑟和鸣。”
说起这些钟夫人心情不大好。
太子侧妃,到底是妾室。
自己疼了多年的掌上明珠,给别的去做妾,哪怕那人是太子。
心里照样是不舒服的。
更别提太子和太子妃感情好。
一想到这,心中就是止不住的担忧。
“太子妃是左相嫡长孙女,她在未嫁入东宫前,在京中贵女中一骑绝尘,力压几位郡主县主,做了太子妃后,也是素有贤名,太子妃的位置,早已坐稳。”
乔初瑜点头,表示自己的附和,从前她不常出门,也曾听过这位太子妃的大名。
凌婉书,上京第一贵女。
忽然不着边际的想,若是何皎皎长个几岁,也许对上的就不是她,是这位太子妃了。
“阿瑜,你进东宫后,太子妃是正室,你是妾室,性子要收敛些,东宫不比家里,行事也要更加谨慎,你不犯错,但别人未必不会对你出手,要有防备心。”
乔初瑜点头:“姑母,阿瑜一定小心谨慎。”
钟夫人又急忙强调:“但若是受了委屈也不用忍着,往家里递信,姑母和你父亲都在,都是你的依靠。”
钟夫人几句话把乔初瑜的眼泪弄了出来,有了要离开家里的悲伤,哽咽道:“姑母,你放心吧,阿瑜不会受委屈的。”
“阿瑜会好好的。”
--
坤仪宫。
齐祀给皇后请过安后,坐在下首。
皇后细细关心了下儿子的身体,母子间就没话了。
殿中弥漫着淡淡的尴尬。
齐祀到坤仪宫来,十次里面有八次是这样。
皇后望着底下儿子,咽下心中的苦涩。
齐祀脑中闪过父皇的话,主动开口:“听说母后近日心情不好?”
皇后一喜,面色难掩激动:“没有,母后怎会心情不好。”
从前,她忽视祀儿太久,久到祀儿长成,她才如大梦初醒般的回神,正视祀儿。
可早就错过了祀儿最需要母亲的阶段。
尽管她有心弥补,可也是为时已晚。
最后原是最亲近的母子关系变成了现在这样不尴不尬的关系,令皇后烦恼不已。
听到皇后的回答,齐祀抿了嘴,低下了眼,无声的叹口气。
皇后酝酿了下:“你父皇给你赐了乔家小姐,你就好好待人家。”
齐祀:“儿臣知晓。”
儿子到她这来,永远都是这四个字。
皇后一顿,后又像是叮嘱似的道:“母后知道你与太子妃感情好,但乔家小姐也是名门出身,该有的体面不能少。”
齐祀突然抬头,望向上首的母亲,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气笑了,道:“儿臣知道了。”
随后,齐祀就借口说东宫还要政务,先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