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皇后专心礼佛去了之后就没回来,姜穗东宫里也还有事不好一直等着,便带着沈离往回走。
经过御前长街时一个小太监拿着卷轴脚下生风的往前走,姜穗将人拦了下来问:“何事如此慌慌张张的?”
那小太监跑的满头是汗也不顾不得擦:“回太女,是平洲知府派人快马加鞭送来的急件,陛下正等着。”
“既是急件,你快去吧。”
“多谢殿下。”小太监行完礼后,拔腿就跑了起来。
沈离若有所思的看着小太监远去的背影,小心的打探着:“平洲偏远,什么事情这般着急?”
平洲水灾的事情已经上达天听,灾民们也在往周边城市游走,据送信官传来的消息不少人已经在来定京的路上了,这件事情再过几日恐怕城中人人皆知,也没什么不好说的。
“平洲水患肆虐,百姓受灾严重,如今朝堂上也是争议很多,母皇为此昨夜几乎没合眼。”
“平洲……水灾?”沈离皱起了眉,怎么会这么快,这才六月平洲怎么会出现水灾,上辈子明明是临近冬日里才出的事。
姜穗看着沈离的反应眸光闪了闪耐心解释道:“今年雨水甚多,平洲地势较低被淹的地方不少。”
“真是天灾。”沈离语气极冷静。
姜穗还欲再说什么就听见了承喜公公的声音。
承喜面色焦急的跑了过来,连声说道:“我的好殿下诶,可叫奴才好找,陛下动了大气,您快跟咱家走吧。”
姜穗听完同沈离道:“你先回东宫,我去趟养心殿。”
沈离点头看着二人远去,脑子里却在想旁的事,此时平洲水患严重,那刘芸可来了定京?
刘芸此人称得上一句奇才,从平洲逃难至定京不过两三年的功夫商业地图就遍布大齐,这样的人若能为己所用,想要报仇也更有助力。
沈离回了东宫立即吩咐清溪备好纸笔,这件事情拖不得。
“明日良平可要到东华门?”沈离将手上的信件盖好火漆。
“回太女妃,要来的半月一次,良平从未不至。”清溪不打听写的什么,只是老老实实的回话。
沈离将信件递给清溪:“明日将此信交给良平。”
他在长平街安置铺子等的就是刘芸。
姜穗入夜才回来,满脸都是遮掩不住的倦色,沈离上前帮她换下繁复的衣裳,想到今日他听到水患的反应又多说了几句:“平州大雨连天河道决堤死伤更重,为了灾民的安置朝堂上吵的是不可开交,你素来细心可有什么看法?”
“殿下说笑了,臣夫不过一闺阁男子,见识如何及的上朝中诸位大人,她们都没有办法的事殿下就别再难为我了。”沈离笑着为姜穗布菜。
见他避而不谈,姜穗也没继续追问,沈离聪慧问的太急反倒会生了防备。
天色暗沉,两人洗漱完并排躺下休息,今日太累姜穗倦意翻涌,双眼似闭非闭之时听到了沈离的声音。
“我曾经听人说起过,雨和天上的云有关系,云会被风吹的东飘西走。云在哪里,哪里就会下大雨,平洲已经出现了水患,想必临近的城也要做好防护,万一出事也能挽救一二。”沈离原本并不打算多说,他重生之事本就诡谲,说多错多。
但上辈子大齐因为水患损失惨重,接连三座城池被淹,流民们在定京城外围的水泄不通,人数太多朝廷一时间也无法完全安置闹得怨声载道。
乾安王府趁着这次机会佯借商人之手做起了人口买卖,并且从其他地方低价购入粮食再高价去受灾地贩卖,赚的是盆满钵满。
若非这次灾祸,姜怡也无法如此快就攒到向耶律灵投诚的资本。
姜穗在沈离的声音出现时就已经清醒了过来,沈离不是个多言之人,他不会无端做出这样的提醒。
姜穗将此事记下,她几乎能肯定沈离身上有秘密,是同自己一般有了多出来的记忆,还是也看到了那本怪书?
但她不能问,她们之间的关系虽然亲近了不少,但这样关乎生死的秘密,她不会说,他自然也不会说。
“你说的甚是有理……”姜穗故意发出含混的声音,好似根本没听清一般。
沈离翻转身子看了看姜穗,见她双眼都闭上了还在强撑着回他的话,偷偷说了句:“傻子。”
姜穗装没听见,只浅浅勾起了唇角。
平洲水患是朝廷最关心的大事,乾安王府也不例外,府上人少晚膳都在一处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