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合集】(1 / 2)

第86章 番外一野心

永琛的记忆是从周岁多一点开始的,那时刚从五台山回来。有一天用午膳的时辰错后了,他饿得难受,问皇阿玛什么时候摆膳。

皇阿玛说额娘还睡着,没有醒来,让他不要等了,回自己屋里去吃。

他摇头,说要等额娘一起吃。

等啊等啊,等了好久,小肚子都叫了,也不见额娘睡醒。这时候皇阿玛告诉他,额娘肚子里有小宝宝了。

年幼的永琛只是好奇额娘肚子里的小宝宝,却并不知道十弟和十一弟的到来意味着什么。

直到他被皇阿玛抱到养心殿,白天像个挂件似的挂在皇阿玛身上。

皇阿玛上早朝,他窝在皇阿玛怀里睡觉,经常被大臣高亢的声音吵醒。

但他很快适应了。

长大之后,众朝臣夸他处变不惊,其实都是在小时候练出来的。

如果他们小时候也能在早朝上睡觉,肯定也能练成处变不惊的本事。

惊了又能怎样,还是回不去翊坤宫,回不到额娘怀抱。

下了早朝,也不能回翊坤宫,要跟着皇阿玛去寿康宫给皇玛姆请安。

皇玛姆很疼他,却是个爱唠叨的老太太,话说起来没完。

从寿康宫出来,他问皇阿玛自己什么时候能回翊坤宫,皇阿玛说额娘肚子里有小宝宝了,怕吵,要等到用午膳的时辰才能带他回去。

于是他被皇阿玛从寿康宫抱到了南书房,在那里皇阿玛接见大臣,他在罗汉榻上补眠,再也没被吵醒过。

睡醒之后,还没到午膳的时辰,他就在宫女布置好的屏风后玩地球仪,为了弄出点动静,故意在屏风后忽然冒出来的一截舆图上撒尿。

等舆图那一截被扯回去,皇阿玛才发现他睡醒了,于是将他揣在怀里听朝臣们奏对。

朝臣们起初在早朝上看见他,还会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几次之后全都对他免疫了,该说啥说啥。

只有内阁大学士傅恒和鄂容安总是对他格外上心,但凡看见他啃手,便会小声提醒皇阿玛。

他那是啃手吗,他是想额娘了。

在额娘身边时,每回啃手都能引起额娘注意。额娘会温温柔柔把他抱在怀里,轻轻将他沾满口水的小手从嘴里拿出来,用柔软的棉布巾擦干净,然后温声给他讲啃手不好。

奏对结束之后,就到了一天之中最无聊,也是最漫长的时刻,跟着皇阿玛批阅奏折。

小山似的奏折,一筐又一筐被太监们抬进来,摆在书案上,有的奏折皇阿玛要看很久,然后才下笔,但更多的奏折他只是扫一眼便扔在旁边,心情好的时候会写上四个字“朕知道了。”

“朕知道了”这四个字,是永琛最先认识的四个字,也是他十岁时每天都要写的四个字。

经常趴在皇阿玛的书案上睡着,把口水流到奏折上,永琛有点嫌弃自己的口水,但朝臣们似乎都很喜欢。

因为被他口水标记过的奏折,通常能得到皇阿玛的批准。

好容易熬到用午膳的时辰,永琛不用人抱,自己往翊坤宫跑,可跑到额娘面前,刚要虎扑熊抱,就被皇阿玛拎住腰带,抱起来了。

“额娘——”他朝额娘伸出小手,眼泪汪汪。

额娘也要抱他,皇阿玛却不给,只低声提醒:“额娘肚里有小宝宝了,经不起你这一扑,更不能抱。”

永琛心疼额娘,以为皇阿玛也心疼额娘,于是攥紧小拳头,忍住眼泪,再舍不得让额娘抱。

可是当天晚上,他被院中的动静吵醒,揉着眼睛问乳母:“阿玛和额娘怎么还不睡?”

乳母脸颊红透,嗫嚅着说:“阿哥快睡吧,夜深了。”

后来十弟和小十一出生,翊坤宫又多了两个孩子,皇阿玛便将他抱到养心殿亲自抚养。

每天只在用午膳和晚膳的时候能见到额娘,听她温声叮咛。

永琛想额娘,很想很想。可他知道,额娘要照顾双生子已经很累很累了,他是大孩子了,不能再给额娘添麻烦。

夜里哭着对乳母倾诉,乳母却说:“宫里有多少皇阿哥,只阿哥一人被皇上接到养心殿亲自抚养,是多大的恩宠,别人求都求不来,阿哥要惜福。”

顿了顿又道:“若阿哥将来能有福分成为太子,皇贵妃娘娘脸上也有光。哪怕皇贵妃一直是皇贵妃,当不了皇后,将来也是太后,是宫里最尊贵的女人。”

别人六岁开蒙,永琛三岁便将三百千全都背熟了,只为给额娘争口气,让额娘母凭子贵像皇玛姆那样成为宫里最尊贵的女人。

大约他的努力被皇阿玛看见了,开蒙之后,他没有像其他兄弟那样进上书房读书,仍旧被皇阿玛带在身边。

额娘知道以后,又欣喜又担忧,将他搂在怀里说:“书是读不完的,别把自己逼得太紧。”

没人知道额娘的怀抱有多香*多软,那一刻永琛不想当太子了,只想永远被额娘抱在话里,不再分开。

奈何幸福转瞬即逝,双生子很快爬上炕,推开他,挤进额娘怀里嬉笑打闹。

那一刻,他甚至有点恨他们。

恨他们的到来,让他不得不远离额娘,恨他们长大,填满了额娘的眼睛和心,更恨他们连一点幸福的时间都不肯施舍给他。

就在他恨上双生子的时候,皇阿玛食言了,再一次把小宝宝放进额娘肚子里。

永琛清楚地记得,那天等额娘醒来用膳时,皇阿玛脸上的悔恨。

皇阿玛说自己错了,不该在他还小的时候,在额娘肚子里放小宝宝。

还以自身为反例,教育他,说女人生孩子很疼,男人要懂得克制,爱她就不要让她受罪云云。

结果双生子还没长大,额娘肚子里又有了小宝宝。

他跑去质问皇阿玛,为什么爱额娘还要让她遭罪,皇阿玛被问得一愣,旋即笑起来:“永琛已然有了两个弟弟,不想再要个小妹妹吗?”

不想,他一点也不想!

可他长大了,渐渐懂得了君臣父子,也明白了在皇阿玛面前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刚才是他太生气了,一时间没忍住。

既然皇阿玛不肯珍惜额娘,那便由自己来珍惜好了。也是从那天开始,想要当太子,甚至皇上的心越发膨胀起来。

终于等到十六岁,皇阿玛外出南巡,让他监国。

周岁上朝,两三岁在南书房玩耍,开蒙之后给皇阿玛研磨、递奏折,最先学会写的四个字便是“朕知道了”。

十岁替皇阿玛回复请安的奏折,十三岁代替皇阿玛处置养心殿事务,朱批奏折,十六岁时监国并不觉得吃力,游刃有余。

南巡之前,额娘叮嘱他的话从左耳进右耳出。除非军国大事,内阁要求上报皇阿玛,他全都以监国的身份处置了,并无不妥。

在他崭露头角,锋芒毕露的时候,朝臣们顺时分成两派。

一派以皇叔和亲王为首,说法与额娘差不多,劝他不要擅自做主,遇事奏请皇上定夺。

另一派以内阁大学士傅恒为首,明着劝他不要擅自做主,暗地里执行他的决策,毫不马虎。

“永琛,你熟读史书,却读不懂前车之鉴么?”在他趁皇阿玛南巡,以整顿吏治为由头,放开手脚清理保皇党,重用自己人的时候,皇叔和亲王指着他的鼻子吼。

前车之鉴并不远,就在圣祖爷那一朝,经常被额娘私下挂在嘴边提点他,永琛如何不知。

“五叔,你别吓唬我,我不吃这套。”永琛只用一句话,便将保皇党的头子和亲王怼到心梗。

半天和亲王才缓过来:“你就作吧,等皇上回来有你好看的。”

皇上南巡这段时间,永琛只给南边写过几封信,还都是写给额娘的。

要说心不虚,是扯谎。

可这回南巡的时间比预定长很多,有一种“乐不思蜀”的感觉,让永琛有时间调配好一切。

原以为圣驾回銮,父与子,君与臣之间会有一场较量,谁知皇阿玛压根儿没回宫,只带了额娘和三小只去圆明园住下。

然后明发谕旨,仍旧让他监国。

永琛心中不安,趁着接旨的机会跑去见额娘,再回到皇宫,底气比之前更足。

在南书房与和亲王撞了一个对脸,和亲王又劝永琛收敛:“你现在只是监国,还没继位呢,小心驶得万年船。”

永琛哼笑:“五叔,您忘了,我有额娘,前车之鉴对我没用。”

说出这句话,永琛只觉凄凉,他想要的从来不是皇位或江山,所求不过是让额娘成为皇宫最尊贵的女人。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额娘,额娘哭了,像小时候那样将他搂在怀中,轻拍后背说:“好孩子,额娘有你这一句话就够了。天下是大清的天下,也是百姓的天下,可这天下并不太平。海禁封了许多年,外面的世界已然变了,额娘希望你把眼光放长远,把心胸打开,去迎接属于变革的时代。”

“你的皇阿玛老了,额娘来缠住他,你尽管放开手脚去做。”

额娘说这话的时候,永琛余光瞥见屏风后闪过一截明黄的袍角。

第87章 番外二不争

在双生子的记忆里,皇阿玛不一定永远在,但额娘永远在,直到额娘肚子里又有了小宝宝。

他们想让额娘抱,皇阿玛说:“额娘肚子里有小宝宝了,不能抱你们,皇阿玛抱。”

皇阿玛的怀抱不香,还硬邦邦的,让他抱着一抱一个不吱声。

“永瑞,从前你还羡慕大哥,说皇阿玛总抱他。”

永琦私下里问永瑞:“现在轮到皇阿玛抱咱们,你可如愿了?”

永瑞瘪着嘴,摇头:“大哥真厉害,居然说谁抱都一样,怎么可能?”

不让额娘抱,他们抱额娘总行吧,结果皇阿玛都没说什么,大哥把他们拎开了,语重心长道:“额娘怀着小宝宝,身上不舒坦,大哥让你们抱。”

当着父母和大哥的面,他们忍了,等到只有他们两个人的时候,永瑞实在憋不住吐槽:“大哥只比咱们大一岁多,说话怎么跟皇阿玛似的。”

永琦想了想,认真道:“大约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吧。”

永瑞捂了嘴笑:“你说皇阿玛是墨。”

永琦冷漠:“也可能是朱啊!”

永瑞笑得更大声:“你说皇阿玛是猪!”

永琦大无语:没文化真可怕。

尽管住在翊坤宫,却不能与额娘亲近,中间隔着皇阿玛和大哥两道天堑,那种滋味谁懂啊。

有一回永瑞趁人不在,缠着要额娘抱,额娘果然抱了他,当天被皇阿玛发现,当天与永琦一起被打包送去了寿康宫。

从那天开始便永远搬出了翊坤宫。

那年他们才四岁。

永瑞哭着向皇阿玛认错,求他让他们回去,皇阿玛不许。永琦又跑去求大哥,听大哥叹息着说:“你们知足吧,我不到三岁就搬出来了。”

“为什么啊?”永瑞大哭。

大哥眼中坚冰融化,疼惜地搂着他们说:“因为你们啊,那时候你们在额娘肚子里。”

“……”

那天大哥告诉他们,等额娘再有小宝宝,现在肚子里的那一个也得哭,这就是作哥哥的代价。

“永琦永瑞,你们想不想做哥哥?”大哥问。

“想,做哥哥威风,还能读很多书。”永琦书呆子的本性哪里还掩藏得住。

一向活泼的永瑞反倒蔫吧下来:“我……我不想作哥哥,我不要威风,也不要读书,我只想搬回额娘身边。”

谁不想呢,永琛耷拉下脑袋,任凭两小只在怀里抹眼泪。

五岁时,额娘生了小十二,皇阿玛很高兴,他们和大哥都高兴不起来。

他们嫉妒,嫉妒这个夺走额娘的弟弟。

六岁开蒙,他们一起搬出寿康宫,搬进了阿哥所。

当时阿哥所里只有八哥一人,八哥腿脚不好,却心理阴暗爱欺负人。

被八哥欺负,他们联手打回去,勉强打了一个平手。

几年后,八哥逮到机会又想欺负他们,他们还没出手,就看见才搬到阿哥所的小十二冲过来,跳起揪住八哥的衣领,挥手便是一拳,打得八哥鬼叫。

打完一拳,小十二一个人把八哥轻松举起,像扔破抹布一样扔在地上。

“……”

经此一战,八哥和他身边的人再不敢欺负谁了,直到成亲搬出阿哥所都安静如鸡。

也是从那天开始,永琦和永瑞接纳了小十二,私下总是讨论他是怎么长的,为什么力气这么大。

后来永琦和永瑞先后成亲搬出阿哥所,永琦爱读书,开牙建府之后跟在小舅舅九十四身边在翰林院编书,永瑞则跟着富察家的舅舅傅恒在户部行走。

永琦那边还好,清贵又安逸,永瑞在户部办差期间不可避免地与四阿哥永珹有些交集。

永珹告诉永瑞他各方面都像孝贤皇后所生的七阿哥永琮,背靠富察家这棵大树,未必没有与永琛一争之力。

“四哥,争什么?”永瑞明知故问。

永珹眯眼:“当然是储君之位和将来的……大位。”

自己像七哥的事,不用四哥说,太后从小在他耳边念到大。去富察家做客的时候,富察家老夫人也总是拉着他的手絮叨,说他与早夭的七阿哥像是一个模子里头刻出来的。

“我额娘喜欢七哥吗?”他问富察家老夫人。

富察家老夫人叹息着说:“永琮虽然是孝贤皇后生的,却是你额娘一直在带,像亲儿子一样亲。”

说着落下泪来。

永瑞希望自己像永琮,也与富察家走得很近,并不是为了与九哥争什么,而是单纯想要引起额娘的注意,从而获得更多母爱。

他试过了,很成功。

额娘最疼他。

谁知这点小心思却引来了四哥不怀好意的揣测,于是他把四哥对他说的话全都告诉了额娘。

额娘让他不要搭理四哥,可四哥这个人很烦,逮到机会便要在他耳边念叨。

永瑞决定自己解决,在万寿节那天倾听四哥给他的夺嫡建议,故意设计让皇阿玛也听一听。

转过年,皇阿玛下旨将四哥过继给履亲王,将他彻底踢出了皇阿哥的行列。

永瑞耳边终于清净了,有一日皇阿玛问他关于储君的看法,他说没人能比九哥做得更好。

乾隆五十年,皇阿玛禅位给九哥,自己成了太上皇。

退居二线之后,皇阿玛和额娘很少在人前露面,一年当中有半年在江南度过。

额娘最爱微服私访,皇阿玛也随她,轻车简从,谁也不带,萍踪无定。

永瑞只在景熙六年,去济南办差在大明湖畔偶遇过皇阿玛和额娘。

六年过去,他们还是永瑞印象中的模样,恩爱非常,就像一对热恋中的男女。

彼时两人正在湖边一座茶棚喝茶,额娘忽然转头对皇阿玛说:“四郎,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皇阿玛端起茶碗要喝,闻言放下,想了半天问:“夏雨荷是谁?”

额娘朝皇阿玛眨眨眼:“便是当年四郎初至大明湖畔结识的姑娘,当时四郎与她一见钟情,情根深种。她还在四郎不知情的时候,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小格格呢。”

皇阿玛听完眼前一亮,忙拉了额娘的手腕诊脉:“我看看,是不是又怀上了?”

额娘闹了一个大红脸,羞涩地抽回手瞪人:“老不正经。”

同款狗粮,这些年不知吃了多少,直接导致他们兄弟四人的亲事没有一桩盲婚哑嫁,包括九哥都要娶自己喜欢的姑娘为福晋,婚后甜蜜,夫妻和睦。

“王爷要过去请安吗?”身边的随从轻声问。

永瑞摇头:“只羡鸳鸯不羡仙。走吧,办正事去。”

自孝贤皇后病逝山东,皇阿玛几次下江南都刻意绕开,不愿再踏足这片伤心地。

如今在大明湖畔遇见,可见心结已解。

想到孝贤皇后,永瑞心中一动,办完差事并没有立刻离开,转道去泰山上的碧霞元君祠拜谒。

第88章 番外三好嫁(上)

和瑾生下来前十天吃了皇后娘娘的奶水,便将皇后娘娘认作额娘,每天像小奶猫似的缠着,一时见不到就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