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教育(2 / 2)

“去年委员会给教育部下达的经费是二十万,今年下发三十万,每年增加十万,一直增加到五十万为止。钱和思路我都给你了,任务我也要给你下达,今年你要给我招至少一百名中小学老师,每年要增加三所小学,一所中学,两年内,我要看到四川大学堂的校址。另外,妇女能顶半边天,蔡部长,咱们这个国家封建思想太严重,不让女人出来干活和上学,教育部要尝试设立一所女学,由女性出任校长和老师,这样我估计家长们估计能接受把孩子送来上学。”

“教育从来不是教育部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根脉,这个根脉的茂盛程度决定了树的高度。因此,我提议加大补贴。我代表军队表个态,即将成立的国防军陆军士官学校,将从第一批中学毕业生中开始招生,入学后,免除一切学费和学杂费,并且给予补贴,也就是说上学不但不交钱还赚钱。四川大学堂要设置师范学院,师范学院学员在大学期间免除一切学费和学杂费,上学不花一分钱,成绩合格,达到毕业要求后,直接分配学校任职,委员会负责安排工作。至于其他专业,还是老规矩,品学兼优着给予奖学金,奖学金的设置最低标准就是上学不花一分钱。”

对于这句话,各位部长深感赞同,他们发展遇到的第一个困境不是钱,而是人才,因为机器根据人手采购的,不能买了之后机器一直闲置呢,委员会的审计部门对于资产闲置率方面的检查可是不遗余力,那是林克勤下达的重点审查指标,这最起码识字的工人能够读懂翻译过来的使用说明书,能够从小学毕业就说明脑子没问题,这样的工人很容易上手,这帮子部长下面的厂长可都等着第一批小学毕业生,反正只有三分一的学生能步入中学,其余的都得毕业,这一批毕业的学生估计最小的十四岁,最大的十八岁,正好是培养的好时候。

“今年的年终审核和发展规划审核就结束了,大家经过一年的不懈奋斗,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个人提议以委员会的名义下发一笔奖金,来激励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奋斗。至于奖金发多少,怎么发,咱们还得继续研究一下。另外,咱们有的企业已经开始盈利了,咱们还是按照制度来,全额上缴,再次分配。当然,不会亏待盈利多的企业,在第二年的财政拨款和年终奖金的设置上都会有倾斜,杀鸡取卵的事情我是不会干的。”

“赞同,企业职责不同,盈利程度也不同,外贸型企业本身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盈利会比较丰厚,但是内销型企业,比如兵工厂和钢铁厂,就不可能拿自己人当冤大头,往死里要价,甚至不赚钱或者倒贴钱。咱们作为一个整体,也不能一直让个默默支撑着这个家的老大光顶着啊。”于泉深以为然。

林克勤也认可于泉的观点:“于部长的形容就很贴切,有受宠的老幺,也有默默承受的老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兄如父。咱们要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就在林克勤同各位部长畅聊着未来的规划的时候,远方的京城也正在进行着一场声势浩大的辩论会,不过这个辩论会的氛围可不像委员会开会时这样的轻松,反而是火药味十足,辩论的双方一方是立宪派直隶总督袁项城,另一方是守旧派代表载泽,作为国家权力的中枢,他们的辩论决定着这个帝国下一步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