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天之后,整个北溟比之前更加忙碌起来。
张三不止要过问全国治安问题,监管治安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抗疟行动保驾护航。
同时,曾经的临时约法也因建国事宜,临近寿命界限,自然要召集律法人才,好好研究一下,草拟一部宪法,以便后面的大会探讨使用。
山河大学的参政学院,新开辟了一间“政法堂”,堂外松柏森森,堂内庄严肃穆,这就是张三邀请全国律法人才参与宪法草拟的地方。
简单的桌椅套装,堆满图书的书架,几张拼合起来的长案。到处都堆叠着——竹简、帛书、纸质书,甚至还有从疫区前线带回沾染着泥点和药渍的笔记。
这些是北溟收录的,华夏自黄帝以来数千年律令条文:
《禹刑》《汤刑》《法经》《秦律》,以及完整的《汉律六十篇》等等古代律法;
最引人引人注目的,就是旁边单独放在旁边的两个书架,上面是一叠叠厚厚的、墨迹犹新的文稿,这都是从黄平等人从鸡泥村开始,一路来与治下人民的公约。
与古法不同的是,这些公约执法对象不再局限于民,官民军匪,都是普适性的执法对象,也是执法人,强调的是人权平等,与古法的役民奴民核心有很大的不同。
除了公约,还有治下各郡县试行有效的各类“章程”、“条例”、“民约”等汇编成册,字里行间都是实践经验。
“诸位,事情呢就是这么个事情,宪法虽不是建国时的必须条件,但要是有,那更能确立法律的权威,这是流传后世的事情,希望大家认真对待。”
张三简单讲了一下宪法稿的起因,同时将立法基调给这些人员讲解清楚。
“明白!”
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吃饱!
之后呢?
名就功成!
现在摆在这些人面前的就是一个功成名就,流芳百世的机会。
特别是这种古之未有的开创性律法,留下名字那就真的是不能流芳百世就遗臭万年。
没人会认为自己不行,他们都是奔着流芳百世来的。
列席的这些人也确实是人才,其中有几个世家都没裹挟走的人才,竟然在此次张三征召律法起草人员的时候,自己跳出来了。
刘晔刘子扬,根正苗红的老刘家人,只见他清瘦儒雅,颧骨略高,眼神深邃,正小心翼翼地翻阅着《太行山根据地军民公约》。
满宠满伯宁,一身利落的黑色劲装,腰悬佩剑,一看就不好惹,现在是山阳郡治安所长,专司刑罚,以铁面无私着称,手里对照着北溟《战时军管条例》和一份《疫区治安戒严令实施细则》看得津津有味。
田丰田元皓,一个白胡子老头,和前面两人一样,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不过当年巨鹿之战后因为黄平等人影响了战局,袁绍并未如愿进入冀州,也就没人请他出山。
加上他早年当过大官,弃官回乡没人请,是绝不可能出山的,这可能是举孝廉的弊端,养望等人请,这就是逼格,但北溟成立了,不请了,你自己来考,孝廉们觉得逼格掉光,看北溟不爽,田丰就是这个情况,当了十余年的农民。
老了老了,皇帝还没杀回来,北溟横扫天下要建国了,回首半生,满腹才学却一事无成,那还傲气个啥。
考,考的就是北溟的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