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九议》其六(2 / 2)

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出使汉中,声言 “收复关陇,重振汉室”,树旌旗,布诏令,北魏必聚兵西向,此时我军深沟高垒,坚壁清野,勿与之战;如此两月,再遣一使,至荆襄之地,宣称 “修缮祖陵,吊祭先帝”,树旌旗,布诏令,北魏必召青徐之兵西援,我军依旧深沟高垒,拒不出战;又两月,复遣一使,至淮西,扬言 “拱卫京师,迎驾亲征”,做出羽檄纷飞、车马往来频繁之态,北魏必倾全国之兵南下,我军仍深沟高垒,坚守不战。

当此之时,令水师战舰,旌旗鲜明,金鼓齐鸣,沿海岸线行进,虚张声势。此四路出兵,非实攻也,乃以言辞耸动,使其不敢轻离;以声势胁迫,使其不得休整。为何如此?彼所重视之处,我亦着重宣扬,彼自然深信不疑。

然后选精兵锐卒,步骑数万,某毛遂自荐或令朝之宿将率之,自楚州出盱眙,鼓行而前。先遣轻骑数百,挑选北方忠义之士,令薛安都等南归之将率领,于大军前行两日出发,以联络青徐之地的义士,壮大我军声势。

如此,不出十日,便可抵达青徐之郊。青徐诸郡,必以为王师从天而降,欲战则无兵可用,欲守则无援可恃,必争相开门迎降。而后号召忠义之士,教授战守之法,传檄黄河以北,晓以利害祸福。天下皆知我大宋王师恢复中原之意坚决,北魏破灭之形已现,城池可不攻自下,敌军可不战自服,此乃显而易见之理,不待智者而后知也。此正合韩信破赵后,传檄而定燕地之策。

彼时,北魏沿边三路兵将,若北归自救?然其势已被我军牵制,难以脱身;若继续战守?其腹心已溃,军心瓦解,我军又可突出其后,反攻敌军。当此之时,北魏必如狼顾其后,自顾不暇,仅能忧虑其根本之地,又何暇顾及其他哉?故曰:“虎牢关者,将使如铁壁而守也。”

今之论兵者,不知虚实之势、缓急之序,乃欲以力搏力,以首争首,妄图寸寸攘取、尺尺争夺而图天下,此譬若驱群羊以挡饿虎,其败亡可立而待也。望陛下详加斟酌,万勿轻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