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道:“大威天龙,大罗法咒。”
张道之一懵。
这咒语...
怎么感觉有点儿熟悉?
“小和尚,你的法号是...?”
“贫僧法海。”
...
张道之与小和尚闲聊几句后便走了。
走之前,语重心长的说了句,
“法海,送你一句话。”
“你要学会懂爱,懂得这人间自有真情在。”
法海不明所以然。
但这对于张道之来说,都不重要了。
......
张道之既然来到了江南地界。
少不得要去建安城一趟。
蓁儿与王守义等人,就在建安城内的青山书院。
如今,蓁儿已经改了名字,叫做——张蓁蓁。
这两年来,蓁儿不时会往龙虎山送信,信里对张道之讲的,都是她的经历与一些生活琐事。
就在前年。
经由王守义的好友程朱推荐,蓁儿女扮男装,去考了县试,荣获县案首。
本想继续去考解试。
但是女扮男装的身份没有瞒住。
这件事,便就不了了之了。
去岁,王守义托人搞来江南东道的乡试,也就是解试的经义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题目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结合治道,阐释其义。
然后让蓁儿去考。
蓁儿答曰:
治道之要,不在刑赏之苛酷,而在为政者之 正。
所谓 正,非独廉洁自律,更在躬行礼法、践行仁政。
昔者,周文王不遑暇食,勤于政务,身先士卒行仁政,虽无严刑峻法,而西岐百姓自耕桑有序、邻里和睦。
此即不令而行...
这篇文章一经面世,解试案首,即为解元,专门跑来青山书院问道。
结果发现,着此文章者乃是一名女子。
那解元当即惊呼:吾寒窗十载,不如坤矣。
此后,张蓁蓁这三个字,便在整座江南声名鹊起。
甚至就连外地人,也知道江南有个才女,名为张蓁蓁,乃是大儒王守义坐下高徒,如今正在青山书院就读。
这日。
张道之未来青山书院之前。
常人只见那院门处,如往日一般,聚集了许多文人墨客。
他们此来,并非求见程朱与王守义这两位大儒。
而是想要得见张蓁蓁一面。
“敢问蓁蓁姑娘今日可得空闲?能否让在下一见?”
“蓁蓁这两个字,也是你能叫的?蓁儿,可否出院门一见?”
“赵同窗,是我,我啊,当年你未入青山书院的时候,咱们共同在县学读过几日书。”
“...”
这些人只要无事便会来此地。
都想得到蓁儿的青睐。
可是,莫要说他们了。
平日里,就连青山书院的学子,程朱的那些学生们,想要见蓁儿一面都是千难万难,
“诸位,诸位,且听在下一言,在下是这书院的学生,在下劝你们,就莫要在这儿候着了,张姑娘是不会见你们的。”
即使有青山书院的学子过来言说,那些人仍旧是雷打不动的站在原地。
世人都说,娶妻娶贤,若遇贤妻,家宅安宁,福泽绵长。
如今,蓁儿就是他们眼中的贤妻,不仅贤,还有才。
若是娶得此女,家中少说三代人,不会断了文脉香火。
不过,他们虽然知道蓁儿是才女。
但却不知,蓁儿乃是如今龙虎山张天师的亲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