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古墓星图藏矿脉,残碑龟甲记粮道(1 / 2)

隐世刀锋 梅山羽客 1793 字 16天前

邕州城郊外,有一座被野草和树木掩盖的古墓。这座古墓年代久远,据传是古代一位将军的陵寝,但因年久失修,墓主人的身份早已无人知晓。古墓的石门上爬满了青藤,岁月的洗礼让石门表面布满了青苔和裂痕,宛如一幅古老的画卷。墓碑早已倒塌在一旁,碑文模糊不清,唯有墓顶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打破了这座陵寝的宁静。

三个月前,考古队接到群众报告,说是在城郊的山林里发现了一个古墓的入口。考古学家们迅速组织起来,带着各种器械,踏入了这片神秘的领域。考古队队长陈博士,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学者,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知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敬重。他站在墓门前,双手抱胸,仔细端详着墓门上的浮雕。浮雕描绘着古代将军骑马狩猎的场景,将军身披铠甲,手持长矛,神情威严,仿佛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这墓门上的浮雕工艺精湛,应该能追溯到唐朝。”陈博士轻抚着浮雕的纹理,语调中带着一丝兴奋。他身旁的年轻考古学家小林,正忙着用相机记录下眼前的景象。小林是个刚毕业的研究生,对考古充满热情。他的眼睛在浮雕上扫过,突然注意到浮雕的某个角落似乎有被人为破坏的痕迹。他凑近仔细查看,只见浮雕一角的石块有崩裂的迹象,裂痕新鲜,显然不是岁月侵蚀所致。

“陈教授,您看这里。”小林指了指浮雕的破损处,声音里带着疑惑。

陈博士顺着小林的手望去,眉头微蹙:“这破损痕……不像是自然形成的。难不成,有人抢先一步来过这里?”他的话语中透着一丝担忧。在考古界,盗墓和非法挖掘时有发生,这些行为往往会给珍贵的历史遗迹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害。

为了保护现场,考古队迅速在墓门周围搭建起临时帐篷,拉起警戒线,安排专人值守。同时,陈博士联系了文物管理部门,请求派遣专业安保人员协助保护考古现场。

三天后,考古队开始正式挖掘。他们小心翼翼地清理着墓门周围的植被和碎石,生怕遗漏任何蛛丝马迹。墓门上的锁扣早已锈迹斑斑,考古队员们用特制的工具,轻轻撬动。随着一声轻响,墓门缓缓开启,尘封多年的古墓终于展现在众人眼前。

墓室内昏暗而潮湿,空气中弥漫着腐朽的气息。考古队员们打开手电筒,一道道光柱射向墓室深处。墓室中央摆放着一口石棺,棺身雕刻着精美的云纹,四角各立着一个石雕的兽首烛台,虽已无烛火,但依旧透着威严。墓室的墙壁上,一幅幅壁画栩栩如生。壁画描绘着古人狩猎、祭祀、生活的场景,色彩虽因岁月而黯淡,但依稀可辨。

“这壁画保存得如此完好,实在难得。”小林轻声说道,他举起相机,准备拍摄。

“先别急着拍摄。”陈博士制止了小林的动作,他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小型探测仪。这探测仪能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墓室内的微环境变化。等待探测仪的数据稳定后,陈博士才示意队员们可以继续行动。

石棺的棺盖上落满了灰尘,棺身四周散落着几件陪葬品,有青铜器、玉佩和一些陶瓷器皿。考古队员们依次编号、记录、拍照,并小心地将文物放置在特制的软质保护盒中。陈博士的目光却被墓室北墙的一幅星图吸引住了。

这幅星图用金银颜料绘制,虽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它不仅描绘了古代的星座,还用细小的符号标注了山脉、河流的走向。陈博士的心跳不由加快,他隐约感觉到这星图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小林,你来看看这星图。”陈博士招呼着小林,手指指向星图上的一角。那里有几个用特殊符号标记的位置,似乎与邕州城周边的地理特征相符。

小林凑近观察,眼神中透着好奇:“这些标记……会不会是指矿脉?古代人常把星象和地理联系在一起。”

陈博士点了点头,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猜测很可能是对的。他立刻安排考古队中的地质专家老李对星图进行详细解读。

老李是个六十多岁的退休地质工程师,被陈博士特地请来协助考古。他戴上老花镜,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对着星图仔细端详。他的手指在星图上滑动,每停顿一处,都用笔记下坐标。

“这星图上标记的位置,确实与邕州城周边的地质构造有对应关系。”老李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指着星图上的一个点,“这里对应的是城北的青云山,那里地质报告显示有金属矿脉的可能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