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邕江潮涌送战船,昆仑雪落迎归人(2 / 2)

隐世刀锋 梅山羽客 1590 字 16天前

邕江的潮水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离别的沉重,它汹涌澎湃,像是在为即将出征的将士们奏响一曲壮烈的战歌。江边的柳树随风轻摆,枝条拂过地面,仿佛在轻轻擦拭着离别的眼泪。百姓们站在江堤上,手中紧握着写有平安二字的黄绸带,这是邕州城的传统,代表着对亲人的祝福与期盼。

“保佑我儿平安归来!”张大娘站在最前面,她的儿子是这次出征的前锋,年仅二十出头。她将黄绸带系在江边的柳树上,绸带随风飘舞,似在传递着她的祈愿。张大娘的丈夫早年也在战火中离去,如今她把全部的牵挂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江边的商贩也停下了生意,老张的茶摊前摆着几杯热茶,茶香袅袅。他给过往的士兵递上一杯杯热茶,嘴里念叨着:“孩子们,喝了这杯茶,一路上保重。记得,邕州城的百姓都盼着你们归来。”士兵们接过茶,有的抿了一口,有的则一饮而尽,那热茶的温暖瞬间传遍全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战船上,年轻士兵小李站在船头,他的眼神穿过江面的薄雾,望向远方的战场。这次出征,他肩负着为战死的兄弟们复仇的使命。他想起上次归家时,母亲在门前守候的画面,想起她布满老茧的双手为他缝补战袍的样子。小李深吸一口气,将那份思念藏在心底,双手紧握长枪,枪尖在阳光下闪烁寒光。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战船正式起航。船桨拍打着江水,发出哗哗的声响。邕江的潮水推动着战船,它像是邕州城的守护者,将这些勇士们送往远方。百姓们目送着战船渐行渐远,直到它的身影在江面上变成一个小点,最终消失在天际。

而在昆仑山上,雪花飘飘洒洒,宛如仙女撒下的琼花。山峰在雪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山脚下的村庄已被白雪覆盖,屋顶上、树枝上、田野里,到处都是厚厚的积雪,整个世界变得静谧而祥和。

士兵们踩着积雪行进,每一步都发出嘎吱的声响。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被寒风吹得通红,但眼中闪烁的光芒却异常坚定。队长赵刚走在最前面,他身披厚实的斗篷,斗篷上绣着邕州城的城徽。赵刚的身形虽略显疲惫,但步伐沉稳,他不时回头鼓励着身后的士兵们:“兄弟们,家就在前方。我们的付出,值得了!”

士兵们齐声回应,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他们想起在战场上与敌人拼死搏斗的场景,想起那些倒在血泊中的兄弟们。他们深知,这胜利来之不易,每一次冲锋都是在生死边缘徘徊。但此刻,他们终于要回到那片温暖的土地,回到亲人的怀抱。

等待的人群中,有老人、妇女和孩子。老人手里拿着烟斗,烟丝在雪中燃烧,冒出缕缕青烟。妇女们紧握着手帕,不时擦去眼角的泪水。孩子们则在雪地里跑来跑去,他们追逐着飘落的雪花,眼中满是好奇与兴奋。

当士兵们终于出现在视线中,人群瞬间沸腾起来。欢呼声、哭泣声交织在一起。妇人们冲上前去,紧紧抱住自己的丈夫、兄弟、儿子,泪水在雪地中肆意流淌。老人们则颤颤巍巍地接过士兵们手中的行李,眼中满是慈爱与欣慰。

“爹,娘,我回来了。”士兵小赵跪在父母面前,泪水止不住地流。他的父母早已白发苍苍,此刻却笑得格外灿烂。他们紧紧握住儿子的手,仿佛害怕再次失去。

昆仑山的雪花还在飘落,它们轻轻落在士兵们的肩头、发梢,为这场重逢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山间升起袅袅炊烟,那是村民们为士兵们准备的热饭热菜。烤全羊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与雪花的清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邕江潮涌与昆仑雪落,像是时空的两端,一端承载着离别的深情,一端诉说着归来的喜悦。它们共同编织着邕州城的故事,讲述着战争与和平、离别与团聚的永恒主题。岁月流转,潮水依旧奔腾,雪花依然飘落,而邕州城的未来,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正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迈进。每一步,都带着希望与梦想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