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晋国的老将都没有了,而他们新上任的都是一些官二代,不如我们的楚国的新将领,都是战场上历练出来的,像令尹十五岁就上阵杀敌。
如今我们趁着机会,灭掉六国和廖国”。
说罢,楚穆王大手一挥,当即下令成大心为主将,仲归为副将,出兵攻打六国。
公元前621年正月,楚国大军浩浩荡荡向东进发,一路扬起滚滚烟尘。成大心骑在高头大马上,眼神坚定,对身旁的仲归说道:“此次出征,务必速战速决,让那些心怀不轨者知道我楚国的厉害。”仲归点头称是,紧了紧手中的缰绳。
当楚军抵达六国边境时,六国军队早已严阵以待。然而,楚军士气高昂,训练有素,成大心一声令下,楚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阵。一时间,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
成大心挥舞着长剑,身先士卒,冲入敌群,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
仲归则率领一支精锐部队,从侧翼迂回包抄,切断了六国军队的退路。在楚军的猛烈攻击下,六国军队渐渐抵挡不住,阵脚大乱,开始四处逃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经过一番激战,楚军大获全胜,顺利攻占了六国都城。六国国君被俘,百姓们也纷纷投降。楚穆王得知胜利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下令将六国土地纳入楚国版图。
解决完六国后,楚穆王又将目标对准了蓼国。蓼国位于楚国东北方向,虽国小力弱,但竟敢背叛楚国,楚穆王怎能容忍。于是,他派遣公子燮为将,再次出征。
公子燮是楚国公室子弟,年轻气盛,急于建功立业。他带领楚军日夜兼程,很快就抵达了蓼国。蓼国国君得知楚军来袭,惊恐万分,连忙召集国内军队抵抗。
然而,蓼国军队根本不是楚军的对手。公子燮指挥楚军迅速展开进攻,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蓼国军队。蓼国军队被打得节节败退,很快就被楚军包围。
在楚军的强大攻势下,蓼国国君无奈之下,只得出城投降。公子燮顺利占领了蓼国,将其土地和百姓都纳入了楚国的统治。
公元前621年,秦国的天空似乎都笼罩着一层阴霾。这一年,秦国的一代雄主秦穆公,在短暂患病后,于农历五月溘然长逝 。消息传开,秦国上下悲痛万分。
秦穆公在位期间,广纳贤才,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等人,让秦国的实力大幅增强。他致力于拓展秦国的疆土,向西“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使秦国在春秋的争霸舞台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他的离世,让秦国朝堂一时陷入哀伤与动荡。按照秦国当时的习俗,举行了盛大而庄重的葬礼。然而,这场葬礼却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竟有一百七十七人被迫殉葬,其中包括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位良臣,这便是着名的“三良殉葬”。
之所以秦穆公死后会有这么多人殉葬,并且还是军中将领,表面上看他们是自愿追随秦穆公陪葬,实际上是秦穆公知道,自己死后,儿子嬴罃性格软弱,恐怕秦国会出现内乱 。
所以秦穆公在弥留之际就召见了这些军中性格比较刚直之人,并且明确表示,自己遇到他们是秦国人的荣幸,要是死了在另一个世界,也希望能够有他们陪伴。
秦穆公此话一出,这些人就知道国君要他们陪葬,如果拒绝,自己肯定也会被杀,不如心甘情愿陪葬,自己家人还能得到善待。
对于秦穆公让秦国贤良陪葬,秦国百姓很是不满,秦国百姓痛心不已,于是作了《黄鸟》一诗来哀悼:“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对这样的殉葬之举表达出深切的悲愤与无奈。
秦穆公离世后,他的儿子嬴罃继位,史称“秦康公”。
新君登基,面临着复杂的局面。国内,百姓对大规模殉葬心怀不满,急需安抚民心;朝堂上,权力结构也面临着重新整合。
国外,晋国等强国虎视眈眈,时刻关注着秦国的局势变化。秦康公深知肩上的重担,他在为先君哀悼的同时,也开始谋划着秦国的未来之路,试图在继承秦穆公霸业的基础上,让秦国继续稳固发展。
就在这时,传来一个震惊的消息,秦康公认为秦国的机会似乎来领……。
欢迎阅读下一章,阳处父被杀。